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教育是學生教育的重點內容,但是當前的初中語文情感教育過程中還存在一定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初中生以后的成長和發展。所以,文章在深入分析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特點的基礎上,較為詳細地闡述運用情感滲透方法構建初中語文教育課堂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實踐;情感教育;價值闡釋
運用情感滲透方法構建初中語文教育課堂是一種全新的嘗試,要想形成較為科學的流程,還需要經歷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情感滲透方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運用過程中還存在較多問題,有待優化探索,實現情感資源和文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從本質來講,情感是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思維反映,同時也會反作用于經濟社會發展,所以中華傳統文化及情感根植于中華文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導初中生建立傳統文化體系,不是個人的思想任務,而是中華民族的使命。文化與道路、理論、制度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是實現社會發展的源泉與動力,中華民族所有的文化都源自腳下這片沃土,植根于中華文明體系,是在傳承了五千多年文明的基礎上共同形成的發展認同感。情感滲透源自對于中國社會主義信念的認同與接受。作為精神內核,情感是語文的提煉與升華。基于此,初中語文教學與中華傳統文化情感存在著內在的緊密聯系,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承情感與文化,也是初中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情感滲透方法是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教師對于這種教學方式的理解程度參差不齊,然而如果教師并未完全掌握如何運用情感滲透方法構建和諧初中語文教育課堂,那么就不會充分發揮情感滲透方法的價值和作用,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也就是說,如果初中語文教師對于情感滲透方法的理解程度不夠,運用得不充分,提升語文教育的實效也就無從談起。但是遺憾的是,當前許多初中語文課堂教育都存在上述問題。在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下,學校教育越來越關注學生的考試能力,尤其對于初中來說,教育的重點在于應對考試,而語文教育以及相應的情感滲透對于學生考試的影響似乎并不大,對于語文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目前社會人才競爭十分激烈,而人才在競爭過程中除了應該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之外,良好的情感認知也是十分重要的,而這兩種品質是在日常的教育中無法直接獲得的,只有通過良好的語文教育,學生才能潛移默化地形成這些優秀品質,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但由于對情感滲透的重視程度不夠,影響了初中語文教育的有效開展。
(一)強化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感知能力
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滲透情感與文化,教師就要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強化對學生的個體關注。教師在開展語文教育過程中,要充分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讓情感的滲透落到實處,切實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效果,滿足新時代學生的多元化文化需求。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要想實現情感教學,關注學生個體,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對教師的教學靈活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認清教學形勢,開展有針對性的語文教育,有效滲透傳統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人文底蘊。比如說在古詩教學中,對于《觀滄海》《歸園田居》等著名詩歌,不同學生會有不同的理解,語文教師要充分尊重并引導學生,實現文化滲透目標。
(二)注重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
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語文知識與學生情感的結合,不能一味照抄照搬文化原文與傳統理念,而是要營造相應的傳統文化環境,在借鑒發展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結合初中語文教育實踐,通過有機梳理,利用現代手段不斷弘揚傳統文化,同時摒棄落后的文化思想與理念,最終形成相應的思想環境文化氛圍,讓初中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傳統文化精髓與理念,提升對相應理念的理解與認知能力,進而更好地詮釋當代語文教育內涵,通過多種方式營造情感環境。例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我們知道這是魯迅先生的作品,魯迅先生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先生的思想和人生觀就蘊含在作品之中。為了更好地解讀魯迅,總結他光輝燦爛的一生,我們就要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效的拓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達成課程容量的最大化、課堂效果的最優化,所以在課程設計上匠心獨運,精雕細琢,充分體現出課堂教學的人文特性。
(三)幫助學生打通人文情感體系
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語文知識的人文與情感特點,采用構建知識脈絡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語文中的情感內涵與人文知識。具體來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解語文知識的時候,面對一個全新的知識點,可以首先讓學生閱讀一些相關的文獻資料,幫助學生建立起對知識的初步認識,然后在講課過程中注重與學生生活的關系,使學生生活與語文融為一體,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不會覺得枯燥和乏味。另外,運用情感滲透的教學形式,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的重要意義,讓學生知道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也可以使學生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一定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初中語文的教學培養質量,使情感滲透教育真正發揮實效性。
(四)運用情感滲透方法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在初中語文情感教育實踐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也是十分關鍵的。因此,在運用情感滲透方法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情感的調動。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曾經說過:活的教育需要用活的環境來支撐,而不能用死板的課本。在情感教育課堂上,教師可以盡量運用學生普遍比較關心的熱點事件,也可以運用一些比較具有趣味性的事件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引導學生針對事件進行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對熱點事件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并且善于捕捉其中有利于學生情感教育的內容,然后經過加工和整理,最終形成良好的情感教育材料,通過課堂逐漸向學生滲透情感教育知識,引發學生情感上的思考和共鳴。
實踐證明,情感滲透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對于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不斷探索和改進情感教育方式,提高學生的人文綜合素質,促進初中語文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1]杲立業.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學周刊,2017(31):56-57.
[2]任強.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速讀(上旬),2017(06):19.
[3]李雪發.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研究[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2017(11):98-99.
[4]王瑞珍.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