徐勇
農藥能否減量使用,提升農產品質量,是一項消費者普遍關注的新技術,新課題。目前,我鄉在農藥使用中,在杜絕髙毒農藥使用于農作物的基礎上,筆者提出適期提早,減量使用低毒高效農藥,生物農藥等科學見解,克服農藥濫用,提升了糧食蔬菜等農產品高質、綠色發展的品位,增加了農業效益。
1.農藥減量使用必然趨勢
農藥適當減量使用,以農產品質量、綠色興農,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到實處,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隨著人們對享受健康、綠色農產品,實現美好生活的向往,必然會被提到經濟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
1.1目前使用農藥現狀
以筆者所在的東小店鄉為例,全鄉共有11個村,80個村民組,共有土地50000余畝,每年種植小麥35000畝,水稻26000畝,花卉、林木等其它農作物12000畝,由于病蟲害頻繁發生,在使用農藥上,早已取消了過去農作物上噴施“666”、“1605”、“1059”、“3911”、甲胺磷等高毒農藥,改用低毒高效的殺蟲雙、井崗硫酸銅、阿維氟鈴脲等防治水稻螟蟲、小麥粘蟲、吡蚜酮防治稻飛虱、小麥蚜蟲;井崗硫酸銅等防治稻、麥紋枯病、稻瘟靈防治稻瘟病,三唑酮、咪鮮胺等防治小麥白粉病、赤霉病等等,這些農藥雖然低毒,但是畢竟有毒,逐步采取科學方法,減少用量,以生物農藥取代,將是生產高質綠色農產品的必然趨勢。
1.2減少農藥用量對提升農產品質量的作用
一是降低殘留作用,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飲食方面要求越來越高,農產品是人們常食的食物,但是在種植過程中使用農藥,難免產生農藥殘留,但是,如果我們能使用科學方法,避免盲目使用農藥,盡可能在控制病蟲害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用藥次數,比如,在農作物成熟期15至30天內不用藥,就可減少農產品殘留,對人體的重大危害,比如,我鄉紅明家庭農場種植的710畝稻、麥,年產稻、麥725噸,由于在小麥、水稻安全期內不施藥,大大減少農藥殘留,在市場深受歡迎;鑫佛家庭農場通過稻、蝦種養,改用生物農藥,防治水稻病蟲害的農藥減量三分之二,稻米品質大提升,許多消費者主動前來訂購高質稻米品牌。
二是降本增效。以紅明家庭農場為例,由于科學施藥,比一般農戶每畝少用藥2次,平均每畝降本20元,使產品品質提高,價格每斤比一般農戶種植的水稻高0.08元,畝增收110元。
2.農藥減量使用推行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人們對農產品質量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只有逐步實施農藥減量使用,才能提質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據調查,仍存在諸多令人擔憂的問題:
2.1用藥盲目、次數偏多
目前,農村中種田的農民大多在50歲以上,不少超過了60歲,有的已經達到或超過70歲,文化程度偏低的人占有相當比例,施用農藥,憑肉眼觀察,不懂減量用藥的技術,見了蟲就施藥,缺乏準確性,小麥、水稻用藥一般超過8次,甚至10次,有的每3至5天用一次藥,致使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
2.2農藥減量推行的力度不夠
以鄉鎮而言,雖然也在提倡發展高質量農業產品,但培訓宣傳查處的力度不夠,使農藥減量停留在口頭上。
2.3樣子工程抓的少
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呈現會上布置,缺乏現場,沒有落實到農產品生產實踐中。
3.農藥減量使用的對策
根據本人多年實踐,只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就可實現農藥減量,農產品質量提高。
3.1加強測報、準確施藥、把不該施的農藥減下來
針對盲目噴藥,導致噴藥次數增多,加大農產品農藥殘留,嚴重影響品質的情況,鄉鎮農業經濟技術服務中心要在本鄉設立多個點進行測報,根據測報,引導農民治早治小,搶晴天準確施藥,就可避免反復施藥很難見效的情況。如,我們鄉根據近日預測,確定8月5日至10日為直播水稻、栽插稻全以防治縱卷葉螟、二化螟、紋枯病、稻瘟病等關鍵時期,必須使用低毒高效的殺蟲雙、稻瘟靈、井崗硫酸銅、阿維氟鈴脲噴霧,搶在8月中、下旬施藥在原配方的基礎上,加噴吡蚜酮、葉面肥,防治稻飛虱,防早衰。若雨水較多,破口齊穗期再綜合防治一次,即達到效果又防止盲目,落入每5天噴一次藥的怪圈。大豆則搶在開花期、夏玉米則搶在喇叭口期噴施一次防治豆莢螟、玉米螟,化控營養藥,同時,各種作物,一律在每個晴天下午15時30分至18時30分最佳時間施藥,從而提升效果。
3.2加大用藥培訓、推廣減量施用農藥力度
一是定期和不定期貼船下槁培訓技術骨干?為農藥減量提供技術保障。二是加大科學用藥宣傳力度,采用科技簡報、微信群、QQ群,或督促檢查售藥門市捆綁免費送技術,將治早治小適時減量施藥新技術宣傳到家喻戶曉,人人明白,成為自覺行動;今年通過普及技術,盲目施藥現象大大收斂,不僅減少了用藥成本,而且農產品質量大大提升。
3.3抓好典型引路、普及使用農藥減量技術
一要充分發揮農業經濟技術服務部門的主導作用,抓好生農藥減量使用樣板、種養套作使用生物農藥樣板,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引導有樣板,推廣有說服力。比如我鄉在黃倉莊村鑫佛家庭農場搞稻蝦種養生物治蟲樣板,雖然每次每畝用藥價比普通農藥高3元,用藥次數與常規用藥相當,不僅達到了節本最大化,同時,由于稻蝦產品品質高,畝收入高達7500元,是水稻畝收入的4倍。對全鄉特別是種植大戶影響很大,現已有多個大戶在搞稻蝦種養生物治蟲,提質增效。二是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搞示范,減量使用農藥現場,讓農民們看身邊樣板,真正把農藥減量使用技術普及開來,推進農產品質量不斷提高,使消費者對吃上放心、高質農產品的向往成為現實。
(作者單位:223616 江蘇省沭陽縣東小店鄉農業經濟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