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英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的生產經營以及發展速度一直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在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土地流轉是其中的關鍵環節,通過有效的土地流轉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流轉則主要是指具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的使用權與經營權轉讓出去,但是保留土地的承包權,在此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時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綜合我國農業發面的發展,農村土地流轉是我國新時代土地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因此,必須要重視土地流轉,發揮其重要的作用與價值。
1 農村土地流轉現狀
1.1 農村土地流轉數量增加
隨著我國土地流轉相關政策的不斷深化,土地流轉的數量逐年增加,十多年前我國土地流轉的面積約占15%,土地流轉的面積更廣,在近些年的發展過程中,其數量更在逐年增加,平均每年都會上漲一個百分點,可以看出,我國農村的土地流轉數量的增長率正在不斷的快速發展。
1.2 農村土地流轉形式多樣
目前,在我國的土地流轉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包括出租、轉讓、股份合作以及交換等多種形式,其中轉讓這種土地流轉的形式居于主要地位,其主要原因就是當前多數農民都選擇外出務工,從而使得多數土地無人經營,只能將土地以現金或者物品交換的形式來避免土地閑置。除此之外,在一些土地較為分散的地區,多數土地通過互換的形式進行一定的流轉,進而方便土地的集中管理。在轉讓以及互換的土地流轉形式之下,其他多種流轉形式逐漸產生,使得土地流轉的形式更加多樣化。
1.3 發展滯后
在我國當前的土地流轉過程中,其發展相對滯后,使得土地流轉的效率以及規模相對較低。導致這種滯后現象的原因則主要是由于以下幾個方面所導致的,首先,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民是主體,但是我國多數農戶所受的教育程度較低,并且缺乏專業性的培訓教育,使得土地流轉過程缺乏專業性的規范,在此過程中則無法充分的對土地價值進行有效的評估,土地流轉的收益因此受到嚴重的影響。其次,在我國當前的土地流轉過程中,并沒有建立起一個統一標準的交易平臺,導致土地流轉中無法進行有效的交流,進而使得土地流轉的成本增加,制約土地流轉的發展。最后,在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往往對于規模的界定并不明確,在規模化的經營中,由于規模受限,則會使得土地不能被隨意分割與流動,在此背景下,則對土地規模的收益起到了一定的制約。
2 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業經濟的影響
2.1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通過農村土地流轉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在當前的農村之中,由于外出務工現象較為普遍,青壯勞動力外出打工,而使得農村的老齡化嚴重,由于其無法對土地進行有效的種植及利用,進而使得農村土地被大范圍閑置,此時,通過對農村土地的流轉,則使得閑置的土地再次被利用起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2 增加農民收入
由于土地閑置問題,農民在外出務工的過程中,土地的經濟效益則無法體現出來,通過有效的土地流轉,則可以使得農民在外打工的過程中,同樣可以利用土地進行創收,在此過程中,農民可以獲得土地流轉的租金,進而拓寬了農民的經濟收入來源。
2.3 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員支持,通過農村土地流轉,則可以將更多的農民從土地種植中抽離出來,在此過程中,土地可以被更好的利用,同時也會有更多的農民投入到社會的經濟建設之中,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3 完善土地流轉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策略
3.1 整合土地流轉規模
在當前的多數地區之中,土地較為分散,并且生產經營主要以分散化種植為主,這種模式限制了土地流轉效益的提高。針對這一問題政府相關部門則應該對土地流轉的規模進行及時有效的整合,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專項財政基金的建立,同時成立專門的土地整合小組深入到農村中,引導組織農民打破這種分散化的土地使用模式,將規模化生產經營的優勢傳輸給農民,促進土地流轉規模的有效整合順利落實,進而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收益。
3.2 規范土地流轉過程
在當前的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由于機制不夠完善使得土地流轉出現一定的問題。土地流轉交易平臺是對土地信息進行整合與交易之間提供有效對接的重要環節,土地流轉中的中介組織則負責確定流轉的過程及價格機制。對于這兩部分必須要進行完善,有效的土地流轉是在這二者的合理控制下完成的,作為政府部門應該搭建完善的土地流轉平臺以及中介組織,從而提高土地流轉的質量及效率,促進農業的經濟發展。
綜上所述,在我國現階段的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土地流轉可以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但是在當前的土地流轉過程中依舊存在一定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政府相關部門則必須要與企業及農戶之間聯合起來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通過規模化、規范化的土地流轉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613100 四川省井研縣研城鎮農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