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一般采用研究性學習方式。文章結合初中數學教學經驗,試著分析一下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如何采用研究性學習方式。
【關鍵詞】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方式探索
我們所提及的研究性學習方式,指的是一種在適應新形勢的情況下使學生在研究活動中培養出創新意識,并在養成這種意識的基礎上激發出創造動機的新興數學理念。我們在平時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育,這種教育模式一開始還好,但是長此以往會使得學生產生厭煩感。一旦學生對教師的教學缺乏興致,那么他的學習成績就不會很好。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一定要采用研究性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夠參與進來。
所謂的研究性學習,一般來說是指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對自然、社會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取一些知識,在此基礎上培養應用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在初步了解了研究性學習的概念之后,我們再來看一看它的特點。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有很多,我們主要提四點。
其一便是它的學習內容是綜合開放的。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它的學習內容并不是固定或者統一的,而且大部分的學習內容都與自然或者社會生活相關。正因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有這樣的特點,才使得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時候,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點或者以往的經驗,懷抱著不同的看法,采用一些研究方式去研究。其二便是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去,這個學習理念其實與新課改的理念很接近,即在保證教師主導性之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其中心點便是要以學生為主。其三便是需要學生親自實踐,因為只有學生親自參與,才能夠明白所學的內容是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特別是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其四便是研究性學習很重視創造能力的培養,它要求學生在研究過程中一定要最大程度挖掘自己的潛能,使創造能力得到提升。
之所以要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研究性學習方式,是因為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增強,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探究以及求知精神。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為了探究出結果就會主動去收集有關信息,親自實踐,從而使得知識面得到拓寬。
(一)采用微課教學方式,加強師生互動
我們在平時的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微課教學,其目的有兩個:第一個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個是快速將學習目標傳遞給學生,然后在剩下的時間里能夠將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導,進行研究性學習。
以“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這個內容為例,這一課時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帶領學生認識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并在此基礎上使得學生會畫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此外,還需要學生通過這一章節的學習來了解“三角形的三條高所在的直線、三條中線、三條角平分線分別交于一點”這一理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在教學這個小節的內容時,我們便可以利用微課教學方式,將主要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這幾個內容插入一個25分鐘左右的小視頻中。當然,在視頻展示時還可以呈現出三角形的圖形,如圖1。

通過圖像我們可以看到“三角形的三條高相交于一點”這樣的一個信息。將這樣的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并在剩下的時間里由學生自由探討,進行研究性學習,自己去發現一些有關這個小節的問題或者疑惑之處,最后再由教師來對學生的提問進行總結或糾正。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二)采用分層教學方式,提高推理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數學也有了新的教學要求,即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之中要體現出“全面教育”這一特點,不僅要在教學中對知識的教授進行重視,更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不妨試著采用分層教學方式。分層教學是在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有一定的了解基礎之上進行的,能夠使得學生的數學水平得到提升。
例如,我們在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這個小節的時候,應該如何來進行分層教學呢?我們平時進行分層教學,一般是采用“三步走”的方式,即基礎知識的講解、課堂提問以及課堂練習。當然,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采用分層次教學法,還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把握不同的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情況。第一,需要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理解。何為基礎知識?就是“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第二,啟發學生提問,促使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并在提問過程中發散他們的思維。第三,便是帶領著學生做一些課后習題,讓他們通過親自實踐做題的方式來鞏固這一章節的學習。
(三)合理利用課后題目,培養質疑能力
俗話說:“學貴有疑,疑貴有思。”我們想要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就必須要做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而要培養這種質疑能力,首先要做到轉變思想,鼓勵學生質疑。說到轉變思想,這里不只是指學生要懂得轉變思想,教師也應該進行思想轉變。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只有這樣,學生的數學水平才能夠得到提升。
仍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這個章節為例,在這個章節中有這樣一道題目:“在中,,是連接點與中點的支架,要求證明.”針對這道習題,應怎樣來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呢?首先需要讓學生分組討論,在討論的時候給予一些提示,比如“如果想要證明,那么首先可以看看這兩個三角形的三條邊是否對應相等”,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從而進行質疑。當然,對于幾何問題,還可以引導學生作圖,如圖2所示。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的來說,想要使得學生的數學水平有所提升,我們在平時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懂得采用探究性學習方式,并在此過程中采取一些措施,如采用微課教學方式加強師生互動,采用分層教學方式提高推理能力以及合理利用課后題目培養質疑能力來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
[1]糜森奇.對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思考[J].素質教育論壇,2009(06):89.
[2]王維英.強化分析引導,注重方法積累,提升學習素養——初中數學解題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學數學,2017(06):89-91.
[3]郭小峰.淺談新課標下的數學開放性教學[J].福建中學數學,2007(0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