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英語教學更為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其中閱讀能力是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農村中學教學資源比較有限,學生閱讀能力普遍不高。文章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幾點提高農村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策略,旨在縮小城市與農村地區學生之間的差距,增強農村學生的競爭力。
【關鍵詞】農村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現狀;策略
在傳統教育理念下,英語作為一門學科,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主要依據是成績,這種片面的評價方式難以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英語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上面,不僅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英語寫作能力,而且要求學生學會用英語進行表達。但是農村教學資源有限,學生的閱讀能力比較差。針對這一現狀,必須提高農村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一)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
隨著國家之間的交流不斷加強,英語作為世界上最通用的語言,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我國已經將英語納入到教育領域當中,英語教學貫穿中國教育的始終,無論是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英語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初中教育將小學教育與高中教育銜接在一起,這一時期的英語學習相較于小學而言,難度進一步加大,是高中英語學習的基礎。如果初中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勢必會影響到其今后的學習和發展。英語雖然是一門基礎性課程,但是對于農村學生而言,能夠用到英語的地方很少,因此許多學生對于英語課程的學習興趣并不高,學習積極性也不強,英語閱讀能力難以得到提升,這一問題亟待解決。
(二)學生閱讀技巧有待提高
閱讀是一項極具創造性與目的性的活動,如果學生掌握了閱讀技巧,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就可以有效提高閱讀能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應該保持積極的心態,主動進行閱讀,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英語教學時,通常都是按照課本安排進行教學,沒有重視對學生閱讀技巧的傳授;而學生在拿到閱讀材料之后,沒有使用恰當的方法進行閱讀,難以在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也無法對閱讀材料進行準確的理解。例如,有的學生在閱讀課文的時候,不能抓住文章的主旨,也不能判斷出閱讀材料中的生僻詞;有的學生非要將每一句話翻譯成中文,這樣才能閱讀下去。這種低效率的閱讀方法不僅影響了學生的閱讀速度,而且不利于學生對全文的把握。學生只有掌握了英語閱讀技巧,才能快速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閱讀技巧的傳授。
(三)閱讀有效性較差
在廣大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師資力量有限,專業的英語教師比較稀缺,許多英語任課教師由非英語專業的教師擔任。在英語教學中,這些教師對于學生的要求比較低,認為只要學生能夠讀懂英語課文,做對課后練習就行,這樣就完成了教學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斷降低,英語成績也難以有效提高。要想打破這一教學現狀,英語教師就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遵循新課改的要求,將教學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上,以免讓冗雜的英語知識點擾亂學生思路,同時讓學生具備運用英語的能力。筆者通過對農村地區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進行研究發現,許多學生在日常習題訓練或者正式考試中,通常要花費10分鐘的時間才能閱讀完一篇短文,有的學生甚至要花費更多時間,而且學生完成閱讀之后,做題的準確性并不高。究其原因,與傳統填鴨式的英語教學有密切關系。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沒有體驗到閱讀材料中所蘊含的文學之美。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英語教師就要提升學生的閱讀有效性。
(四)教學方式比較傳統
通過閱讀,學生可以獲取有價值的語言信息,拓寬視野,獲得更多的文化知識,并且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農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已經認識到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落后,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一般而言,英語教師會沿用“單詞-課文-習題”這三個步驟進行教學,使得英語教學流于形式。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講解重點詞匯和句型上,學生也將時間花費在了單詞和語法的學習上,進而忽視了對文章整體的把握。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看似學生將閱讀材料學透了,然而并沒有達到英語閱讀教學目標,學生對于閱讀材料深層次的情感并沒有真正掌握。
(一)創設適宜的課堂情境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那么在這種動力的推動下,學生可以長久地保持英語學習的熱情,自然會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只有當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英語閱讀才會變得活力四射。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濃厚,課堂教學效果就越好。情境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對于缺乏英語學習環境的農村學生而言,采用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到英語教學情境中,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英語的意識。創設教學情境的形式具有多樣性,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增強初中英語教學的趣味性。
例如在學習一些篇幅較短的英語課文時,如“What’s this in English? ”“My name’s Gina”“This is my sister”等課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角色扮演法,在情境中感悟學習,在對話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擯棄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引入到教學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如在學習“Do you like bananas?”“When is your birthday?”等貼近學生生活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創設一些生活情境進行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
要想讓學生掌握英語閱讀技巧,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指導學生歸納課文大意。閱讀就是依靠學生已有語言知識,從閱讀材料中獲取有用信息的信息工程,如果學生學會歸納文章大意,就可以快速抓住英語閱讀的重點內容。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職能,幫助學生找到閱讀材料當中的重點段落,理解文章大意。然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逐漸培養提煉文章大意的能力。接著,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例如文章中出現的高頻詞、中心詞以及表示時間和地點的詞匯。最后,把握文章的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理解文章的連貫性和邏輯性。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作為英語教學的實施者,教師要引導學生,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心無雜念,全神貫注,在閱讀中遇到不懂的生僻詞,不要先查字典,而是聯系上下文,猜測生詞的具體含義,這樣可以有效提高閱讀速度,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將其運用到初中英語教學中,可以培養農村學生閱讀技能。預習為正式授課奠定了基礎,通過預習,學生對于新課有了大概了解,從而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對于在預習中遇到的難題,學生可以帶著問題聽講,有針對性地將疑問部分加以強化,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學習效果也更好。
例如,在學習“What does he look like?”一節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問題導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相關課文的預習。在導學案中,教師可以將課文的學習目標以及重點難點等標記出來,并將課文中的新單詞和重點短語等羅列出來,設置問題,讓學生完成。在正式授課環節,先讓學生將預習的成果展示出來,再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逐漸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增加學生閱讀量
詞匯是構成英語文章的基本單位,如果學生沒有豐富的詞匯量,那么在進行閱讀時連起碼的句子也讀不懂,何談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積累詞匯,豐富學生的閱讀量,使其詞匯量不斷增加,這樣在閱讀的時候才能沒有阻礙。
例如,在學習“Shopping”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所有與clothes相關的單詞聯系在一起,由學生分別扮演賣家和買家,進行情景對話,這樣在相對應的語言環境中,學生可以運用新學習的單詞,將所有單詞記憶下來。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各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相同,農村地區由于師資力量有限,學生的閱讀能力薄弱。為了縮小城鄉地區之間的教育差距,必須重視農村初中學生英語教育,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陽海英.談如何提高農村初中英語閱讀能力[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08):233.
[2]胡潔.論如何提高農村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J].讀與寫(上,下旬),2015(12):190.
[3]季婷婷.任務型教學法視角下的農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5.
[4]劉磊.農村初中英語閱讀水平提升策略探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4):232.
[5]李云鵬.農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校園英語(中旬),2015(03):86.
[6]張瑜.提高農村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15(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