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令成 陳世滿 李雅瓊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甲狀腺乳腺血管外科 湖北十堰 442000
PBL是一套設計學習情境的完整方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也稱作問題式學習),最早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醫學教育。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1]。PBL醫學教育是我國醫學教育改革探索的新方向[2]。外科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外科實驗教學是外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直接影響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其中培養學生建立嚴格的無菌觀念和熟練掌握無菌技術是外科實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3]。因此,采取新型有效的教學方法對提高醫學生的無菌術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具有重要意義。PBL教學法強調以問題為基礎,以實習生為主體,以帶教為主導,要求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自行解決問題,被認為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橋梁[4]。我教研室對臨床專業52名本科實習生采用PBL教學方法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報告如下:
2015 級臨床醫學本科3班在外科實習 2個班,一共52名學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PBL教學組)38人和對照組(傳統方法組)38人。兩組實習生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由總帶教老師帶領實習生觀看操作示范視頻,講解無菌術要領并親自示范等。之后由帶教專人負責具體各項無菌操作,實習生在學習過程中記好筆記,最后總帶教老師進行總結和分析。
1.2.2 研究組
研究組采用PBL教學方法,具體方法如下。第一,帶教老師根據教學內容結合臨床及病例講述實習重點。第二,將研究組實習生分為4個小組,每個小組6名。帶教老師根據臨床實踐提出問題,每組設立小組長,并安排組長實際操作,并由本小組余成員提出問題。學生圍繞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認真熟讀教科書上所對應的章節,通過在圖書館或網絡等進行自主的學習探究問題,能夠對問題或病例作出初步回答。第三,組內學習及討論,由小組長負責安排無菌技能操作,組內成員互相提出問題,帶教老師負責監督指導并評價。第四,每周科室安排一次臨床實踐,由帶教老師全程監督并指正,各小組對問題進行回答和講解。帶教老師引導實習生進行討論分析,得出結果。
實習結束后,實習成績主要由理論知識成績和實踐成績(分不同操作評分)組成。
采用SPSS22.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實習成績均值使用以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組學生的理論知識考試成績對比和技能操作成績對比中,研究組實習生的理論成績和技能操作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一 兩組實習生理論成績、技能操作成績的比較(均數±標準差)
無菌術教學是外科醫學教學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完善無菌術的教學設計,才能夠為外科醫學教學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5]。因此,探尋一種可行高效的教學模式顯得非常重要[6]。PBL作為當前較為前沿教學模式,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更是教學的參與者,充分突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外科無菌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通過相互探討和資料查詢掌握相關問題的答案,并在臨床實踐中進一步鞏固無菌理念。將繁瑣及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簡易化及生動化,從而為學生將來走上醫療衛生事業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