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建立、培養語文學習思維。閱讀與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想要更好地實現這些教學目標,就需要學生思維能力的支持。因此,需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
【關鍵詞】初中語文;思維能力;培養
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語文學科又是一門將思維與語言相結合的學科,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需要加強對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中,我國有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就思維能力進行了大膽的教學實踐,寧鴻彬老師的“創造習慣思維訓練”,李吉林老師提出的“情境教學法”,錢夢龍老師倡導的“三主四式導讀教學法”等等,都能夠有效地提升中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對中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
對中學生進行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將初中語文課本中的知識進行形象化與具體化,進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師想要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激發,就需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科學、正確的引導,使他們發揮想象力和聯想的能力。教師可以就課堂的教學內容提出一些問題或者相關的探究性問題,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獨立的思考與分析,而后發表自己的見解與觀點。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其課堂的參與度,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優化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培養中的教學方式。例如:《孔乙己》這篇課文,教師在講解完相關的內容與知識點后,可以讓學生就課文的最后內容來對孔乙己的遭遇進行續寫。學生通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孔乙己之后所發生的事情進行續寫,不僅培養了想象力,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學生在課堂學習時要做到保持眼、耳、手、心的一致性,學生在上課時需要用耳朵聽教師講課的內容,眼睛看相關的文字,用心思考的同時還要動手做好筆記,進而達到語文學習的讀寫結合。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堂的教學內容,還能夠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重視對初中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且在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中逐步實現,從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果。比如,初中語文教師在講解《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時,可先讓學生獨立自主地閱讀課文,對其中的知識點進行分析與總結,并對其中的內容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使得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以有效培養,加深對文章內容理解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的認知水平,從而使學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逐漸提高,不斷改善他們的學習狀況。在此期間,教師也可以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問題處理的最佳方式,逐漸實現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科學培養,給予初中語文教學計劃順利實施的科學保障。
創新能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創新思維是指人腦在對某些事物的形象感知認識的基礎之上,將其進行一定的改造,進而形成的一種理性認識,進而引發出新的靈感,創造出新事物。初中語文學習就是要對事物進行較多的認識與了解,掌握其發展規律,進而對其標新立異,追求創新。比如,在教學《散步》這篇文章時,教師應結合素質教育及教學大綱要求,從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等方面入手,將創新意識融入文章內容的講述過程中,并給予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更多的關注,促使學生能夠在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獨立思考,汲取到更多的語文知識,并提出自己的新思路與新觀點。在此基礎上,有利于實現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得初中語文整體教學水平得以提升,保持良好的教育教學狀況。
結合當前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的實際發展概況,可知其教學內容非常豐富,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中注重思維意識的強化。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加強信息技術使用,豐富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能夠強化自身的思維意識,增強語文學習自信心。具體表現為:(1)初中語文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運用動態化的文字、圖片等,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進行科學培養,激發他們更大的學習興趣,確保學生語文學習中的思維意識得以強化;(2)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初中語文教師在學生思維能力培養中應注重教學技術手段的不斷優化,使得基于信息技術的語文教學方式運用更具科學性,從而強化學生的思維意識,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講解《登飛來峰》這篇文章時,為了使學生們能夠更好地體會古詩詞意境,初中語文教師可先播放相關的視頻引起學生的關注,進而讓他們進行深入的思考,且在小組討論方式的作用下,充分地發揮個人想象力,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強化自身的思維意識,逐漸提高語文學習中的思維能力,也使初中語文教師能夠拓寬自身的教學思路,實現高效語文教學課堂的打造。
現階段某些初中語文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缺乏足夠的重視,依舊秉持傳統語文教學觀念,在語文教學中只要求學生對相關字詞以及重點文章進行掌握,并在考試中能夠取得較好的成績,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方式的實踐應用效果。同時,素質教育要求對初中生進行語文思維能力的培育,留給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能夠發表自己的見解與觀點,但部分教師因自身的教學方式運用不當,難以達到這些方面的要求,使得初中語文教學水平下降。針對這種情況,初中語文教師要能夠在學生思維能力培養中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歷、認知水平等方面入手,有針對性地培養他們在語文學習中的思維能力,使得實踐中的教學方式運用更具科學性。比如,在講解《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時,為了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初中語文教師可讓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實際,對文章中所述的內容進行深入思考,體會文章的主旨大意,促使自身的語文思維能力得以提高,在長期的語文學習中優化自身的學習方式,并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問題處理效率,確保學生整體學習狀況的良好性。同時,初中語文教師還應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他們的思維能力能夠得到科學培養,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激發出更多的語文學習潛能,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
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形成與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關的語文課堂知識點,還能夠幫助學生在形成良好的語文思維基礎之上對其他科目進行更好的學習,以此來提升其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聶小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分析[J].新課程學習(中) ,2014(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