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性闡述
(一)中華傳統文化的民族性
一直以來,民族精神中最為注重的便是和諧精神,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其更是受到高度重視,再加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華優秀文化的繼承發揚起到的引領性作用,這些都要求人們應對創造性發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明確其并非是因循守舊的,而要在此基礎上確保中華傳統文化更具創新特色。在處理中華傳統文化的問題時,必須要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看作主要參考依據,將其中包含的有價值的文化繼承下去,促使中華民族文化得到創新性的突破延伸,在此過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扮演著引導角色。
(二)中華傳統文化的時代性
一般來說,中華文化的時代性特征具體表現在差異和變動上,往往每個時期都容易受到該階段獨特環境條件的制約,具備當代標記,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即使是相同民族也可能呈現出對立局面。由此可知,民族文化的形成過程極其復雜,民族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為有效克服這一現狀,需保證社會始終處于相對公平的環境下,構建完善的經濟體制,以起到良好的約束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中華文化的繼承得以順利進行。并且,每個公民還要樹立誠信友善的精神。此外,還要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真實反映出中華文化的經濟基礎,并為其提供便利性服務。例如,我國的農耕經濟可以說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經濟基礎保障,普遍具有持續性和多元化特征,致使中華文化呈現出源遠流長的局面,但也使傳統文化呈現出了不成熟狀況,構建形成了以血緣關系為主的君主制度,帶有強烈的強制性和迷信的特點,對傳統優秀文化的良好繼承產生了不利影響。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存在聯系
(一)傳統和現代的關系
某種程度上說,文化具有雙重屬性,在歷史進程不斷推進的背景下逐漸衍生出了傳統和現代的關系。中華文化的傳統性往往集中展現在現代文化中,盡管最初提出了與傳統完全相脫離的主張,但人們漸漸認識到傳統與現代不僅僅具備對立關系,還呈現出統一性的特征。上千年積累的中華文明蘊含著豐富的民族凝聚力、愛國精神、自強不息的精神及奮斗精神等,對中華民族的不斷前進起到了重大作用,促使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能夠不斷堅持、完善,從而充分展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民族和世界的關系
據實踐了解到,民族文化在世界多種文化中占據首位,文化具備的民族性特征可以說是該民族核心價值觀的真實反映,與其他一般文化存在的最大不同便是具備較強的精神標記和文化基礎。我國之所以能在漫長歷史背景下始終保持不斷發展,主要在于民族文化自身的獨特性和開放性。同時,民族文化還與世界文化存在著密切聯系,其不僅僅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同時還受到世界文化的深遠影響,兩者無法完全分離。隨著社會進程的不斷演進,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也應為民族未來的發展做出一定貢獻,確保與現代社會保持一致狀態,在相互促進的情況下獲得共同發展。
(三)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存在的聯系中,最矛盾的便是繼承與創新。眾所周知,繼承代表著守舊,而創新則是突破,兩者或多或少具備一定矛盾性的局限。但在當前的具體實踐中卻發現,中華文化的繼承與創新并非始終呈現對立局面,具體有兩點:第一,繼承優秀文化是文化創新的首要前提,沒有繼承的創新沒有任何意義;第二,文化創新是繼承的最終結果,要求其能根據不同時代的要求做出有效的創新、改善,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其具備良好的活力。由此可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民族文化起到重要的推動性作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對社會文化決策造成了影響。除此之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發揚與市場經濟有著密切聯系,在此基礎上也離不開社會主義道德觀的大力弘揚,彼此之間相互依靠而非相互抵觸。因此,需要積極吸收借鑒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在此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準確鑒別并找出其中不利的內容,在合理改造后,確保其能與中華優秀文化融合在一起,從而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充分展現。
三、結語
總而言之,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不僅僅是民族形式,同時也是民族具體內容,若想確保兩者都能得到展現,則必須準確找出傳統文化中生命力較強的文化,將其有效融入滲透到現代社會文化中。同時,還要幫助社會公民對傳統文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有效地繼承精華、去除糟粕,避免不良文化對社會健康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一種和諧關系,并針對傳統文化展開創新性的研究,從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