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稀童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自2003年進行部分試點實施以來,一直秉承著為農民建立相對全面的醫療保障不斷深化改革。新農合參保率越來越高,切實保障了農民的醫療問題,很大程度解決了農民“看病難”。但在不斷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進程中,涌現很多問題。本文通過數據搜集、文獻整理等分析其對策。
農村合作醫療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雖然農村合作醫療在早年間已構建成熟,但隨著國家為適應形勢不斷改革,舊的農村合作醫療已無法切實保障農民的醫療問題。2003年,國家宣布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下文中簡稱為新農合)試點工作,旨在全面落實新農合的工作。為了能更好的實行農民醫療保障,新農合也不斷修正。在這個過程中,不難發現新農合制度仍存在諸多問題。
一、淺談新農合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1、基礎醫療條件較差
據2017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6年底,中國共3.99萬個鄉鎮,并且設置3.7萬個鄉鎮衛生院,床位共122.4萬張,衛生人員共132.1萬人。在2018年1-4月全國醫療服務情況的報告中,寫明了鄉鎮衛生院診療人次為3.5億,村衛生室診療人次為6億。雖然數據在上升中,但是仍無法切實滿足農民就近就醫的需求。由于農村條件艱苦,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無法滿足農民就醫條件,更談不上有更多的衛生人員留在農村。雖然國家教育部及發改委等部門一直免費培養定向醫學生,近幾年數據顯示仍不能解決農村衛生人員緊缺的現象。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不能為很多疾病確診,所以僅能為農民提供感冒、發燒等簡單的疾病治療。
2、報銷效率不高,程序較為復雜
由于新農合報銷制度由多部門合作,參保農民文化水平不高,理解報銷流程較困難。新農合正逐步實現跨省就醫聯網結算,在這樣的情況下,實時報銷已不是難題。但報銷程序較繁瑣,不能使農民一次性完成報銷,需要來回多次奔波于多個部門,使新農合的報銷率降低。
3、報銷份額及報銷比例不公平
一方面,新農合報銷分為住院費用及門診費用,正常情況下住院費用會大于門診費用,新農合規定門診報銷比例要大于住院報銷比例。另一方面,新農合參保人員有參保年限,不論參保時長,報銷的百分比都是相同的。這樣對長期參保人員不公平,反之新參保人員較為合適。長期以往,將導致新農合體制的不平衡。
二、對策分析
1、政府加大力度扶持農村醫療資源
國家應提出相應政策保障農村醫療資源,提升農村醫療的整體水平,并且引進診療設備保證疾病確診率。在此基礎上大力給予農村衛生人員的保障,應建立與三甲醫院的合作意向??梢耘徘矊<疫M行會診、定期為農村的衛生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的醫學知識與時俱進。進而使疾病確診更為精確,以此逐漸減少農民轉診過度的問題。
2、簡化報銷程序
新農合住院報銷比例已達75%,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農合參保率已經大大提升,但是報銷的繁瑣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新農合報銷有困難。這需要各級機關規范報銷流程,并且在新農合參保者出院結算時有一個簡明的流程。簡化報銷程序,同時會提高報銷效率。
3、新農合報銷制度向城市醫療報銷制度看齊
新農合報銷份額及報銷比例需向城市醫療保險報銷制度看齊,要逐步消除城鄉差距。一方面在改進過程中需要提高新農合制度水平,根據農民需求,探索更適合的政策及制度。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向新農合資金投入傾斜,以確保新農合的報銷周期。
4、加強新農合監管制度
新農合在近幾年發展迅速,為農民解決了大部分難題。但冒名頂替、住院掛床、重復檢查等現象也層出不窮。對此政府應加強重視,健全監管制度的同時,也要保證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保證新農合的日常檢查和不定期抽查。與此同時,也要加強醫務人員對政策法規的學習,嚴格按照新農合的法律法規執行。
(作者單位:132000吉林省吉林市北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作者簡介: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