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合理編組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形式新穎,對學生參與團體活動具有促進作用的新型教學組織形式。積極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小組成員之間不斷地鼓勵和進行良性的競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某種程度上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
構建一個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學習小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組內成員的學習狀況和相互之間的關系都將直接影響到小組的整體。因此,教師在構建學習小組的時候應該格外注意結構和成員的分配情況。小組內的人數(shù)以4~6人最佳,人數(shù)太多會對小組內成員發(fā)揮個人能力產(chǎn)生阻礙,而人數(shù)過少則不利于學生之間的充分交流和合作學習。同時,小組內的成員應該是流動的,教師應該通過制定一個固定的周期來進行人員流動或者小組重組,以此來提高學生們的合作學習興趣。
二、重視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的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否有效,主要根據(jù)小組的整體組織情況來評定。所以,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要求,根據(jù)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合理的分組以及內部分工,同時也要對小組內部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進行處理,使學生積極地完成小組的作業(yè),調節(jié)小組整體的學習狀態(tài),使學生積極高效地學習。
(一)合理地進行分組
合理地進行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第一步。在組建小組的時候,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學習成員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的分組,分組條件可以參考每位成員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性格以及個性化的差異。有時為了讓一個小組能夠盡快地融合為一個整體,教師可能會將同種類型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內,這種分組類型稱為同質分組;教師也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學習成員構成一個學習合作小組,這種分組類型稱為異質分組。同質分組能夠給同種類型但不同層次的學生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或者提出不同程度的學習要求,以此來提高不同層次小組成員的成績;而異質分組可以讓不同類型、能力以及性格的學生互相學習、競爭,促進每位小組成員的進步和發(fā)展。
(二)組織管理要合理
學習小組的組織bDlBZWtaXGFrflorSD9ZlIrC3RY6tB6+Y6Qvt4TE+Xw=管理問題主要是指小組內部的分工,小組內部分工是否明確也直接決定了整個小組的學習情況。剛組建小組的時候,可以通過教師的管理來實現(xiàn)小組內部的合作學習,但是這并不是長久之計,在以后的學習合作當中必須要推舉出一個小組長,以解決組內的管理問題。
(三)強調人人參與
雖然小組是以一個整體的形式進行學習,但是小組內部每位成員的進步才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因此,小組成員的發(fā)展同樣重要。小組內部的成員應該在教師提出問題時代表小組整體進行發(fā)言,通過積極發(fā)言或者對教師提出問題來鍛煉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學習方法針對所有小組成員,因此,小組內部的每個成員都應該參與到這種交流活動中。
三、盡量做到師生互動
英國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曾經(jīng)提出一個觀點,他認為可以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或者相處情況來判斷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的互動情況。倘若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單向交流后取得的成績更好,則教師與學生之間保持單向交流對于學習成績的提高有著積極作用;反之,則應該采取雙向的交流形式。
雙向交流這一授課形式以教師為課堂中心,課堂上的所有成員都與教師保持著互動和交流,小組合作學習就是這種教學方式之一。
(一)個體應學會獨立思考
在開展小組討論之前,教師先讓小組內部的每個成員進行獨立思考,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和討論,組內的成員將自己的看法傳達給其他成員,最終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看法。
(二)設置層次性的問題
在每個小組進行激烈的討論時,教師應該積極地參與到各個小組的討論中,通過對每個小組的了解來把握多數(shù)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和理解程度。當發(fā)現(xiàn)學生對某一問題遲遲無法得出統(tǒng)一的意見時,教師應該通過設置一些富有層次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使學生一步步得出正確的結論。
(三)評價小組意見
每個小組發(fā)言結束后,教師應該對每個小組不同的發(fā)言進行評價,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積極提問和傾聽的良好習慣,同時學會師生之間要相互尊重。只有這樣,才能夠增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了解程度,發(fā)揮學習小組的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讓每個小組內部的成員都得到表現(xiàn)的機會,在小組內部的交流中積極地交換意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方式,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更加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