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曉翠
【摘 要】 目的:探討間斷性光照療法聯合藥物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臨床效果。方法:將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7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采用持續光照療法聯合藥物治療,觀察組采用間斷性光照療法聯合藥物治療,對兩組療效及黃疸消退時間、膽紅素水平恢復正常時間進行觀察。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1.43%,與對照組94.29%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黃疸消退時間及膽紅素水平恢復正常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間斷性光照療法聯合藥物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可取得與持續光照療法聯合藥物治療的相同效果,并能縮短黃疸及膽紅素恢復正常時間,值得推廣。
【關鍵詞】 病理性黃疸;新生兒;間斷性光照療法;膽紅素
【中圖分類號】 R36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7-052-01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是因血中膽紅素過高引起的黏膜、皮膚黃染,其具有較高發生率,對患兒健康及生長發育有較大危害。光照療法是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主要方法,同時配合藥物治療,可獲得較滿意效果。但持續性光照均在一定缺陷,本研究為探尋新生兒黃疸最佳治療方案,將間斷性光照療法與藥物聯合,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7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日齡≤7d;患兒家長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符合病理性黃疸診斷標準[1];足月兒。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膽紅素水平達到換血標準;Apgar評分<8分。70例患兒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日齡1~6d,平均(4.15±0.68)d。對照組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日齡0.5~7d,平均(4.18±0.66)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行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抗感染、營養支持、保溫等基礎治療,并給予苯巴比妥鈉(山西云鵬制藥有限公司 批準文號H14023928),5mg/kg,口服,3次/d。觀察組行間斷性藍光照射治療,每次照射8h,每隔12h照射1次,對照組則行持續藍光照射治療,連續照射16h,每天1次。患兒裸體置入光療箱,光療箱濕度為60%,溫度為30℃,藍光波長425~475nm,對外生殖器、雙眼予以保護,兩組均治療3d后觀察療效。
1.3 觀察指標 療效判斷參考相關標準[2],顯效:經治療,患兒黏膜、皮膚黃染消退,未見復發,血清膽紅素水平<85μmol/L;有效:經治療,患兒黃染減輕,血清膽紅素水平下降至85~221μmol/L;無效:經治療;患兒黃染無變化,血清膽紅素水平>221μmol/L。記錄兩組患兒黃疸消退、膽紅素水平恢復正常(<85μmol/L)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總有效率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為91.43%、94.29%,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癥狀恢復時間對比 觀察組黃疸消退、膽紅素水平恢復正常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在臨床中較為常見,由于多種原因影響,新生兒血中膽紅素水平異常升高,從而導致該癥發生。目前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光照治療及換血療法等,苯巴比妥作為肝酶誘導劑,能對肝細胞內微線粒體向葡萄糖醛酰轉移酶轉化產生促進作用,從而使肝細胞生物膜通透性得到提升,膽紅素進入肝細胞速度得以加快,起到降低膽紅素水平作用。藍光照射是治療新生兒黃疸重要手段,較多報道顯示該方法與藥物治療相結合,可產生良好協同效應。
藍光照射可在異構化及光氧化雙重作用下,使患兒體內非結合膽紅素向水溶性4Z及15E異構體轉化,后者可經過尿液、膽汁直接排除,最終達到降低膽紅素水平目的。研究發現,黃疸患兒在接受光療4h后膽紅素水平可出現明顯下降,當達到光療飽和點后,即便增加光療頻率、時間也難以進一步降低膽紅素水平。另有學者指出,在光照治療過程中,光譜中紅外線可產生過多熱量,并抑制腸道乳酸酶活性,部分患兒還可能出現光過敏,若長時間持續照射,患兒發熱、皮疹、腹瀉發生風險較大,從而影響療效[3]。相較于傳統持續光照療法,間斷性光照療法可有效縮短藍光照射時間,減少不良反應,同時可在照射間隙,使膽紅素上升至皮膚表面進行轉化,進一步降低膽紅素水平。
本研究將間斷性光照療法與藥物治療聯合,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達91.43%,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提示間斷性光照療法與持續性光照療法相比,可產生相近療效。另一方面,觀察組黃疸消退、膽紅素水平恢復正常時間明顯較對照組短,其原因可能為間斷性光照療法不良反應少,患兒耐受良好有關。
綜上所述,在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治療中,應用藥物聯合間斷性光照療法,效果確切,可促進患兒康復,具有較高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新生兒黃疸診療原則的專家共識[J].中華兒科雜志,2010,48(9):685-686.
[2] 李薇,陳自勵.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矛盾和對策[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14):1064-1066.
[3] 梅江華,雷宏濤.不同藍光照射聯合苯巴比妥對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療效對比[J].西南國防醫藥,2017,27(10):1076-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