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高年級數學落實生活化教學是數學本質的需要,也是《新課程標準》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具體的途徑包括深挖教材整合生活化的素材,需要構建學習過程生活化,構建習題生活化,引導小學生觀察數學與生活。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生活化;途徑
數學是現實問題借助于數據和公式進行表征的科學,數學來源于現實,又回歸現實中解決現實問題。因此,對數學教學不能脫離現實,脫離生活進行單純教學,數學教學應該重視回歸現實情景?!缎抡n程標準》中對小學數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小學數學教學關注生活和學生主體。在小學高年級教學中,一些教師考慮到教學任務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弱,運用會忽略生活化的教育,導致出現數學教學中對生活化的重視度不夠,生活化途徑融入不足的問題。筆者結合教學經驗,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途徑。
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是指在數學教學中,把數學中較為抽象的概念、公理等融入生活場景中,給學生創造一個融合抽象數學變量關系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借助于自己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實現問題的解決。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數學本質需要生活化教學
通過數學的發展史可以看到,數學發展的歷史是對生活研究不斷深入的歷史。通過對現實的不斷深入研究,形成了數學問題,研究者通過構建數學模型,嘗試問題的解決。同時數學中一些無法證明的公理等都來源于生活。因此可以看出,數學知識和數學發展是建立在現實的生產、生活實踐基礎上的。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應該通過教學生活化,讓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的本質。
(二)《新課標標準》的要求
面對我國的小學數學教育方法不足,理念落后的現狀,國家提出了《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小學數學教育應該重視理論聯系實踐,就是應該重視生活化教育,將數學知識與生產生活相聯系,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比如五年級學習負數和小數等知識,這些都來源于生活情景,如果能夠借助于室內溫度計進行講解,會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負數的含義。
(三)激發學生的興趣
小學數學雖然簡單,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講,相對抽象,并且生澀難懂,導致學生普遍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高,尤其是大量的計算題,學生一道道地計算,容易感到煩躁。因此,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教育者探討的重點。小學生對世界充滿好奇,對生活化的東西充滿好奇,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將數學融入生活化情景中,會讓學生感到數學不再抽象,不再枯燥,激發學生的興趣,自主進行探究學習,有積極意義。比如在學習分數時,引入生活化的場景:一家人平均分吃一個月餅,每個人得到多少?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調動學習興趣。
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生活化是一個教學方面,需要教師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化場景進行融合,然后在教學的各個環節融入,尤其應該做到有機地融合,這些需要考慮融入的途徑和方式。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實現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一)深挖教材整合生活化的素材
當前《新課程標準》下要求教材應該體現對學生學習的探究性、主動性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大量的生活化素材,這些素材都是以知識背景引入、習題設計的形式存在。相對來講,這些生活化設計的內容非常經典,可以進行合理的使用。比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中,課本設計了經典生活化圖形,可以作為面積計算生活化素材。在習題設計中,教師需要根據知識要求底邊乘以高的變量關系,根據生活中學生遇到的餐桌、操場等進行習題設計,讓學生把面積計算的公式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需要構建學習過程生活化
小學高年級數學的生活化教學不僅僅是強調教學情景和教學素材的生活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實現學習過程的生活化。也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應該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和親身測量等手段,直接獲取知識,這才是生活化教學的本質。因此,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充足的實驗探究的條件和基礎設施,讓學生在探究中感受數學知識,探索知識的規律,內化數學知識,這樣的學習過程會更加牢固有效。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六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在剛開始探討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為長×寬×高時,應該給學生準備好邊長為1cm的正方體,讓學生通過堆積逐步感受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從而探究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為長×寬×高。
(三)構建習題生活化
小學高年級數學的教學是學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后進行不斷練習的過程。而其練習的過程主要是通過對習題的探究,通過對習題的解決,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在設計習題時,不僅要考慮數學知識的應用,還需要考慮到習題設計的情景性,尤其是在習題設計中融入大量的生活場景。在習題設計的生活化方面需要考慮將與學生的生活接近程度高的情景作為選擇習題情景的首選,這樣的情景設計才有意義。比如在學習小數概念時,在習題設計中,如果融入工業化的情景模式,反而給學生制造了障礙,因為學生與工廠接觸較少,應該通過超市定價、圓角分等途徑作為小數習題設計的情景,便于學生理解和應用。
(四)引導小學生觀察數學與生活
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不僅需要教師重視生活化教學,還要引導學生重視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由被動變主動,更好地促使小學生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在具體的措施中可以通過讓學生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富含的數學知識。當然這個過程應該由教師指明方向,比如概率問題,引導學生去觀察自己扔錢幣正反面出現的概率。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根據一些情景提出數學問題,這些都是積極引入生活化的方式。還可以通過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多與孩子交流,探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這些都是小學高年級數學生活化的途徑。
《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數學應該重視生活化教學,通過生活化教育能夠提升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高年級數學在具體的教學中實現生活化途徑方面,可以通過“深挖教材整合生活化的素材”“需要構建學習過程生活化”“構建習題生活化”“引導小學生觀察數學與生活”,通過這些措施的落實,促進小學高年級數學更好地落實生活化教學。
[1]王文萍.強化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08):96,101.
[2]李俊.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現狀及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04):236.
[3]謝曉莉.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7(0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