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章祥
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是適應現階段農業生產形式和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貫徹“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的重要支撐,對提升病蟲綜合防控能力,減少環境污染,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生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幾年來,在省、市植保植檢站的大力支持下,我縣積極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專業化防治組織不斷壯大,專業化防治面積大幅增加,服務水平和防控能力顯著提高,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植保統防統治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植保工作者去探討研究。
1植保統防統治的必要性
1.1破解防病治蟲難題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是當前農業生產中最薄弱的環節,具有勞動強度大、用工多、技術含量高、作業風險大的特點,尤其在遷飛性、暴發性害蟲和流行性的病害的防治上,一家一戶的防治很難取得很好效果。
1.2發展現代農業的迫切需要
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作為新型服務業態,既是植保公共服務體系向基層的有效延伸,也是提高病蟲害防控組織化程度的有效載體。通過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創新防控機制、集成防控技術,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有利于防控方式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有利于高效新型植保機械的推廣應用,促進植保機械升級換代,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1.3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需要
當前,盲目、過量使用化學農藥的現象較為嚴重,個別不良經銷商甚至銷售高毒農藥,這不僅破壞農田生態環境,而且導致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等質量安全事件時有發生。推進農作物病專業化防治,規范農藥的使用行為,提高農藥使用率,減少使用量,降低農藥殘留污染,保障農業生產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2植保統防統治工作現狀
肥東縣地處江淮之間,耕地面積130萬畝,主要種植農作物有油菜、小麥、水稻、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等。農作物常發性病蟲害種類多、面積大,常年病蟲害發生面積240萬畝以上。
2007年,我縣成立肥東縣植保協會,在全縣10個鄉鎮創辦了由植保站統一管理的應急防治專業隊28個,集中配置機動噴霧器240臺,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2007年合肥市人民政府出臺購機補貼政策,每臺機動噴霧器政府補貼30%。2013年起中央財政對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作業等環節實施補助。通過近幾年的政策宣傳及補貼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得到快速發展,年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150萬畝次以上。
目前,全縣成立和發展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190余個,從業人數1200余名,自走式噴桿噴霧機100余臺,植保無人機20多臺,背負式機動噴霧器2400臺。通過專業化防治,治蟲效果達95%,防病效果達85%以上。據測算,水稻實施專業化防治比農民自主防治平均每畝減少2次用藥,節省農藥16.9元,節省人工28元,增加稻谷產值29元,平均每季每畝水稻節支增收73.9元。同時專業化防治,減少人畜中毒事件的發生,杜絕了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確保了人畜安全、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非常明顯。
3存在問題
3.1植保統防統治組織規模小。我縣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發展不平衡,組織規模小,覆蓋率低,統防統治的對象僅限于水稻、小麥等大宗農作物。遷飛性害蟲大發生、流行性病害大流行的年份,遠遠不能滿足應急防控的需要。
3.2新型植保器械缺乏。目前,病蟲防治的主要器械為擔架式、手推式、背負式等產品,機身笨重,效率低,跟不上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現行的農機補貼對于大中型植保器械的補助較少,甚至沒有,而新型植保器械價格動輒要幾萬到十多萬元,如高地隙噴桿噴霧機、植保無人機等,極大的制約著統防統治組織的購買熱情,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統防統治的規模化發展。
3.3抗風險能力較為薄弱。防治組織在服務過程中,常常遇到一些突發性的病蟲、旱澇災害以及農資價格變動等不確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治成本,影響承包服務收益和服務組織的發展壯大。同時,由于保險、信息、技術和政策扶持等配套措施沒有跟上,服務組織抗風險能力還比較弱。
3.4服務組織行為有待規范。雖然近年來防治組織發展較快,但對服務組織的從業條件、服務要求、合同簽訂、糾紛處理、收費標準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規范和監管,影響了服務質量。
4發展植保統防統治的思考
4.1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
加大對植保統防統治組織的支持力度,特別是處于起步階段的組織,給予一定資金、政策、技術的支持。繼續實施購機補貼政策,提高大型噴霧藥械補貼額度;給予植保統防統治組織防治面積補貼,解決其發展的資金問題。
4.2廣泛宣傳,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植保統防統治領域,努力培育多種形式的植保統防統治服務組織,重點鼓勵、培育和扶持“公司型”植保統防統治龍頭企業,積極營造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社會環境,逐步建立健全與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現代農業發展進程相適應的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組織體系。
4.3拓展專業化防治組織服務領域
農作物病蟲防治周期較短,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專業組織不能常年開展防治服務,因此,專業化防治組織應拓展服務領域,開展農機收種、農資經營、農產品收儲加工、技術培訓等服務,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服務,充實自身實力。
4.4健全管理制度
制訂適合該地區的植保統防統治的管理辦法,對統防統治組織的準入條件、組建或撤銷、服務方式、收費標準、用藥規范、機械配置和使用保管、防效保障等環節進行規范,確保統防統治組織健康發展。制定各類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效果評價認定標準和損失賠償辦法,探索建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效果評估機制、藥害和損失鑒定機制和防治效果糾紛仲裁機制,及時解決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4.5加強技術培訓
加大對防治組織人員在病蟲害識別、用藥安全、防治技術、藥械維修等方面的培訓,提高統防統治隊伍的綜合素質。積極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減少農藥使用量,降低環境污染。
(作者單位:231600 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