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行,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理念下的有效教學方式,它對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有效性、提升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和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發展具有重要且特殊的作用和優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進行了探索研究。
一、科學合理組建小組,明確成員責任分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首先要組建學習小組,合理科學地組建學習小組是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大多根據座位的前后左右來組建學習小組,這樣的方式不夠科學,使合作學習的優勢不能充分發揮。在組建學習小組前,教師應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包括數學學習成績、學習能力、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組建小組的意愿等內容。然后,根據全班人數和教室面積情況來確定小組個數,每個小組4~6人,人數太多或太少都會影響合作學習效果。教師還應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組建學習小組,這可以讓小組內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學習對方的優點,有利于實現共同進步。
除此之外,還有利于組與組之間進行公平競爭,從而調動全班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組建小組之后,要指定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為小組長,負責帶領全組人員的學習,并督促檢查本組成員落實學習任務。當組員在學習中的觀點不一致時,組長要組織本組成員進行討論交流,最后達成一致意見。組長還應對每個成員進行合理的分工,如根據需要合理設置記錄員、檢查員等,以調動每個成員的合作學習積極性。
二、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充分準備、精心設計
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決定小組合作學習成效的高低,是開展合作學習的關鍵因素。因此,需要教師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樹立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理念,真正理解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本質內涵,而不是為了“跟風”或“趕時髦”開展形式上的合作學習。為此,需要教師注重營造和諧、民主、合作的課堂環境氛圍,尊重學生的想法,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熱情。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責任感,使每個學生對本小組的學習負責,并產生強烈的歸屬感,這樣有利于小組合作學習良好氛圍的形成。教師要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和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目標、內容、過程,這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核心內容。首先,要確定好每次合作學習的方式,如,采用“中心發言式” “接力發言式”或“分進合作式”“組間合作式”等恰當的方式。
其次,要制定合理、明確的學習目標,精心設計小組合作討論和探究的問題,這是合作學習的核心內容。設計的討論或探究問題既要具有挑戰性,又要具有開放性,并且,問題的難易程度也要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水平相當,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合作學習,而太難或太易的問題都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積極性。
最后,教師要合理設計合作學習過程,對學生討論探究的時間、教師講解的時間和方法進行科學的安排,這樣才能保證合作學習的有序開展。
三、掌握合作學習內容,培養學生合作技能
雖然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效的學習方式,但并不是任何教學內容都適用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只有選擇有合作學習價值的教學內容,才能保證合作學習達到應有的學習效果。
一是科學選擇合作學習內容。適合進行合作學習的內容主要是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這些知識的掌握對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需要學生進行反復學習和深入的討論交流,并通過教師的啟發點撥,從而讓自己熟練地掌握。另外,具有探究性和開放性的內容也適用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對這些數學內容或問題的探究、討論,能夠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通過對一些開放問題的探究,能夠培養和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較高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是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技能。要想保證合作學習有效開展,就需要加強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以及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的技能。如,要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與同學平等相處,學會欣賞和贊美他人的技巧,這些是與人合作學習的基礎;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表達想法的技巧、傾聽的方法、總結的方法等。這樣才能使小組內的人員和諧相處、相互促進,從而有效實現合作學習的目標。
四、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對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有利于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思維空間的拓展,使小學生樹立合作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合作學習教學方式的研究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