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其抽象思維能力在逐漸增強,已經初步具備了在物理方面的學習能力。初中物理屬于物理學科的入門階段,目的是讓學生對物理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了解到自然界的物理現象,為以后的物理學習奠定基礎。因此,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梢娦越虒W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教授,還要以具體的模型或者實驗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物理的存在,通過可見性學習能夠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的實用性以及趣味性。本文闡述了可見性學習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并分析了將可見性學習與物理教學相結合的優勢,以供參考。
一、可見性學習以及可見性教學
“可見性”即可以看到的、直觀的、具體的而非抽象的,也就是“例子”,可見性的知識更容易被學生理解、記憶,可見性學習是獲得知識較好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把難以理解的抽象知識具體化來讓學生便于理解。物理是一門以實驗和實際操作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需建立在實驗和演示模型之上,而把抽象的物理定義和理論知識轉化成學生可以看到的物理實驗、物理模型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大多數中學都缺乏物理實驗室,導致一些實驗無法讓同學們通過實際操作來掌握,同時課堂上物理知識的教授以理論知識為主,學生無法理解抽象的知識,進而無法感受到物理知識的趣味性,從而無法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動力。
二、物理教學傳統方法以及可見性教學方法
傳統的物理教學方法主要是讓學生熟記定義,然后利用定義讓學生做大量的練習題,加強對定義的理解,這種獲得知識的方法較為枯燥,缺乏與現實的聯系。生活中的物理無處不在,重力、摩擦力、聲光電一直在我們身邊,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就是可見性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和理解。
初中物理只是淺表性的知識,不要求計算,因此讓學生進行實驗現象的觀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去探索和發現,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要求的內容去找尋身邊的物理知識,提出疑問,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問題,并為學生解釋這些現象或者設計實驗讓學生動手操作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這種學習方法的引入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并且能夠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認識聲速和光速的時候,可以與學生討論在打雷時雷聲和閃電哪個先出現,雷就是聲音,而閃電屬于光,教師應告訴學生:我們每次看到閃電后幾秒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聽到雷聲,不是因為先閃電后打雷,而是因為聲速較快,而光速較慢,從而引出聲速和光速的數據。在認識摩擦力的時候,可以借助實驗器材讓學生動手操作,用粗糙的長木板、光滑的長木板、小木塊兒將等長的光滑和粗糙的木板分別傾斜一定角度并固定住,讓小木塊兒從木板的同一高度滑下,觀察哪個先滑到底端,讓學生認識摩擦力的存在,然后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摩擦力,可以就摩擦力的利與弊讓同學們展開討論,加深學生對摩擦力的認識。在對電進行認識時,教師可以用干電池、燈泡和電線這些簡易裝置為學生展示小燈泡發光的奧秘,加強學生對電的理解,從而引導出電流、電功率的概念,這種可見性學習能把理論和實際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
對于一些難以通過實驗來講解的物理知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軟件為學生播放難以實際操作的物理實驗,比如對天體的認識,可以找天體運動的相關視頻等資料讓學生觀看,為學生講解天體的運動規律、星球與星球之間的引力、地球與月亮之間的運動,讓學生對引力與天體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多媒體軟件教學可以讓學生同時進行視覺與聽覺上的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視聽結合的教學方法還可以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
三、可見性學習與物理教學結合的優勢
在教學過程中,實驗操作和視頻觀看都屬于實驗教學,學生可以通過其來進行可見性學習。物理的主要內容是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和物理現象,將其抽象化后使學生難以進行理解和記憶,運用實驗教學的方法讓學生進行自主操作、探索和發現,或者觀看相關的視頻可以讓學生有更直觀、更豐富的體驗。知識只有看到了、經歷了才更容易掌握,尤其是青少年的理性和邏輯思維還正在發展中,更偏向于感性認識,因此將可見性學習和物理教學相結合可以提高課堂質量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使物理這門學科的學習變得更為容易。
可見性學習與初中物理教學相結合很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理念,這樣教師可以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一步步走入物理的世界中,引導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的實踐和探索,學習前人的成果并進行自主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四、結語
總之,可見性學習與物理教學的有效結合可以將理論和實驗相融合,大大提高了物理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初中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