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廣
林下經濟是我國經濟林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林下經濟的發展不僅能夠更好的開發和拓展經濟林的效益空間,還能有效的轉化經濟林效益增長方式,提高經濟效益。林下經濟屬于愛農林復合經營的基礎上,提出想新型產業,我國林改之后,為了更好的增加林地產品產出,開始對林地進行科學的利用,不斷開發出大量適合林地種植的作物和植物產品、養殖的畜牧產品和各種真菌類產品,發展林下經濟,成為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
一、 林下經濟基本概念
開發林下經濟價值主要是指,通過充分的利用森林資源,例如森林之間空隙帶和林蔭空間等環境,建立以林業種植為主,在不影響森林生態系統和整體環境的基礎上,種植和養殖各類植物、畜牧類產品或采集加工產品的經營模式,從而利用森林資源,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可以有效增加林區居民的就業率,提高當地人民的人均收入,對快速實現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促進生態、綠色、高效農業發展和實現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 林下經濟產品類型簡述
(1) 林下作物種植
合理的利用林下土地,可種植各類經濟作物,例如糧食作物、藥材、茶葉、花草、蔬菜、菌類、培育林苗、林油等。科學的種植此類作物,即不會對森林的木材產生影響,還能有效的提高經濟收益,是合理利用林下資源的重要途徑。
(2) 林下畜牧養殖
在林下進行畜牧業養殖,可以更好的發展畜禽業,由于在森林中氣候環境更貼近自然環境,養殖的畜牧產品質量更好,還能迎合目前廣受大眾追捧,在市場中價格較高的各種野生類畜牧產品,相較于大規模養殖的畜牧產品,能夠獲得更高的經濟價值。例如,林禽類產品、培育蜜蜂或者養殖各類水產品等。
(3) 林下產品的采集和加工
林下產品主要包括各種山野菜、野生山菌、竹筍等,此類產品經過采集和加工,可以制作成經濟產品,到市場中進行銷售。并且通過合理的開發,可以形成良性產業鏈,促進林下經濟發展。
(4) 利用林下景觀發展旅游業
森林中有美麗的自然風光,氣候條件較好,適宜人們休閑旅行,利用林下自然景觀,可以發展旅游觀光,為人們提供出游度假的好去處。可通過建立農家樂或者森林人家等特色旅游行業,人們除了可以在森林中游覽,還能品嘗到各種野味,符合現在城市人口希望回歸自然的心理特點。
三、 提高林下經濟效率的有效措施
(1) 重視利用自然環境,建立踐行森林撫育法
利用森林資源培養和種植各類經濟產品和作物與大規模種植和養殖行業不同之處在于,在森林中,自然環境能夠提高各種產品的品質,為人們提供更加健康的食物。基于這一原則,在進行林下產品種植和養殖過程中,應盡量不使用各種化肥或農藥,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或物理方式控制各種病蟲害或者疫病的發生。在發展各類野生作物產品時,應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干擾,并使用科學的栽培手段,保持作物產品能夠可持續供應,從而增加產量,降低野生產品價格。重視利用森林撫育法,對森林中自然存在的可食用產品進行開發,并通過調整林冠密度,清除和經濟作物存在競爭關系的其他作物或生物,提高產量,增加經濟收益。但這種方式應注意生態系統平衡,不能過分捕捉和清除森林中的動物和植物,應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以免對環境造成破壞。
(2) 利用科學的養殖經營技術
林下養殖,主要技術是通過對森林樹木、飼料和飼養牲畜進行綜合性管理,進而獲得更大經濟收益的方式。在林下進行畜牧養殖,應注意將經濟樹種和養殖產品進行合理安排,使兩者能夠和諧的處在生態系統不同空間之內,提高林地生物種群數量,更加充分的利用林間的土地、陽光和水分的資源。當前,最為常見的林下養殖生物包括:禽類產品,如雞、鴨、鵝等;畜牧產品,如豬、牛、羊等;還有其他種類的經濟產品,例如樹蛙、紅腹錦雞等。在發展林下養殖業前,相關專業人員應對目標區域進行科學勘測和調研,在保證生態環境穩定的前提下,選擇更加適應林地養殖的動物品種,并對養殖數量進行合理控制,結合森林環境的承載能力,尋找能夠持續發展,經濟價值較高的養殖產品。通過利用科學的養殖技術,在保證動物產品健康優質的基礎上,改善林地的土壤狀況,并利用動物糞便為森林提供自然養料,從而形成一個科學的可循環生態系統。例如,合理的控制養殖雞數量,調整雞群密度,可以保證環境生物多樣性平衡,并且能夠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增加森林土壤養分、消滅害蟲,從而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發展林下經濟,可以有效提高農村的經濟水平,使經濟林、農業、畜牧業進行有機的結合,推動經濟林發展,從而提高經濟效益。為更快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重視對經濟林林下開發和經營技術手段的研究,對林下種植、養殖和旅游行業發展對森林造成的影響作出科學評估,充分利用林地發展科循環農業、生態農業,有效保證林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223716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穿城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