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莉,賴甫志,姚仁芬,陳 蓉,田朱利,劉鳳霞,金慧珠
(1.貴州省人民醫院護理部,貴陽 550002;2.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11031;3.貴州省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貴陽 550002;4.貴州省人民醫院兒科,貴陽 550002;5.貴州省人民醫院兒外科,貴陽 550002)
早在1910年與1937年HARTMANN和JAUDON就提出低血糖是新生兒常見疾病,會造成神經系統損傷與危害[1],其危險因素與低體溫、早產兒、低出生體質量兒、喂養不當、孕母糖尿病等有關[2]。研究亦報道新生兒低血糖癥發病越早、程度越重、存在時間越長,越易造成新生兒智力低下、腦癱等中樞神經系統的永久性損害[3]。因此,掌握新生兒血糖檢測值在臨床工作中尤為重要,對高危兒的血糖干預逐漸成為常規。而照顧新生兒的醫護人員對于影響血糖值相關因素的認知,更與臨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高質量護理密切相關。
有研究顯示,生化血糖值受醫院環境、醫護人員及患者狀況中的血標本采集、放置時間、放置溫度、送檢、檢驗、疾病狀況等各環節因素的影響[4-5],而快速血糖儀也受儀器的特性和使用者的原因等因素影響[4,6-7]。護理實踐需要科學依據的支持,但傳統的護理工作以習慣行為、護理經驗等為主,這種缺乏科學依據的決策在臨床實踐中所占比例高達 85%,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健康[8]。有研究顯示,采血及檢測方法不規范[9],操作人員操作不熟練或應用的儀器不適當與血糖結果的不準確有關[10]。血液檢查屬于醫療照護風險中的一環[11],因此,醫護人員的認知程度對臨床是否可獲取準確的血糖值密切相關。然而國內外探討醫護人員對于影響新生兒血糖值準確度相關因素認知的研究文獻相當少見[12-14]。為避免臨床工作中由于各種因素影響血糖值的準確度,進而影響新生兒照護安全與質量,本研究擬對涉及新生兒照護的兒外科、新生兒科醫護人員進行血糖檢測相關認知進行研究。
1.1研究對象 2017年9月1日至10月15日,以方便取樣法對貴州省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新生兒科、兒外科正式注冊醫護人員共計50人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1)在所調查科室工作大于或等于3個月;(2)負責新生兒相關照護的醫護人員;(3)自愿參加本研究。
1.2方法 本研究問卷由整合相關文獻考查結果及專家意見,經修改后擬出問卷初稿。專家效度由新生兒科主任醫師、護士長與檢驗科主任技師等專家檢視問卷內容之相關性、正確性及適用性,審查訂正討論后編成正式問卷。在專家效度的計算采用4分法,專家評分為1分及2分的問題予以刪除,3分及4分采用。問卷總體分數為148分,問卷內容項目的總體效度指標(CVI) 為0.88,量表的內在一致性Cronbach alpha coefficient為0.91。 個人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職稱、文化程度等。新生兒血液標本中血糖值準確度相關影響因素的認知:包括患者因素(8項)、醫護人員因素(23項)、環境因素(6項),共計37個項目。問卷采用Likert 5分量表勾選,均為正向題目,5分為非常同意、4分為同意、3分為沒意見、2分為不同意、1分為非常不同意,分數越高表示影響血糖值準確度相關因素的認知度越高,反之則越低。
研究采用橫斷式描述性設計,由相關科室護士長協助發放問卷至每位醫護人員。調查問卷表包括問卷說明書、個人基本資料、調查問卷3部分。所有問卷采取不記名作答,由被調查者獨立填寫,填答完畢將問卷置入信封內封口,以確保填答隱私,再由研究者親自回收。共發放問卷50份,回收有效問卷49份(醫生6人、護士43人),有效回收率達98%。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以描述性與推論性統計的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偏差、t檢驗、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呈現醫護人員在相關因素的分布情形、個人基本資料與其認知及3個相關因素結構面間的相關性。
2.1基本情況 研究對象大多為女性,中位年齡32.07歲,見表1。
2.2新生兒血液標本中血糖值準確度相關影響因素認知的分布 見表2。
2.3個人資料對影響血液標本中血糖值準確度相關因素認知的相關性分析 “醫護人員的平均每班照護患者數”對“新生兒科醫護人員的工作年資對其知曉生化血糖值與快速血糖值的差異性有影響”的認知有影響[F(1,46)=2.584,P=0.027]。“有患者檢驗值誤差經驗”的醫護人員對“就職不同科室能否采取正確的采血方式有影響”的認知有影響[F(1,45)=4.573,P=0.039]。“曾有過患者生化血糖值與快速血糖值誤差經驗”的醫護人員對“血液標本抽取部位對血液標本中血糖值準確度有影響”“醫護人員就職不同科室對其規范采集血標本有影響”“新生兒科醫護人員的專業層級對其正確規范執行采血醫囑有影響”的認知有影響[F(1,45)=6.031,P=0.018]、[F(1,46)=6.580,P=0.014]、[F(1,46)=5.810,P=0.020]。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表2 新生兒血液標本中血糖值準確度相關影響因素認知的分布情況(前3位)
每班照護患者數對于生化血糖值與快速血糖值的差異性有所影響的認知,凸顯患者與醫護人員比例的重要性。尤其許多科室對于血糖相關疾病族群連續性血糖監測大多由快速血糖儀來執行,因此對兩種數值差異性的認知,以及照護人力充足與否之間的關聯性應有所加強。
患者檢驗值出現誤差的經驗與認知到不同科室能否采取正確的采血方式有所影響的結果更體現醫療機構對于一體化與標準化采血與檢驗流程的重要性。雖然不同的科室照護有不同疾病類型的患者,但對于此標準化的采血與檢驗流程及后續影響的檢驗數值準確度卻不能因此而有所差異,方能對患者的照護質量與安全有所保障。此外,醫護人員的患者生化血糖值與快速血糖值出現誤差經驗和血液標本抽取部位、就職不同科室、專業層級這3項因素認知的影響更強化上述一體化與標準化采血與檢驗流程的重要性,而加強該意識的訓練與教育更是相輔相成的重要環節。雖然醫院大多對于檢驗值的異常有通報的機制,但是對于此機制所衍生的數據與代表的信息應為醫院所重視與有效的運用,可作為日后降低準確值差異性及教育培訓內容的參考依據。
由患者因素的認知程度結果顯示,醫護人員對于患者接受手術與疾病對于血糖準確值的影響有較高的認知,臨床科室或可考慮將該科室可能影響血糖值的疾病與手術方式做更緊密的血糖監測及更多的循證支持。
環境因素認知中溫度與濕度對血糖準確度的影響可作為血液標本管理與員工培訓的參考。此外,血糖試紙相關因素對快速血糖值的影響更需進一步的探討,尤其針對使用快速血糖監測患者血糖值的科室,如快速血糖儀的差異、校正、保養及試紙的每日測試、保存、環境影響等因素也需列入在日常照護常規所需注意的事項。
有文獻指出,臨床血液標本采集的操作中,不同護士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這可能與臨床護士缺乏血液標本采集知識有關[15]。在醫護人員影響因素的結果中更凸顯了專業知識及崗前教育對執行醫囑與正確的采血方式的影響。因此,應增進專業知識并應涵蓋所有專業層級的醫護人員的崗前培訓與施行繼續教育策略與內容。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1)以單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新生兒科、兒外科醫護人員做樣本,其結果的外推性有所限制;(2)樣本大多為護理人員,沒有相同樣本數的醫生與檢驗室人員的相關比較;(3)本研究為橫斷面資料分析,無法控制與不同等級醫院有關影響醫護人員認知的結構性或管理面因素。
在醫院行政管理上,醫院管理者應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規范操作流程[16]。標準化血液標本的存放時間應有統一規范,并聯結信息系統到監測血液標本抽取時間,可避免放置過久的血液樣本被檢驗而造成結果上的誤差。在醫護人員的教育認知方面,加強血糖檢驗相關知識,操作方法,血液標本采集與存放時間的正確認知,并提高對檢驗值誤差的警覺性,以確保患者照護的安全與質量。
(收稿日期:2018-06-10 修回日期:2018-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