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已經引起各所學校的高度重視,其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目標是鍛煉學生識字、看字、書寫的能力,而書寫方面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課程的開設重心。然而,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極易對枯燥的寫作課程產生抗拒心理,而這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有密不可分的聯系。興趣是學生生涯中不可缺少的一位老師,只有學生對語文寫作產生興趣,才能調動其寫作積極性,培養其寫作能力,提高其文化水平與知識素養。以下為筆者對激發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興趣的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一、基于課文,注重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對課文情感的體會
在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每堂課結束之前的幾分鐘讓學生回想一下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并談談自己的感受,將體會記錄下來。由此,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語文課文的理解,又可以升華學生自身的情感,提升學生語文素質。例如,在教授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懷念母親》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生活實例入手,讓學生回憶與母親的經歷,吸引學生興趣,進而順利完成教學活動。在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闡述母親是如何照顧自己、愛自己的,引導其將想要回報母親的方式寫在記事本上,并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探究母親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對待自己的,而自己又是如何對待母親的。教師要脫離教材中的內容,讓學生發揮想象并結合實際生活,如:母親為孩子準備了早飯,有些孩子卻不知道感恩,抱怨母親做飯不合胃口或是母親做得不夠周到;母親照顧自己的學習與生活起居,而自己有沒有向母親說一聲謝謝或者辛苦之類的話語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這些問題,將生活中的小事記錄到作業本上,讓學生體會母親的付出與辛苦,反思自己有沒有關注到母親的勞累。由此,學生便能夠從多個方面回憶與母親在一起的時光,從而讓學生懂得母親的奉獻,自主感恩,并將母親的付出記在心里,日后能夠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減少母親的壓力。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要注重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對課文情感的體會,時刻幫助學生記錄生活中的小事情,這樣一來,在寫母親的愛這篇作文時,學生就會有豐富的情感,并能夠以真情實感進行創作,進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創新合作日記,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對于小學階段的寫作作業布置,教師往往會讓學生每天寫一篇日記,內容是發生過的事情與學習經歷,由于小學生對周圍的事情有較強的創新力與想象力,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強烈的興趣,因此在日記寫作的開始時期會懷著滿腔的熱情認真寫作,然而,長此以往,這樣的重復會使學生逐漸對寫日記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煩心理,導致每天的日記任務皆是以完成作業為目標,不會堅持太長時間。合作日記是日記的一種新形式,每天按照小組人數的不同,讓學生以小組為整體寫下一篇日記,每周結束后,小組之間互相評價日記的真實性與實用性,這樣能夠增強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機會,使每個學生皆能夠參考他人的日記,從而對自己日記的不足加以改正與完善,力爭日記內容完整化、具體化。而寫作能力差的學生在欣賞他人日記后可能會出現仿寫現象,對于這種情況,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家校合作的方式去幫助學生寫好屬于自己的日記。在學生完成寫作之后,由家長進行評價與鼓勵,或者可以發動家長與學生一同完成每天的日記寫作。由此,合作日記為學生找到了日記讀者,為學生樹立了寫作信心,一段時間后,便可以真正培養出學生的寫作興趣。
三、挖掘學生寫作潛力,奠定學生寫作基礎
對于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簡單的寫作練習不能切實滿足學生的寫作需求,無法充分展現學生的寫作能力。為此,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挖掘學生的寫作潛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將寫作內容擴展到課外實踐,將學生的寫作潛能最大限度地培養出來。例如,在教授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時,讓學生自主閱讀小女孩的艱苦遭遇,并學習小女孩積極樂觀的精神,要求其對某個故事情節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與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時,教師便可以給學生提供校園素材與生活素材,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來創作一個故事,故事中需包括人物、地點以及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對于某些創作校園寫作的學生,在寫作時可能會設置一些校園活動,體現學生之間的友誼或者比賽的精神;對于創作生活寫作的學生,在寫作時可能會設置一些社會生活中的善良之事或者愛心之事,體現人間的溫暖情懷與人生價值。基于此,教師需挖掘學生寫作潛力,給學生提供素材,讓學生聯想到實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奠定學生的寫作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激發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寫作興趣,對寫作能力的培養方式加以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時應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通過課文中的故事情節來引發學生思考人生。教師還應創新合作日記、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以及開展各項教學活動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