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其提出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呼聲越來越高。大學是學生邁入社會就業前的重要受教育時期,并且,大學生作為服務社會的人才主力軍,要在大學教學階段,重視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職業道德素質對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以及素質提升起著重要作用。為此,本文將對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對提高教學對策進行研究,從而實現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有效性。
一、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
隨著社會與企業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提升,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日益受到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戰略任務的有效實施,促使我國職業道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發展。職業院校以及師范類等院校都在教育中對學生開展了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從而使職業道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發展。近年來,在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中,職業道德教育取得了成績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職業道德教育應該具有普遍性,并從理論上對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進行研究。由于對職業道德教育認識的不斷提高,伴隨新課改的實施,在各大高校開設職業道德相關課程,同時針對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開設了相關課程。例如“大學生職業道德與就業指導”“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研究”,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對大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
二、目前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觀念有待提升
在實際教學中,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高校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依然存在,而在實際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又忽視了對職業道德的有效教育。職業道德往往只是在畢業前期對學生開設相關專題課程,從而并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學生對于很多職業技巧以及職業道德觀念都不能有效地領悟和認識,從而未達到職業道德實際預期效果。
(二)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目標不夠明確
部分高校在職業道德教育中片面地強調表面知識,從而忽視了本質培養。在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培養時,應該從政治角度出發,并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聯系實際生活,提高學生的道德教育目標以及職業道德教育目標,從而針對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但是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職業道德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對學生在就業中的有效性,從而影響了對學生的有效培養。
(三)大學生職業道德教學內容空泛
在大學職業道德教學中,職業道德教育課程體系沒有隨著專業的不斷細化進行發展,同時大學生職業道德教學體系也沒有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從而使得在實際教學中,職業道德教育內容較為單一,缺乏鮮活的內容,缺乏對學生隱性課程的有效培養,同時缺乏實踐活動,從而縮小了職業道德教育的課程范圍和內容,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職業道德學習的主觀動能性。而當前的職業道德教育體系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學生的教學要求,從而其教學內容也不符合對學生的有效培養,并影響了對學生職業素質提升。
三、加強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對策
(一)提高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大學職業道德教育中,教師要提高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在教學中要不斷適應并服務于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對學生進行現代化教育培養,并正確認識所學專業的社會價值。同時,教師要明確自己承擔的教育職責,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從而提升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素質能力。良好的職業素質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專業在社會中的價值,并能將自己的精力放在對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中,從而加強學生對職業行為的規范性以及對自身的自律性認識,以實現對社會的有效發展。
(二)完善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課程體系
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知識傳授時,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課程體系的創新和改革,并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師資力量,制定職業道德教學計劃以及教學大綱,聘請專業的職業指導教師對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進行有效教學。高校要在教學中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從而為職業道德實踐教學創造有利條件,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從而提升學生對職業道德的有效理解。
(三)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提供條件
高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培養時,在教學中要努力為學生創造道德素質氛圍,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在高校中可以開展相應的校園文化建設,根據學校氛圍以及特點,為學生打造底蘊深厚的校園文化環境,同時還要加強對校園的有效管理,促進學生的自我約束,并在校園內樹立先進典范,從而為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提供教學氛圍,并在生活上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為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結語
總之,對大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能夠使學生對未來就業明確方向,從而能夠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來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素質。社會的不斷發展需要應用型人才,這就對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保障學生能在社會中更穩定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