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Y兩優646是以光溫敏型兩系不育系Y58S為母本、R646為父本配組育成的秈型雜交水稻新組合。詳細介紹了該組合的選育過程及其在示范試驗中的表現,總結出該組合具有株葉形態好、高產穩產、綜合抗性好和米質優良的特征特性,并提出了該組合的栽培技術要點和制種注意事項。
關鍵詞:雜交水稻;Y兩優646;優質高產;選育;特征特性;栽培;制種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01-0009-03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Y Liangyou 646, a New Two-line Medium Indica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WANG Shao-xi,SONG Yun-zhong,XU Zhi-ling,DENG Qi-yun,CHEN Wen-fu,YANG Wei
Abstract:Y Liangyou 646 was a new combination of indica hybrid rice, which was selected taking two line sterility lines with light thermosensitive
type Y58S as female parent, and R646 as male parent. The selection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of Y Liangyou 646 in the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n its characteristic were summarized, including good plant leaf shape and high and stable yield, good resistance in general, and fine grain quality. Finally, the main points of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notices of seed production were introduced.
Key words:hybrid rice; Y Liangyou 646; "good quality and high yield; breeding; characteristic; cultivation; seed production
利用來源于不同生態區域的優勢恢復系揚稻6號(9311)[1]和廣恢122[2],進行品種間雜交,經多年系統選育,育成了綜合有親本遺傳優勢的新材料R646(曾用名F646)。該水稻品種(系)具有抗逆性好、配合力強、產量高的特點。在此基礎上,以R646為親本,與廣適強配合力的光溫敏兩系不育系Y58S[3]組配,育成了廣適型高產強勢新組合[4]Y兩優646(Y58S/R646,曾用名Y58S/F646)。
1 Y兩優646的選育過程
2005年6月,從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單位引進Y58S等兩系不育系。2006年4月,以培矮64S、Y58S等不育系為母本,與新育成的兩系恢復系F646(來源為9311/廣恢122),進行測交配組。2006年5月在福州和長沙兩地種植各測交組合,進行品比試驗,比較各品種(系)的株葉形態、抗性和產量。結果發現,Y58S/F646表現生長整齊一致,株葉形態好,田間抗性強,后期落色好,米質優,產量高。2007年3月,F646在海南島被加代擴繁,并以Y58S 為母本進行小量制種,收獲雜交種子10 kg。2008年,推薦Y58S/F646參加湖南省中稻遲熟組預備試驗,平均產量600.9 kg/667m2,比對照增產3.2%,推薦進入湖南省區域試驗。2009年,Y58S/F646參加湖南省中稻遲熟組區試,平均產量589.3 kg/667m2,比對照Ⅱ優58增產6.82%,推薦進入湖南省續試和生產試驗。2010年,Y58S/F646參加湖南省中稻遲熟組區試續試和生產試驗,平均產量605.7 kg/667m2,比對照Ⅱ優58增產7.04%。2011年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湘審稻2011019。
Y兩優646的選育經過如下所示:2006年4月,在海南以經過多年系統選育而制成的新材料F646(9311/廣恢122)為父本,與Y58S等不育系測交,收獲雜交種子;2006年5月,在福建和湖南以II優838為對照,進行品比試驗,Y58S/F646組合表現突出,生長整齊一致;2007年3月,在海南加代父本F646,并進行Y58S/F646小面積制種;2007年4月,在湖南懷化、安徽合肥等地示范,增產顯著;2008年夏,推薦Y58S/F646參加湖南省中稻預備試驗,表現比對照Ⅱ優58增產3.2%;2009年夏,Y58S/F646參加湖南省中稻區域試驗,比對照Ⅱ優58增產6.82%;同年,以Y58S/R646(曾用名Y58S/F646)名稱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篩選試驗,增產顯著,推薦進入2010區域試驗;2010年夏,參加湖南省中稻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比對照增產7.04%;同年,在福建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稻區域試驗,平均產量566.49 kg/667m2,比對照II優838增產5.28%;2011年夏,通過湖南省審定,審定編號為湘審稻2011019,并命名為Y兩優646;同年,在福建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稻續試,平均產量620.45 kg/667m2,比對照II優838增產8.64%;2012年夏,在福建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稻生產試驗,平均產量559.82 kg/667m2,比對照II優838增產5.40%;2013年夏,通過國家長江中下游區域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稻2013010。
2 Y兩優646在示范試驗中的表現
2008年參加湖南省中稻預備區域試驗,平均產量600.9 kg/667m2,居本組第3位,比對照增產3.2%,差異不顯著,日產量4.27 kg/667m2,比對照高0.17 kg/667m2,生育期140.3 d,比對照短1.3 d,稻瘟病抗性鑒定:葉瘟 3級,穗瘟9級,穗頸瘟損失率15.7%,綜合評級5級,稻米外觀品質好,推薦進入2009年區域試驗。
2009年湖南區試平均產量589.3 kg/667m2,居小組第2位,比對照增產6.82%,差異極顯著,日產量4.12 kg/667m2,比對照高0.29 kg/667m2,增產7.46%,生育期143 d,比對照短0.9 d。稻瘟病抗性鑒定:葉瘟3級,穗瘟9級,稻瘟病綜合指數4.5級。該品種株型略松散,葉下禾,植株略矮,整齊度一般;分蘗力強,繁茂性好,抽穗整齊;葉色濃綠,葉直立,劍葉短、葉緣內卷,葉鞘、稃尖無色;長粒型,有長頂芒,千粒重小。紋枯病輕,落色好。區試綜合表現,生育期比對照略短,產量、日產量高于對照,增產顯著,豐產穩產性較好。輕感紋枯病,高感稻瘟病,稻米外觀品較好。推薦參加續試,同時進行生產試驗。
2010年湖南區試平均產量605.77 kg/667m2,居本組第5位,比對照增產7.04%,增產不顯著。日產量4.28 kg/667m2,比對照高0.26 kg/667m2。生育期141.6 d,比對照長0.9 d。株高115.8 cm,每穗總粒數175.7粒,結實率85.5%,千粒重25.8 g。稻瘟病抗性鑒定:葉瘟平均5.3級,穗瘟平均7.7級,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4級,稻曲病抗性4級。
2 a湖南區試平均產量597.53 kg/667m2,比對照增
產6.9%,日產量4.20 kg/667m2,比對照高0.27 kg/667m2,
生育期142.3 d,比對照短0.9 d。株高113.2 cm,每穗總粒數172.1粒,結實率85.2%,千粒重25.5 g。稻瘟病兩年多點鑒定:葉瘟平均4.1級,穗頸瘟平均8.3級,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4.9級。該組合熟期適宜,豐產性較好,株型松散,生長整齊,葉姿直立,生長勢強,葉鞘綠色,稃尖稈黃色,短芒,半葉下禾,后期落色好,紋枯病發病輕,外觀米質較好,耐高溫能力強,耐低溫能力強。
2010年,在湖南懷化市中方縣下坪鄉橋上村參加懷化市種子管理站組織的湖南省中稻生產試驗,4月27日播種,9月11日成熟,全生育期137 d,小區產量501.5 kg/667m2,比對照減產1.2%,差異不顯著,日產量3.66 kg/667m2,比對照增產0.8%。田間植株生長整齊一般,生長繁茂,莖稈中粗,直立內卷,穗吐頸良好,穗中長,著粒密,葉上禾,穎尖桿黃色,穗頂部有短芒,谷粒中長形,后期落色好,不早衰,抗倒直立,每穗總粒170.8粒,結實率91.6%,豐產性好。田間未發現稻瘟病和稻曲病,紋枯病輕。
2010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稻區域試驗,平均產量566.49 kg/667m2,比對照II優838增產5.28%,達極顯著水平。
2011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稻續試,平均產量620.45 kg/667m2,比對照II優838增產8.64%,達極顯著水平。該組合株型較矮,分蘗率強,有效穗足,結實高而穩定,千粒重小,米質優良,豐產性好,抗倒性強,增產潛力大,適應性廣,有較好的推廣價值。
2012年,參加國家長江中下游中稻生產試驗,平均產量559.82 kg/667m2,比對照II優838增產5.40%。
2011~2012年該品種廣泛在安徽、湖北、湖南、江蘇、江西等地多年多點試驗中,表現為產量穩定,綜合抗性強,適應性廣,大田表現比同類品種稻瘟病和稻曲病輕,深受各地種植戶喜愛,廣泛適應于長江中下游區域一季中稻種植。
3 Y兩優646的主要特征特性
Y兩優646屬中秈兩系雜交組合,在長江中下游區域作中稻種植,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全生育期137~142 d左右,平均株高115 cm,具有以下特征特性。
3.1 株葉形態好
該組合前期生長茂盛,葉色濃綠,劍葉短直,莖稈中粗,分蘗力強,成穗率較高,有效穗足,抽穗整齊,葉下禾,每穗總粒數170粒以上,結實率80%以上,后期落色好,葉青籽黃。
3.2 高產穩產
該組合結實率高而穩定,分蘗能力強,有效穗足,豐產穩產性好,適應性廣,適合長江中下游各地作中稻或一季稻栽培。
3.3 綜合抗性好
該組合大田種植綜合抗性表現好,稻曲病輕,紋枯病輕。而且抗高溫和耐低溫能力均較強,結實率高而穩定,農戶種植容易獲得較高產量。國家區試鑒定抗性結果:稻瘟病綜合指數5.1級,白葉枯病4級,中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抽穗期耐熱性3級。
3.4 米質優良
該組合谷粒細長,透明度好,出米率高,加工性能優良,米飯蒸煮品質非常好,冷飯質地好,食味尤佳。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9.0%,長寬比2.9,堊白粒率28%,堊白度3.0%,膠稠度79 mm,直鏈淀粉含量15.8%,達到國家《優質稻谷》3級標準。
3.5 制種產量高
由于Y58S具有不育起點溫度低、抗稻瘟病能力強以及異交率高、柱頭活力強的優點。而父本R646穗多粒密,花粉量足,制種易獲得高產,有利于大面積推廣保質保量供應種子。
4 Y兩優646的栽培技術要點
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7~142 d,比對照Ⅱ優838遲熟3.0 d左右。秧田播種量7~10 kg/667m2,大田用種量0.75~1.00 kg/667m2,稀播勻播。秧苗葉齡5~6葉移栽,秧齡控制在30 d以內;種植密度16.7 cm×26.7 cm,每蔸插2粒谷秧,基本苗7~10萬苗/667m2。需肥水平中等,氮肥、磷肥與鉀肥的比例1︰0.5︰1。整田時施足基肥,一般用15︰15︰15的復合肥30 kg/667m2,農家肥500 kg;分蘗肥宜早施,移栽后5~7 d,用尿素7.5 kg/667m2,氯化鉀7.5 kg/667m2撒施,促分蘗早發;孕穗期適當追施穗肥,主攻大穗重粒奪高產,用氯化鉀5 kg/667m2、尿素2 kg/667m2。注意防治病蟲害。
5 Y兩優646制種時的注意事項
該組合父本R646分蘗力一般,穗大粒多,花粉量足,花期長,花時較遲,制種時采用兩期父本,達到高產制種目的,父本播始歷期一般98 d,與母本Y58S時差23 d,葉差4.9葉。母本Y58S對“九二〇”比較敏感,制種田“九二〇”用量只需20~25 g/667m2,
在制種田不育系抽穗20%~25%時噴施為佳,不宜太早。另外,母本Y58S柱頭活力強而且維持時間較長,異交結實率高,制種時一定要嚴格隔離,生育期隔離時間差要在20 d以上,空間隔離距離要在200 m以上。一般采用夏制,將母本育性轉換敏感期安排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3.5℃以上、日最低溫度穩定在20℃以上的連續30 d以上時間段,按2︰12的父母本株行比,確定好父母本播差期,調節花期,使父母本同時抽穗,人工輔助趕粉,除雜保純,適時收割。
參考文獻:
[1] 張洪熙,戴正元,趙步洪,等. 骨干恢復系揚稻6號配組優勢研究[J]. 揚州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08,29(4):49-53.
[2] 符福鴻,李傳國,黃慧君,等. 秈稻恢復系廣恢122及其系列組合的選育與應用[J]. 雜交水稻,2003,18(1):8-10.
[3] 鄧啟云. 廣適性光溫敏不育系Y58S的選育[J]. 雜交水稻,2005,(2):15-18.
[4] 宋運鐘,鄧啟云,王少希,等. 廣適高產優質兩系雜交中秈稻新組合Y兩優302的選育與應用[J]. 雜交水稻,2011,26(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