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蘇霍姆林斯基說:“對孩子的熱愛與關懷,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樹起一種美好的東西,使他成為一個有理想的人。”多年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讓作者感受到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帶來終身影響。因此,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必須謹言慎行,時刻提醒自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關心、愛護學生,讓教育的種子在愛中成長。
【關鍵詞】師愛;學生;教育
要教育好學生,必須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給學生以真誠的愛,這早已被教育實踐所證明。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的美德,是教師基本的行為準則,也是教好學生,做好學生工作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否熱愛自己的學生,實際上也決定了教師教育工作的成敗。
教師對學生愛護關心的態(tài)度、積極肯定的評價,是學生樹立信心,積極上進的強大動力。被教師喜愛,關懷,受到教師重視的學生,從教師的愛中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自尊,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潛力,于是鼓起勇氣,樹立信心,督促自己克服困難,努力向教師期待的方向發(fā)展。
我們學校是一所村完小,這里的學生多數(shù)是父母外出打工跟隨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也就是當下眾所周知的“留守兒童”。對于缺少父母關懷的孩子來說,教師就像父母,他們會不自覺地產(chǎn)生情感遷移,非常依賴教師,把教師當成最親近、最可信的人。例如,四年級有個新轉來的學生名叫王靜,因父母打工原因轉過幾所學校就讀,現(xiàn)在回來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這名學生挺乖巧,上課也認真,可是作業(yè)總是出錯。筆者對這位新轉來的學生非常關心,就找她來談話了解情況,知道她以前經(jīng)常轉學校,性格比較內向,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敢向教師和同學們請教,所以成績就這樣慢慢落下了。了解了這樣的情況之后,筆者覺得不能只關注該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要幫助她培養(yǎng)勇敢、自信的性格。從此以后,筆者盡可能地抓住一切機會,培養(yǎng),鍛煉她,每節(jié)課至少提問她一個合適的問題,她回答問題的聲音從很小到后來越來越響亮了。此外,她有繪畫的特長,筆者就讓她負責班級的板報,并且經(jīng)常表揚鼓勵她,漸漸地,她的臉上掛滿了自信的笑容。看到王靜的轉變,筆者感到非常欣慰。教師對學生的愛有如此巨大的能量,能改變學生,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
這樣的事例在我的實際工作中是經(jīng)常碰到的,教師經(jīng)常鼓勵關愛學生,關心學生的點滴進步,那么學生的進步就會越來越大,甚至超出了教師的預期。而經(jīng)常被教師批評的孩子,會出現(xiàn)停步不前,甚至退步的情形。可見,學生的成長與教師的愛確實有著密切關系。教師對學生的熱愛與期待可以對學生產(chǎn)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動力,促使學生追求進步,積極向上。
師愛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是進行思想交流的有效途徑。思想教育首先需要取得心靈的溝通,有溝通才能有交流,才能有學生思想的轉變和提高。而實現(xiàn)師生間心靈溝通的有效途徑就是教師對學生的愛。
例如我曾經(jīng)教過一個叫韋冬冬的學生,他是一名孤兒,跟爺爺一塊生活。剛來學校的時候,他的爺爺就和老師說這個孩子因為沒有父母,性格比較孤僻,不太喜歡與別人交談,交往。我在同情孩子遭遇的同時,默默地告訴自己要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愛他,教育他。我一有時間就教他收拾書包,幫他削鉛筆,和他聊天。“昨晚有什么菜吃?”“有豆腐。”“爺爺帶你辛不辛苦?”“辛苦!”“愛不愛爺爺?”“愛!”……孩子剛開始時還比較抗拒與我交談,但是在我的多次努力下,孩子開始接納我,并且把心里的想法告訴我。憑借師愛,我成功打開了該學生的心門,順利對他進行思想教育,改變了他的一些惡習。
有一句教育格言是這樣說的:“假如你厭惡學生,那么當你工作開始的時候,就已經(jīng)結束了。”要想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必須要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接納你,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因此,師愛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前提條件。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經(jīng)常違反學校紀律,不愛學習,學習成績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后進生”。后進生因為原生家庭、成長道路、性格特點的不同,表現(xiàn)出來的形式也各有差別。再加上后進生因上課搗亂,不愛聽課,學習差等原因,容易引起他人的討厭,也會造成他們往往不容易相信別人,排斥別人對他的關愛。因此,轉變后進生,一直是教師面臨的一道難題。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更要關注后進生,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給予后進生更多的關心和幫助,一點點打開他的心扉,讓他感到教師的一片真心。這樣他才能把自己的心里話傾吐給教師,教師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思想認識中的問題,更好地教育學生。
例如,我班有個留守兒童因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缺少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不喜歡和同學玩,經(jīng)常一個人坐在座位上,作業(yè)也不交,教師提問也不回答。后來我經(jīng)常把他叫到辦公室和他聊一些生活上開心的事情,慢慢地他開始愿意打開心扉和我說話。從聊天中我體會到他小小的心靈中是多么渴望父母的關愛,于是幫他撥通父母的電話,讓他在電話中向父母匯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隨后,我告訴他只要想父母了都可以來我這里給父母打電話,解決了他和父母之間的溝通問題。此外,我還帶他和同學一起做游戲,在課堂上經(jīng)常表揚他,鼓勵他,漸漸地他變得越來越開朗,喜歡與我交流,把我變成他的知心大姐姐,人也越來越自信,學習成績提高很快。
由此可見,師愛可以彌補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一些不足,使教師的影響長久地保存在學生的內心深處。越是掉隊的學生,越是需要教師更多的關心、幫助和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師愛是轉變后進生的催化劑,許多后進學生都是在教師的耐心教育、關懷下轉變成好學生的。
泰戈爾說過:“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遞生命的氣息,真正的教育是對生命個體的呵護與愛,引導人性向善,使學生首先成為人格完整的個體。”因此,教師要用師愛來影響、引導學生,啟迪學生對人生和世界的美好情感,諸如愛、善良、誠實、正直、信心、希望、幸福感等,讓他們成長為具有人格魅力的人。
例如,兩年前有個叫李銳的學生轉到我們班上,他的父親嗜賭成性,母親離婚后不知所蹤,他是由年邁體衰的奶奶照顧長大的。特殊的家庭對這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行為習慣產(chǎn)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使其出現(xiàn)了孤僻、偏執(zhí)、暴力、冷漠等不良個性傾向,以及打架、逃學、不交作業(yè)、不守紀律等極端行為,正處于失足少年的邊緣。我詳細了解了他的情況,下決心要挽救他。我從關愛他的生活入手,有空就陪他聊天,和他一起做游戲,和他一起勞動,給他買一些急需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給他做他喜歡吃的食物。久而久之,他把我當成了無話不說的知心朋友,把高興的事、煩惱的事都說出來與我分享。我表揚他的獨立能力,讓他感受到對自己和家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主動向我承諾以后不逃學,不打架,遵守紀律,努力學習。現(xiàn)在,李銳不僅學習成績提高了,性格也變得友善助人,受到同學的喜愛。
教師播下愛的種子,就會有愛的情感收獲。學生在教師愛的關懷中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樹立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就會朝氣蓬勃,奮發(fā)進取,就會有積極樂觀的表現(xiàn),就會形成善良、誠實、正直的良好個性。
學生學習的興趣、自愿努力學習的志愿往往受到教師態(tài)度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的滿懷熱情、友好態(tài)度足以促進學生努力學習,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會很明顯地因獲得教師的關心、關注和贊揚而努力學習。
例如,五年級新轉來的學生盧小萍,數(shù)學成績不理想,為了提高她的成績,我每天總會為這名學生特別輔導十分鐘,并且針對她的知識掌握情況為她特別布置合適的作業(yè),并且還給她安排學習伙伴,這“特別十分鐘”和“特別作業(yè)”堅持了一個學期,讓盧小萍變得熱愛學習,成績終于趕上了隊伍。我記得剛做教師的時候,我的前輩教師教育我說:“你要把學生當成是你的弟弟妹妹一樣,不能急,好好教。”這句話很平凡,但我一直記著這句話,也一直堅持這么做。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其實非常細膩,他們能靈敏地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愛。只要你真心地關愛他們,他們就會愿意聽你說話,愿意受你教誨。
關心、熱愛學生的教師才能引起學生愉快、樂觀的心境,在這種心境下,學生會更加精力充沛,學習興趣更加濃厚,思維更加活躍,學習效率自然會得到提高。只有熱愛學生的教師,才會耐心地指導學生,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這樣的教師會以自己高度的責任心滿腔熱情地去組織課堂教學,并能隨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問題,仔細聽取學生的意見,及時地誘導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求異創(chuàng)新,為學生每一點思維的火花而感到由衷的高興。這樣的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能夠影響和調動學生的不僅僅是他講授的知識和他的語言,還有他的笑容、他的滿腔熱情,他用整個身心去關愛鼓勵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熱情。
可見,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應當用自己滿腔的愛去關心,尊重學生,耐心細致地指導學生,溝通學生的思想情感,做學生的朋友,這樣學生才會喜歡你,會樹立起信心,努力學習。讓教育的種子在愛中成長,這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原則。
[1]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2]夏揚.論教師的人格力量[J].高等教育研究,1997(02).
[3]梁菲.加強學生心理輔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個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