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我國高校學生數量的增加,我國出現了嚴重的高校畢業生飽和問題,為解決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眾多高校都開設了創業指導服務,該服務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如今很多高職院校都將這一服務體系當作必備的教學內容。本文從現代社會對高職生創業能力需要為著手點展開了研究與分析,希望能夠得出適用于高職院校創業指導應用的服務體系。
作為一門高職院校近些年新開設的課程,創新創業指導以培養學生創業能力、創新思想為出發點。但僅僅依靠高校的力量與教育部門的能力是不夠的,我們仍需要聯合社會各界的力量,一同發揮出育人作用。完善課程體系、改良教學形式,突出實效活動的作用,加強教師工作指導能力。從校企合作、教學方式、教學評價、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以及培養模式等方面出發,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有效融合。
一、創新創業指導的內涵
創新創業指導是近些年在高職院校新開的課程,其目的為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迎合了新時期社會對于優秀人才的實際需求。該課教育工作必須以人才培養本身入手,確保創新創業理念能夠深深地植根于師生心中。當然為了突出與體現該課程的價值,現有教學形式顯然并不足以促進該課的教育形式、教育能力進步。對此高職院校必須不斷創新與改革該課程的教育方法,推動實踐工作的落實,用系統化的教學管理活動以及專業的培訓工作來提高教師的指導能力、管理能力。重視教學氛圍的營造,突出創業指導服務的作用。從多元角度來構建人才培養機制,推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整合。從現狀來看,如今我國已經有很多地區已經將創新創業指導課程作為高職生創業的必備指導工作,但從其落實與實踐的結果來看,受到缺乏統一的教育大綱和標準、教學形式單一的限制,該課程并沒有發揮多大的效用。為了改善這一問題,高職院校有必要結合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要和高職生本身的特點來重新規劃與設計創新創業指導課程,以便最大化該課程的效益,提高學生的創業水平和創業能力。
二、課程分配
(一)大一理論課程
高職教育學制為三年制,因此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指導工作也要貫穿于學生的三個時期。從而在遞進式、有步驟、有計劃的過程中完成創新創業指導工作。每一個環節都必須針對當前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狀態進行調整,重點關注教學、實踐與評價三項環節。
大一時期是學生剛入學的時期,此時學生對于創業知識并不了解,因此該時期的工作為理論性課程,目的是啟蒙學生,使學生形成創新創業意識。大一時期的目標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憑借創新創業教師團隊,完成創新創業課程的專業化指導。推動與幫助創新創業課程形成符合學生身心條件和教育規律的內容。該階段的指導教育工作必須以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創業興趣為目的,改變學生保守的就業思想。
(二)大二創業指導課程
大二時期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因此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能力,有著一定的創新精神,是符合且屬于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這里是指部分學生)。此時高職教育必須要重視實踐活動,實現企業家與創業項目的充分融合,建立體驗式學習項目,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大三實訓課程
大三時期為創業實訓時期,該時期的重心為實踐,旨在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業能力、創業品質的優秀企業家。通過創新指導工作與專業教學工作,構建具有實踐性、開放性、全程性、整體性的創業教育體系。幫助學生積累創業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業信心。
創新教育體系與層次為:大一時期的啟蒙教育,目的為培養具有創新性的人才;大二時期為知識課程,目的為培養具備創業知識、經營能力的管理人才;大三時期為實踐時期,目的為培養具備創業能力、知識的優秀企業家。
三、校園文化
當然良好的教育體系離不開校園文化的支撐,創新創業人才同樣離不開創新創業校園文化。其需要建立在三個層次指導體系基礎上,利用QQ群、微信平臺、微博、宣傳櫥窗、校園廣播站、就業信息網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和宣傳工作。利用各種新奇有趣的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內創新創業氛圍,以此影響與覆蓋高職生的創業工作。學校可以定期邀請社會成功人士蒞臨學校演講,指出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應對策略。定期向學生發放各種創業工作、創業流程材料。向學生發布創業指導、創業培訓、稅收、開業、融資等能夠鼓勵學生創業的政策。學校應當開展人生理想、就業觀念教育,建立能夠用于指導學生,使學生明確人生理想、就業觀念的教育環境和校園文化氣氛。學校應根據自身特色與辦學定位來制定人才培育方案。實現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的充分整合,完善與改革教育制Gjuj6kFS13grTrvw10h1NkU7avYYO5rMvFNWLr4rrLM=度,更新教育機制,改良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尋求非標準問題的解決方案。并設置對應的學科學分,以實踐教育和健全方法為評級制度依據。將優化學院專業結構作為契機,實現專業課與創業課的整合,推進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改革。用校企合作與產學教結合的方式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落實。此外,在新環境背景下,不斷探索信息化環境創業平臺的建設思路,打造系統、科學的教育體系。不斷改善與優化管理制度,調整教學運行機制、內容與方法。
四、注意事項
事實上,雖然我國高職院校以及社會對于創新創業指導給予了高度關注,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其在我國仍舊是新生力量。從以上內容我們可以得知課程教育是人才培養最關鍵、最基礎的環節。高職院校若想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創業水平就必須充分結合學生創業選擇需要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來實施創新創業指導服務工作,以便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創業能力。學校必須要善用案例指導教育方式,結合本學院學生的成功創業案例來展開教育工作。課程內容必須要體現真實性、可行性特色。站在學生的專業能力角度以及教育方向角度合理規劃、合理設計。不同專業的學生今后的成長方向是不同的,對此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指導工作的方向也要開展針對化設計,以便每一個專業的學生都能夠利用自己本專業的學識進行創業。充分利用專業技能創業,使學生少走創業彎路,走向成功的舞臺。以目前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來看,我國要想在經濟方面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重視創新創業教育。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教育體系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龐大的畢業生數量以及專業技能人才都能夠成為我國創新創業活動的先鋒。在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新生力量的同時,不斷累積創業經驗。這些寶貴的經驗又會回饋于高職院校,成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指導服務體系的一部分內容。面對今后社會的發展,高職院校必須要重視信息技術的運用,構建多元化創業服務體系與創業教育模式。
五、結語
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技能、掌握知識,以便更好地應對高效教育工作,實現職業選擇和專業學習的有機融合。高職院校必須充分結合社會實情、高校實情、學生實情來選擇創新創業指導教材,發揮案例教學作用。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指導工作,教學體系必須包括創業實務、成功創業、創業概述三部分內容,以創業產業與創業發展為著手點,界定創業與創業者概念。把握創業環境與創業機遇,明確創業對象和創業規劃方案。課程必須結合真實的案例,以便更好地開展創業聯系與管理實踐,幫助學生形成健康、正確的價值觀、創業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