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小學教育管理工作而言,網絡的普及不僅創新了學校管理方式,也帶來了諸多管理問題。如何加強網絡時代的小學生管理,已成為當前教育工作者需深入思考的問題。文章分析了網絡對小學生的影響,探討了網絡時代小學生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能為當前小學教育管理工作者提供借鑒,共同助力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網絡時代;小學生管理;問題;策略
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學生管理是各類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對象為學生,而學生是具有一定情感以及意識觀念的人,因而學生管理工作較為復雜且重要,需要學校管理者認真對待。此外,在當前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小學生由于社會閱歷有限,對事物的辨識能力不強,極易受到不良社會環境以及不良思想觀念的影響,且小學生好奇心強,對新生事物具有強烈的探究欲望,也極易沉迷于網絡,養成各種不良習慣。這些都需要學校教育管理者加強重視,通過有效的管理方式來引導和規范小學生的行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小學的學生管理工作以對學生的思想認識的引導、行為規范的控制指導為主,目的是培養學生成為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因此,在網絡時代背景下,小學教育管理工作者應充分了解網絡環境對小學生思想認識以及行為習慣帶來的影響,并制定針對性管理措施,以科學、高效地進行學生管理工作。具體而言,網絡環境對小學生的影響可分析如下。
第一,對學生思想觀念的影響。小學生受限于社會閱歷、知識積累、年齡特點等方面因素,對于網絡信息好壞、真偽的辨別能力不足,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響,形成錯誤的思想觀念。網絡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信息種類繁多,良莠不齊,特別是暴力信息、涉黃信息、功利主義思想充斥其間,容易使還處于成長期的小學生形成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各種不良思想觀念,影響其健康成長。
第二,對學生學習的影響。網絡世界中充斥著各種新鮮、有趣的游戲、娛樂活動,吸引小學生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學生長時間流連于網絡,沉迷于游戲和網上交流,會占用大量的學習時間,進而影響學習效率。且小學生自制能力較差,更容易沉迷網絡而排斥學習,影響學習效果。
第三,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影響。網絡具有開放性,網絡資源十分豐富,且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強,身心處于發展關鍵期,長期進行網絡活動而缺乏正確的引導,逐漸對網絡產生依賴心理,進而封閉自我,混淆虛擬的網絡世界與真實的現實世界,將網絡游戲中的暴力、攻擊等不良行為帶入現實生活,影響學生的人際交往活動,會使學生變得冷漠、孤僻。
(一)管理理念較為落后
網絡時代,小學生管理工作無論在管理效率還是管理質量上都達到了新的高度,管理方法得以優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亦不斷凸顯。然而,當前部分學校教育管理者以及教師仍然對學生管理理念認識不清,存在管理觀念滯后,認識模糊等問題。一些教育工作者視網絡為洪水猛獸,認為其完全是不良事物,對于小學生的教育管理毫無益處,因而十分排斥網絡,并明令禁止學生接觸網絡,以免出現管理失控的現象。這種認識過于片面,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教育管理者需要從多個角度認識網絡與學生的關系問題,既了解網絡對于小學生的消極影響,又要認識到其對于學生管理工作的積極作用,趨利避害,有的放矢地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才能取得管理實效。
(二)缺乏對學生的正確引導
當前,網絡已經成為社會主流,應用于各行各業,很多小學生對網絡情有獨鐘,不僅利用網絡消遣時間,結交朋友,還利用網絡了解社會,學習知識。然而,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辨識能力不強,極易受到網上不良信息的影響,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但學校教育管理者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學生學業管理上,忽視了對學生網絡行為的管理,沒有給學生普及科學應用網絡的知識,缺乏及時有效的指導,極容易使學生在網絡世界中受到不良影響,進而荒廢學業。
(三)忽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網絡信息豐富多樣,對小學生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容易使小學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進而形成網癮,混淆網絡世界與現實生活,對網絡形成強烈的依賴心理。有的小學生甚至在網絡上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逐漸迷失自我,養成愛撒謊的習慣;還有的學生受消極信息的影響形成了消極的人生觀,不僅疏遠他人,孤僻不合群,尤甚者還有暴力傾向,人際關系極差。這些都是網絡對學生心理健康造成的不良影響。學校管理者雖清楚這些問題的存在,卻沒能采取有效措施來幫助學生,忽視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亟需引起重視。
(四)家校溝通不暢,未能合理開發網絡資源
雖然網絡技術的出現為人們的溝通交流帶來了便捷,但不少小學并未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來加強學生管理工作,特別是利用網絡來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很多學校僅是建立了家長微信群或QQ群,方便與家長交流學生的學習情況,卻未能與家長合力開發網絡資源,沒能做好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銜接和過渡。家長往往把握不好網絡資源使用的度,以致學生受網絡所牽制,不能科學、合理地利用網絡。這就需要學校教育工作者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共同做好學生管理工作。
(一)堅持以生為本,提高管理實效
素質教育改革將學生推到了教育主體的地位,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堅持生本理念,一切工作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務。因此,學校的一切學生管理工作也應堅持以生為本,增強服務學生的意識,用實際行動來體現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以切實提高管理實效。特別是在網絡時代,面對心智還未成熟的小學生,學校管理者更應該深入了解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發展需求,收集整理網絡中的有用資源為己所用,同時要深度把握網絡對于小學生的影響以及危害,站在幫助學生成長、激勵學生思考的角度,以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兒童工作新思路、新戰略、新理念為指導,明確小學生教育培養目標,擬定完善的教育管理計劃,使學生管理工作真正做出成效。
(二)把握網絡時代特點,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網絡時代亦即數字化時代,也是一個移動在線的時代。這一時期,小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更強,信息獲取方式更為便捷,其很容易通過各種社交軟件形成自己的朋友圈,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傾訴心聲,進而減少與家長、教師以及身邊同學、朋友的溝通,形成孤僻的性格。因此,學校管理者以及教師應深刻把握網絡時代的特點,了解各種網絡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與學生順暢地交流,了解學生的特點,并通過談話,在線交流,發起線上討論話題,進行信息推送等方式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及時把握學生的上網狀態,打造網絡新陣地,實現學校管理工作線上與線下的結合,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三)創建心理咨詢室,強化心理輔導
針對小學生由于長時間上網引發的各類心理問題,學校管理者應積極應對,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走出心理困境,積極面對生活和學習。一方面,學校管理者以及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并認識到簡單粗暴的批評教育以及懲罰指責是難以達到良好管理效果的,只會適得其反,應采用積極的溝通方法,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進行針對性的管理教育。另一方面,學校應創建心理咨詢室,聘請專業的心理咨詢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制訂科學完善的輔導計劃。此外,學校心理咨詢室不僅要幫助網絡成癮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還可面向全體學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引導學生正視上網行為以及網絡心理問題,輔助學校管理者做好學生管理工作。
(四)通過網絡搭建家校溝通橋梁
網絡是溝通家校的便捷渠道。為加強對小學生的管理,學校管理者應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搭建好家校溝通平臺,完善校信通服務,實現與家長的實時溝通。一方面,學校可建立官方網站,發布校內活動信息、校紀校訓,讓學生家長能夠通過學校官網了解學校的學生管理情況,并開辟家長留言平臺,方便家長對學校管理工作提出指導和建議。另一方面,學校應支持各班級建立家長QQ群、微信群,并要求各班級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密切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對于有用的學習資料,教師也可通過網絡平臺第一時間與家長分享,指導家長靈活應用,共同輔導學生的學習。
總之,網絡時代小學生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心理結構等皆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學校管理者以及教師應認識到這一新變情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以使學生管理工作能夠高效開展。
[1]梅佳雯.從網絡環境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優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7(08):43.
[2]許文淵.新時代背景下小學德育管理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06):164.
[3]李庚.淺談“網絡學生”的管理[J].讀寫算(教師版),2016(04):111.
[4]鄧順友.對網絡時代小學生德育工作的探討[J].時代教育,2016(24):218.
[5]劉陽.網絡視域下的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6(0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