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仙
【摘 要】目的:掌握我縣在校中小學生貧血狀況,探討我縣中小學生貧血的原因及構成比,更好地采取防治措施,提高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選擇正確的防治中小學生貧血方法。方法:對我縣2310名中小學生進行身高、體重、血常規5分類與血清鐵的科學測量與檢測。結果:一、中小學學生貧血率16.06%;其中缺鐵性貧血率2.16%,占貧血的13.48%;疑似地中海貧血9.57%,占貧血的59.57%;不明原因貧血率0.30%,占貧血的1.89%;其他營養性貧血率4.03%,占貧血的25.07%。二、中小學學生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率21.21%。三、貧血學生體重過輕者占33.15%;其中營養不良(重度營養不良27人,輕度營養不良63人)占24.26%。結論:1、我縣中小學生貧血主要是攜帶地中海貧血基因,占了59.07%。2、其因營養性貧血占了1/4,學生挑食偏食是主要原因。3、缺鐵性貧血仍有一定的市場,占13.48%。4、患營養不良與患貧血有一定相關性,見表3和表4。5、中小學貧血與0-6歲兒童貧血有一定關系,我縣2016-2018年上半年0-6歲兒童平均貧血率30.98%并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見表4。6、中小學生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率約21%,與我縣婚檢統計結果大致相符,見表2。7、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者約有一半不會導致貧血。
【關鍵詞】 中小學生;貧血原因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7-249-01
近幾年來,隨著物質的豐富,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孩子的營養不良現象大幅改善,缺鐵性貧血逐年減少。為了了解我縣現時中小學生貧血的原因及構成比,2018.3.16-2018.4.10對我縣四間學校按1~3年級、4~6年級、初一~初三、高一~高三各占25%進行抽樣調查,評估我縣中小學生貧血的原因及構成比并給予相關指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3.16-2018.4.10對我縣四間學校2310名學生按1~3年級、4~6年級、初一~初三、高一~高三各占25%進行抽樣調查,調查的項目有身高、體重、血常規5分類與血清鐵。我縣海拔平均高度100米左右,沒有明顯高或低的地方,海拔高度對血色素影響一致性強。
方法:標準人體身高體重稱測量身高、體重(除鞋除衣服重),血常規5分類檢測血Hb、MCV和MCH的值,對于評估為貧血的學生,再檢測血清鐵的值,以評估貧血的原因。
采集血樣的方法:調查對象靜脈血5ml,至EDTA-K2抗凝采血管,輕輕倒置混勻,用于相應檢測項目的測定。
貧血判定:按WHO標準篩查貧血:5~11歲血紅蛋白(Hb)<115g/L,12~14歲Hb<120g/L,15歲以上男性Hb<130g/L,15歲以上未懷孕女性Hb<120g/L。
缺鐵性貧血判定標準:依據WHO缺鐵診斷標準包括:血清鐵<8.95umol/L即判定為陽性。
疑似地中海貧血判定標準:按WHO標準判定為貧血,血清鐵≥8.95umol/L,且MCV<82fl和或MCH<27pg。確診需行地中海貧血基因分析。
不明原因貧血判定標準:按WHO標準判定為貧血且Hb<110g/L,血清鐵≥8.95umol/L,且MCV≥82fl和或MCH≥27pg。
其他營養性貧血判定標準:按WHO標準判定為貧血且Hb≥110g/L,血清鐵≥8.95umol/L,且MCV≥82fl和或MCH≥27pg。
營養不良與體重過輕的標準采自衛生網絡,具體內容見附表1、2。
2 結果
3 討論
我縣抽查2310名中小學生貧血人數達到371名,貧血率16.06%。其中缺鐵性貧血50人僅占體檢學生人數2.16%,占貧血的13.48%,除4~6年級學生外,其他年齡段無明顯差別。但疑似地中海貧血221人占體檢學生人數9.57%,占貧血的59.57%,無明顯年齡差異,代表本縣人群地貧基因攜帶的平均水平。其他營養性貧血93人占體檢學生人數4.03%,占貧血的25.07%,主要由挑食、偏食引起的營養不均衡所致輕度貧血。
體檢學生中疑似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490人,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率21.21%,與2016年-2018年的婚檢人群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率21%~23%接近,互相印證我縣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率約21%~23%。490名疑似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者只有221名學生是貧血的,說明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者約有一半不會導致貧血。
貧血的371人中有123人體重過輕,占33.15%;其中營養不良90人(重度營養不良27人,輕度營養不良63人),占24.26%。患營養不良與患貧血有一定相關性。0-6歲兒童貧血與中小學貧血有一定順承關系,我縣2016~2018年0-6歲兒童平均貧血率30.98%且逐年下降,因此抓好0-6歲兒童的貧血防治對于改善中小學生貧血有打基礎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