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何保持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每一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要面對、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文章根據小學語文教材及小學生年齡、性格、心理的特點,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試從游戲、插圖、信心三個方面去淺探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以正方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興趣;游戲;插圖;信心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態度,是人力求認知和獲得某種事物并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心態。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可見興趣對于教學成功的重要性。教育心理學表明:當教學引起學生的興趣時,就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他們就會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就不會覺得學習是一件苦事或一種負擔,從而表現出積極主動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激起克服困難的意志和信心。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覺參與,樂在其中。小學語文教材兼具知識性、直觀性、趣味性等特點。教師可根據小語教材的這些特點,結合小學生的年齡、性格、心理等特點,運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他們求知的心弦。
一些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原因,并不是智力低下或能力不足,而是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愿動腦思考。小學生天性愛玩,游戲能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在參與游戲中他們會輕松愉快,給課堂帶來活躍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他們就會積極思考,充分發揮潛能,在愉悅的心境中不知不覺地收獲知識,提高能力。例如在識字教學中,我用競賽的方式組織學生做了一個“給生字找伙伴”的游戲,讓學生給本節所學的生字“堯”加上不同的偏旁,如燒、澆、曉、繞、撓、翹、饒等等,并試著組詞,看誰寫得多,寫得快。學生馬上來勁了,或查找生字表,或查找字典,或互相探討,課堂充滿翻書聲和討論聲,氣氛活躍而不亂,大多數學生都能找到一兩個伙伴,有的甚至找到五六個。在輕松快樂中,學生不但加深了對新學生字的認識,也鞏固了過去學過的字。語文課堂上能讓學生參與的游戲還有很多,如“開火車”“摘蘋果”“找朋友”等等。只要教師多花心思,就能讓更多的游戲走進課堂,讓學生寓學于樂。
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表演課文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強的課文,教師如果根據故事的內容編成小劇本并指導學生排練,讓學生在課堂上把課文的情景再現出來,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和對人物的認識。例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我把里面的故事編成簡單的舞臺劇,讓幾個學生分別扮演劇中的皇帝、大臣、騙子、小孩等角色,把故事的情景表演出來。參演的學生認真揣摩里面的人物,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還增設了一些對話與動作,用切合人物性格、心理的口吻、語氣把人物的對話說出來。在表演中,學生有板有眼地把皇帝的昏庸愚蠢、大臣的巴結奉迎、騙子的狡猾取巧、小孩的天真率直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參演的學生通過表演,領悟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觀看的學生也借助情景的再現,加深了對課文內容和人物的認識。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生各有收獲。
蘇聯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每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最先吸引學生的不是課文中的文字,而是那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插圖。課文中的插圖有很大的助學功能,它是根據課文大意設計的,大多緊扣課文的主要內容。根據小學生認識事物直觀性、形象性的特點,小學語文教材中配有不少的插圖,教師如能巧妙地利用這些插圖,就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教《撈鐵牛》時,我利用插圖巧妙地設計了一段吸引學生興趣的導入語。我先讓學生觀察文中的插圖,并讓他們說出圖中所畫的內容,然后讓學生思考:“鐵牛與大木船有什么關系?”“木船上裝了什么東西?”“船上的人為什么要往水里倒東西?”“鐵牛最后有沒有撈起?”這一連串的問題像磁鐵一樣吸引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濃厚的興趣使他們產生了強烈的閱讀期待。問題一提完,他們就迫不及待地研讀課文,為解開那些疑團積極地思考探究,課堂氣氛活躍,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們還可以借助插圖的形象性、直觀性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詹天佑》一文時,很多學生對詹天佑設計“人”字形線路這一創舉的先進性,尤其對“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面拉,一個在后面推。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頭車頭推”這段文字所講述的原理模糊不清。我把課文的插圖用幻燈片放大,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再結合插圖給學生講解當中的原理,把文字表述得抽象難解的原理變成直觀可見的形象的理解。學生在插圖的幫助下,解開了理解的疑團,掃清了閱讀的障礙,重新燃起學習的興趣。
“羅森培爾效應”表明,如果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喜愛和期望,就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就會對學習更加自信。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任何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渴求,也有爭取成功的潛能。如果學生在學習中能不斷享受到成功的體驗,就能避免產生消極的自我暗示,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習的熱情,積極挖掘自身的潛能,從而實現“成功是成功之母”的良性循環。心理學家威廉·杰姆士說過:“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可見賞識是讓學生樹起自信心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小學生對教師的崇拜甚至超過對父母的崇拜,所以教師應隨時發現并利用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進行及時的表揚和鼓勵,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有一次,班上的一個學困生在一次測驗中聽寫詞語全對,我在評講時專門在全班同學面前大力表揚了他,帶頭并建議大家為這個同學的進步鼓掌。當雷鳴般的掌聲響起的時候,我發現這個平時羞澀膽怯的學生眼里閃爍著自信的光芒。之后,他一直保持著這份自信,更加勤奮學習了,每次的聽寫幾乎全對,成績也不斷進步。除了表揚學生的閃光點,教師也可以通過肯定學生的發言來樹立他們的信心。語文答案多帶有主觀性、多樣性,很多時候,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教師可以根據這一點來肯定學生的回答,增強他們的信心。
綜上所述,在眾多成功的教學方法之中,興趣學習不失為一種便捷有效、事半功倍的成功之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的引領,學生就會身心愉快地沉浸在學習的快樂之中。如果只是機械死板地向學生傳授和輸灌知識,勢必造成他們身心疲憊地被動接受,乃至萌生厭學之感。所以,教師要想方設法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讓學生輕松愉悅,寓學于樂,用興趣撥動學生求知的心弦,探尋知識的寶庫,汲取知識的養分。
[1]萬里海,冉雙.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J].學園,2014(2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