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熟,人類進入了“信息化時代”。調查顯示,中國網民數量已達7.72億,如此龐大的群體在接受互聯網給他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互聯網的發展產業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一影響尤其體現在網購方面,當網購成為社會主流時,物流業隨之蓬勃興起。物流產業作為一種“朝陽”產業,在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一、高職物流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建設思路模糊
提高服務能力是高職院校的宗旨,提高就業率是其導向,然而調查顯示:相當一部分高職物流專業教學仍以課本知識為重點,以專業成績來衡量教學質量,只重視學生的學歷教育卻忽視了教學的實踐性,重視理論體系的完善卻忽視了對不同區域經濟結構和物流產業結構的深入分析,從而導致教學方式上具有盲目性。
(二)師資力量不雄厚
中國的物流業起步較其他國家晚,所以在物流行業出現了專業人才匱乏的現象。教師的專業水平低,對專業人才的培養有嚴重影響。有些高職物流專業的教師曾經是以經濟學、市場營銷學等相關學科為專業,在講解物流學的過程中往往不具有針對性,很難促進高職物流專業的發展,更難培養專業人才。
(三)缺乏實踐性教學
眾所周知,認識來源于實踐,提高實踐性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更應該體現在高職物流專業上。學生通過對某一區域的深入了解和分析之后,在將個人的專業知識熟練運用到所在的物流崗位、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業務能力的同時,隨之轉變為專業人才。物流業是一種綜合性行業,需要學生在口語交際、物流設施設備的操作、倉儲作業、運輸作業、電子商務的物流支持等方面擁有專業技能,而這些專業技能是在課堂上很難學到的,學生只有在親身實踐中才能收獲這些能力。
二、教學改革過程中需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一)培養思想道德素質
第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個人合理的行為判斷要以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為指導,這就需要高職學校將思想政治理論、素質教育、綜合教育等課程作為支撐,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第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思考,學會與人共處,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第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行學習,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發揚,愛祖國,愛人民,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做貢獻。
(二)培養文化素質
很多人存在這樣的誤區,以為物流專業就是快遞產業,不需要多高的文化修養,這是大錯特錯的。物流業的人才更需要具有清晰地進行信息、思想、感情的傳遞、表達和交流的能力,還應能正確認識和分析當今時代的有關問題,用豐富的文化知識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培養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宏偉遠見的精英。
(三)培養身心素質
一個擁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的人必然具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狀態。這就要求學生時刻保持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為此,高職院校需要重視體育訓練課,將體育成績作為考核的標準之一,并要求體測合格才準予畢業。同時,設立心理咨詢機構,對學生的心理變化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物流專業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三、高職物流專業教學發展策略
(一)穩定師資,嚴控質量
良好的教學質量要以雄厚的師資力量為根基。要想提高專業人才的能力,必須要有高學歷、高職稱并且經驗豐富的教師參與教學。因此,高職學校可以聘請國外著名教授,在吸收和借鑒外來教學模式的同時與我國的教學模式相結合,這樣既開闊了學生全球化的視野,又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重視實踐,創新理論
部分高職院校的校外實踐安排缺乏合理性,僅僅是要求學生在假期中自我實踐,缺乏組織性,即使有組織實踐活動也存在缺乏指導的現象。所以,為了提高實踐的質量,學校要將實踐課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并將其納入成績考核的范疇,在理論知識方面也要隨時創新,避免與時代脫節,從而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推動“互聯網+”平穩發展。
四、結語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物流業作為一種“朝陽”產業,未來必定煥發出新的活力,但是我國物流業發展基礎薄弱,物流專業人才難以達到社會的需要,如果不改變現狀的話,這種“朝陽”產業的發展后勁不足,很容易出現被社會淘汰的風險。因此,加強對物流專業教學的改革,為社會培養有能力、有素質的人才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