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晉
[摘 要]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進入了改革的深水期,無論是國企、私企以及行政事業單位,都著手開展體制改革,力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能夠不斷壯大自身的實力,帶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是黨聯系群眾,為群眾服務的基層單位,在政府和人民之間發揮著紐帶作用,既有自身的行政職能,又要發揮一定的社會效益,因此有必要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建設。筆者以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為探究對象,重點討論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提出適當的改進措施,力求為單位的更好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20.003
[中圖分類號]F8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8)20-000-02
1? ? ?研究背景
行政事業單位中使用時間超過一年、購置金額超過1 000元、專用設備超過1 500元,并且在使用期限內能夠保持物品的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稱作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往往具有3方面的特征:一是使用周期長,有時會使用十幾年或者幾十年;二是資產的價格或者價值很高,采購時較為昂貴,并且還能夠實現一定的保值增值;三是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資產形態并不會因為時間推移而發生較大的變化,能夠很容易地辨認。
行政事業單位從新中國成立之初至今,已經存在了幾十年的時間,無論是政府,還是財政部門、稅務部門以及工商部門,只有它們存在并且運轉著,社會才能夠穩定,經濟才能夠發展,它們是國家機器,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首先應該搞清資產的來源,單位享受國家的全額撥款或差額撥款,單位資產也就是國有資產,往往是通過財政資金長期積累留下的。因此固定資產在單位中的占比一般很高。同時,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區別于企業,固定資產總量大、種類多,例如桌椅板凳、電腦、打印機以及大型設備等,都需要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提升資產的利用率,減少國有資產的浪費。
2? ?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要對固定資產進行規范化管理,從資產采購開始便要加強控制,因此在資產使用的不同時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從而才能夠提升資產的利用率。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2.1? ?資產購置存在的問題
2.1.1? ?實際資產購置情況與年度預算存在較大差距
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實行的是預算管理,每年度、每季度都要設定預算管理目標,固定資產購置也在預算管理的范疇內。固定資產負責人要在預算編制前,將本預算周期內所要購置的資產清單統一上交,預算管理部門將其列入年度項目預算,在編制報告得到上級批準后,才能夠執行、采購。但實際情況是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單位可能出現一些突發情況,例如資產出現損壞、報廢、淘汰等,要解決這些突發情況,但又缺乏相關的規章制度,從而只有追加采購計劃,會出現一些臨時批復等情況。這樣一來單位的預算管理目標便無法實現,對于資產浪費、損壞中的相關責任人也沒有得到處罰,最終導致國有資產損失。
2.1.2? ?資產配置標準與實際需求不相符
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一般都是常用的桌椅、電腦、打印機、運動設備或者一些大型儀器等,根據相關要求,固定資產必須要標明使用年限和配置標準,從而雖然能夠實現統一采購、統一管理,但卻忽視了實際的需求和配置之間存在的差異。例如,科研事業單位中的電腦配置,對于一般的行政工作人員而言,配置普通的電腦就完全夠用,而對于那些昂貴的大型科研儀器,為了滿足性能要求,勢必要搭配性能較好的電腦,如果統一按照低標準購買電腦,就會導致儀器工作滯緩,容易給單位帶來一定的科研損失。上述事例很好地說明了資產配置標準化與實際需要在某些時候是存在矛盾的,只有避免“一刀切”,根據崗位的實際需要重新制定資產配置標準,才能避免資產浪費,提升固定資產的使用率。
2.2? ?資產使用存在的問題
2.2.1? ?資產管理和維護工作不到位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核算方法具有特殊性,即固定資產購置時一次計入費用開支,以后不再計提折舊費用。這樣的核算方法很容易被大家誤解為相應費用已全部列支了,以后固定資產怎么用、用不用,都可以不管了,造成大家忽視固定資產管理。同時,一些單位的管理者認為固定資產挪用起來比較笨重,并且每年都會對資產進行清點,平時還有專門人員進行看護,放在那里就非常安全,不需要再花費更多的人力和財力進行管理,從而很容易造成資產年久失修,沒有到使用年限就早早損壞報廢。
2.2.2? ?資產使用率低,閑置情況比較明顯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中的資產閑置情況十分突出,因為單位財政屬于國家全額撥款,大多單位都會盡量使用完資金,從而容易造成固定資產的超配或購置無用的固定資產。另外,資產的實際使用部門,大多覺得資產購置時已經列支費用了,沒有后續的折舊費用,就算是閑置也就放著,等使用期限到了就報廢了之,不會想辦法發揮固定資產的使用價值,通過固定資產的轉讓等方法合理處置固定資產,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
2.3? ?資產處置方面存在的問題
2.3.1? ?賬實不符現象普遍存在
對固定資產疏于管理,首先導致的結果便是資產賬實不符。目前,有的事業單位采用的是崗位輪換制,一項資產在短時間內可能會有多個使用人,在崗位輪換中,只是對工作內容進行簡單交接,而使用物品則沒有相關的交接手續,再加上很多資產的使用時間很長,時間長了,資產管理數據會出現斷檔,無法進行后續的跟蹤處理,賬目和實際便會慢慢出現差距。
2.3.2? ?固定資產折舊的稅會差異核算問題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在核算固定資產時,是一次性把資產的購置費用列入費用開支,后續不再計提折舊,與企業所得稅對固定資產的費用規定形成稅會差異,需要每年對固定資產按稅法進行納稅調整,從而對于固定資產數量較多的單位來說,工作量也是相當大,而且新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也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提出了要求。所以,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使固定資產兩種折舊方法實現有效銜接,需要相關管理人員進行積極思考。
2.3.3? ?資產管理人員配置方面的問題
由于很多單位對固定資產管理不夠重視,導致在資產管理人員的配置問題上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單位各個部門、各個中心的固定資產管理單位都存在差距,一些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歸辦公室負責,一些單位歸財務部負責,甚至某些大單位內部各個中心資產負責人都隸屬不同的崗位。這樣的機構、人員搭配,很容易造成資產賬務和實物管理中出現脫節,沒有遵循不相容崗位分離的原則,容易發生徇私舞弊事件,對國家、對單位都是極其不負責的。
3? ? ?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水平的途徑
3.1? ?做好預算管理績效考核工作
針對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預算管理流于形式的現狀,筆者提出以下對策。第一,要加強預算管理制度建設,為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提供應有的制度保障。第二,在預算執行的過程中,針對臨時需要采購資產的情況,要建立健全預算審批標準,制定嚴格的審批制度,將“無預算不開支、超預算不執行”的口號落到實處。第三,要加強預算管理績效考核,制定一系列有關固定資產的績效考核指標,確定相關的責任人,對于非客觀原因出現的工作失誤,要依照規定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3.2? ?增強固定資產管理意識,配備固定資產管理專員
行政事業單位領導要認識到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主動修正潛意識中“資產是國家的,不需要管理”的錯誤意識,要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帶領單位的全體職工,開展固定資產保護清查工作。同時,行政事業單位要配備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人員,本著不相容崗位分離的原則,委派專人定期開展資產清查、資產匯總工作,對固定資產進行動態跟蹤。
3.3? ?加強資產處置工作管理,減少資產閑置
行政事業單位要本著“國家的資源,一分一毫也不能浪費”的原則,對于能夠使用的固定資產,一定想方設法讓其用在實處;對于那些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單位職能發生改變后而無法應用的固定資產,要采取合理的處置方法,提升其利用率。例如,可以選擇調撥到其他地區的單位、出售給私營單位或者申請報廢,要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筆者建議一個地區的財政局能夠統一對本地區的行政事業單位建立一個固定資產處理平臺,從而有的單位資產缺乏、有的單位資產多余,可以通過平臺進行溝通,從而既能滿足不同單位的需求,又能節約國家資金,提升固定資產的利用率。
3.4? ?成立固定資產審查監督機構,避免賬實不符
針對很多單位存在固定資產賬實不符的情況,單位內部有必要成立一個監督審查委員會,其中一項職責便是審查固定資產的賬目和實數,當然同時也可以開展一些財務監督、預算審計等方面的工作。要由領導帶頭成立一個監督辦公室,下屬幾個低級別的工作小組,對本單位固定資產的故障情況、運作情況、維修情況等與賬目進行對照,實現規范化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可以把固定資產的真實完整、合理使用、按章折舊作為監督檢查的重點,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避免給單位、國家財政造成過大的損失。
3.5? ?加強信息化建設,合理配置資產管理人員
在信息化時代,固定資產管理也可以推脫以往那種手工計算的時代,完全可以利用信息處理軟件,建立固定資產信息庫,既能提升資產管理的實效性,又能減輕工作人員的壓力。同時,行政事業單位要做好資產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不斷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
主要參考文獻
[1]楊飛.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6(19).
[2]侯艷君.淺論行政事業單位如何加強固定資產管理[J].納稅,2018(16).
[3]周春野.論行政事業單位如何加強固定資產管理[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