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柯達伊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識譜教學中的運用
運用柯達伊教學法進行識譜教學,最重要的就是手勢教學法。在小學階段進行識譜教學的時候,很多音樂教師都過度強調音符的高低,但因為音符過于抽象,缺乏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而通過柯達伊教學法中的手勢教學,可以將不同的音符通過手勢直觀地表現出來。手勢教學法可以通過變換手勢位置的高低來直觀地表現出音符的高低,使學生識譜由抽象轉化為具體,從而提升了識譜教學的教學效率。
另外,在小學音樂課堂進行識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看手勢一邊識譜,也可以讓學生一邊識譜一邊看手勢,再跟著比畫手勢,通過親身實踐,更好地理解手勢和譜之間的聯系。并且,讓學生跟著比畫手勢,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識譜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運用手勢教學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手勢和譜建立聯系的階段,也就是通過讓學生跟著比畫手勢的方式來建立手勢和譜之間的聯系;第二階段是讓學生看著手勢就可以唱出旋律,加強學生把握音高的水平;第三階段是教師播放一段音樂,學生可以通過手勢將其音高表現出來,并進行正確的吟唱。
二、柯達伊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的運用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進行合唱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因為每一個學生對音高的把握都不同,要想進行合唱教學,就要協調好不同學生之間的音高。如果學生無法對音高進行恰當的把握,教師無法協調好不同的音高,將會表現出七上八下的合唱效果。而在合唱教學中,可以應用柯達伊教學法中的手勢教學法,借助手勢來幫助學生正確地把握音準,并進行唱譜訓練,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譜。尤其是在進行和聲訓練的時候,柯達伊教學法的手勢教學法發揮出的效果尤其明顯。例如在合唱訓練中,一個聲唱mi,一個聲唱fa,此時就可以借助手勢來幫助學生進行音準的把握,通過視覺來明確音的高低區別,當學生對手勢熟練之后,然后再進行和聲訓練,就可以取得絕佳的訓練效果。而且在合唱教學中使用柯達伊教學法時,運用的是無伴唱教學模式,主要分為以下幾步進行教學:第一步,學生唱曲調,教師唱伴奏;第二步,一部分學生唱曲調,另一部分學生唱伴奏;第三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唱練習;第四步,當學生熟練歌曲唱法之后,采用輪唱訓練;第五步,進行合唱訓練。在進行合唱訓練的時候,要由簡到難、循序漸進,先進行二聲部的合唱,最后向三聲部合唱過渡,再向四聲部合唱過渡,從而完成合唱教學的目標。另外,在進行合唱教學的過程中,要教會學生通過觀察手勢的變化來調整呼吸,例如在強弱快慢休止時的呼吸之法,只有掌握調整呼吸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音準,確保合唱效果。
三、柯達伊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培養音樂素養的運用
柯達伊教學法更加注重兒童的自然發展規律,針對小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順序是:第一,培養學生的聆聽能力;第二,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第三,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第四,培養學生的讀譜能力;第五,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聆聽習慣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無論是唱歌的課程,還是音樂欣賞的課程,只有學生擁有良好的聆聽習慣,才能找到音樂中最具表現力的因素和最有特點、最有個性的表現要素,才能通過不同的音響效果來判斷出樂曲想要表達的時間、情境、情緒等內容,進而更好地把握音樂的概念。
(二)從歌唱開始進行音樂教學
音樂教學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不僅包含簡單的識譜、唱詞以及體會樂曲情感,更包含著深奧的音樂能力。一節音樂課堂的教學成功與否,關鍵是看學生在這一節課中收獲了多少知識。通過音樂課堂的教學,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會唱歌,更要唱好歌。只有通過不斷地重復唱歌,進行大量的唱歌練習,才能掌握音樂的學習真諦。通過反復練習、熟悉音樂,逐漸對音樂產生濃厚的熱愛之情,使學生聽不厭、學不夠。
(三)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創造能力的培養。低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音樂,在沒有掌握音樂基礎的情況下就開始創造,或許存在一定的難度。但高年級的學生擁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甚至有很多學生都萌生了創作的想法和熱情。此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引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可以從一些簡單的歌曲創作入手,讓學生進行創作訓練。在此過程中,要注意放松學生的心情,進行即興創作,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四、結語
綜上所述,柯達伊教學法在我國現階段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十分廣泛,而其獨特的教學方法也明顯提升了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既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又提升了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能力,使得音樂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充滿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