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研究烤煙生產適宜的施氮量和種植密度,在田間對煙苗團棵期后實施減少10%施氮量和減小種植密度等處理。結果表明:適當減少施肥量能有效降低上部煙葉厚度,使煙葉更容易分層落黃,能顯著提高煙葉的均價、上等煙比例和中上等煙比例,同時提高上部6片煙葉上等煙葉比例,內在化學成分比例更加協調,葉片結構更加疏松;而降低大田種植密度后,上部煙葉厚度有所增加,雖然提高了上部煙葉質量,但由于單位面積株數減少,導致產值降低,同時烤后煙葉煙堿含量有所升高,鉀含量降低,煙葉結構稍密。當地條件下,以16 500株/hm2+減少10%施氮量的處理最佳。
關鍵詞:烤煙;施肥;密度
中圖分類號:S5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01-0018-03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and Planting Density on the Quality of the Upper Tobacco Leaves of the Flue Cured Tobacco
XIANG Peng-hua,HUANG Yin-zhang,SHAN Xue-hua,FAN Cai-yin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uitable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and planting dens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production, 10% nitrogen treatments and a reduction of planting density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field after tobacco seedling resettling sta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er reduction of fertiliz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hickness of the upper tobacco leav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average price of tobacco leav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upper and middle class cigarettes, while improving the upper 6 tobacco leaves of fine tobacco ratio, the intrinsic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 more coordinated ratio, leaf structure became loose; the lower field planting density, thickness of upper leaves increased, whil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upper leaves, but the number per unit area is reduced, the output value will lead to decreased, while nicotine content in tobacco leaves increased, potassium content decreased, and leaves structure slightly dense. Under local conditions, the treatment of more than 16 500 strains/hm2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nitrogen by 10% is the best.
Key words:flue-cured tobacco; fertilization; density
施氮和種植密度是影響煙葉產量和質量最重要的因素,上部煙葉占單株煙葉干重的40%左右[1-2]。在煙葉生產實際中,煙農常過量施用氮肥來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然而,這會導致上部煙葉貪青晚熟,影響其成熟與采收[3-4]。研究不同施氮量和種植密度對烤煙上部煙葉質量的影響,以確定烤煙生產適宜施氮量和種植密度,從而提高上部煙葉品質。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在湖南省衡陽市常寧市三角塘鎮石嶺村的試驗田進行。土壤為水稻土,前茬作物是水稻,基本理化性質為:pH值為6.4,有機質25.23 g/kg,全氮2.31 g/kg,堿解氮165.7
mg/kg,有效磷12.8 mg/kg,速效鉀135 mg/kg,緩效鉀135.61 mg/kg,肥力中等。供試品種為云煙87。
1.2 試驗設計
CK:16 500株/hm2+常規施氮量(150 kg/hm2);
T1:16 500株/hm2+減少10%常規施氮量(135 kg/hm2);
T2:13 500株/hm2+常規施氮量(150 kg/hm2);T3:13 500株/hm2 +減少10%常規施氮量(135 kg/hm2)。
每個處理設置3次重復,每個重復種煙100株,隨機區組排列。為保證煙苗的正常生長,控氮措施在煙苗團棵后施行,上部煙葉采收方式為:當倒3片煙葉處于成熟時一次性采收上部6片葉。從煙株頂端自上而下的6片葉,分別標記為倒1~6葉,其中倒1~3片為頂葉,倒4~6片為上二棚葉。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1)烤煙生育時期調查和記載。記錄移栽期、還苗期、伸根期、團棵期、旺長期、現蕾期、打頂期、成熟期、采收始期與采收完畢期的時間周期。
(2)煙株農藝性狀測量以及上部6片葉一次性采收前一天的相關指標測量。在成熟期進行調查,包括打頂株高、莖圍、節距、葉面積系數、最大葉長、寬、上部6片葉采收前一天的SPAD值、葉片厚度、葉質重,以及對其他一些長勢長相等形態指標給以描述,參照國家煙草行業YC/T 142—1998和YC/T 39—1996標準執行進行。
(3)烤后煙葉產量和煙葉質量調查。通過定株測量的方法,調查選定的煙田烤后煙葉產量、中上等煙比例、均價、產值;調查煙葉外觀質量:成熟度、葉片結構、身份、油分和色度;調查煙葉常規化學成分及其物理特性。總糖、還原糖、總氮、煙堿、鉀和氯含量均采用Pulse-3000連續流動分析儀測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烤煙生育期
通過對煙苗大田生育期的調查發現(表1),各處理煙苗移栽后從移栽到團棵的時間一致,旺長期的長短表現為:T2>CK=T3>T1,而采收始期、采收結束以及大田全生育期并無差異,這說明在團棵前由于各處理的施肥量一致,且煙株較小,此時種植密度對煙苗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小,團棵后減少施氮量會使煙苗的旺長期縮短,而降低種植密度則能使煙苗旺長期延長。
2.2 烤煙成熟期農藝性狀
各處理打頂后統一留葉數16片,在移栽后90 d,煙株處于成熟期的時候,分別測量煙株的各項農藝指標,具體情況見表2。
由表2可知,各處理煙株的株高、莖圍和節距分別表現為:T2>T3>CK>T1,相互間差異顯著;而葉面積系數則表現為:CK>T1>T2>T3,相互間差異顯著。這是由于T2和T3的密度較低,即使單株葉面積較大,但葉面積系數仍較低。這說明降低種植密度,有利于促進煙株生長,而降低施氮量則缺不利于煙株生長。
2.3 上部6片煙葉SPAD值、葉片厚度和葉質重
在各處理煙葉采收的前一天,測量了上部6片葉各自的SPAD值、葉片厚度和葉質重,經統計分析得到表3。對比T1與CK發現,減少10%施氮量的煙株在采收時SPAD值比對照低,成熟度更好,同時葉片厚度和葉質重(單位葉面積重量)也稍有降低;對比T2與CK發現,低密度種植的煙株的上部煙葉的厚度和葉質重都較大,同時煙葉采收時的SPAD也較高,煙葉成熟較晚;整體上,SPAD值、葉片厚度和葉質重表現出:T2>CK>T3>T1。
2.4 烤煙經濟性狀分析
由表4可知,T1與CK比較發現,降低10%施氮量顯著降低了煙葉的產量,但顯著提高了煙葉的均價、上等煙比例和中上等煙比例,而對產值無明顯的影響;T2與CK對比發現,降低種植密度的處理,顯著降低了煙葉產量和產值,但對均價、上等煙比例和中上等煙比例無顯著影響;T3與CK對比發現,降低種植密度和減少10%施氮量綜合處理下,雖然產量和產值顯著下降,但也顯著提高了均價、上等煙比例和中上等煙比例。
2.5 上部6片葉各等級比例
從表5分析發現,T1與CK對比,減少10%施氮量處理提高了上部6片煙葉中的B1F、和C2F煙葉比例,降低了B2F煙比例;T2與CK對比發現,降低種植密度,同樣提高了B1F、B2F和C2F煙葉比例,并降低了級外煙比例;T3與CK對比發現,減少施氮量和降低種植密度綜合處理下的煙葉的B1F和C2F煙葉比例顯著提高,而B2F煙比例則有所降低。
2.6 烤后上部煙葉外觀質量評價
在上部6片煙葉烘烤完成后,對等級B2F的煙葉隨機抽取30片,對其成熟度、油分、身份、葉片結構和色度等外觀質量進行評價。由表6可知,各處理B2F煙葉成熟度總體一致,油分足;頂葉和上二棚葉中CK和T2身份均表現稍厚,T1和T3煙葉身份均表現中等;頂葉中T1和T3的葉片結構疏松,CK和T2分別是稍密、尚疏松,上二棚葉中除T2表現稍密外,其他處理下的B2F煙葉都表現尚疏松;色度上除T1的頂葉和上二棚葉表現為“中”外,其他的色度都表現為“強”。
2.7 烤后上部煙葉的常規化學成分分析
由表7可知,T1與CK對比發現,減少10%施氮量處理后,顯著降低了上部煙葉中的煙堿、總氮、鉀和氯含量,顯著提高了總糖、還原糖含量,使糖堿比更加協調;T2與CK對比發現,降低種植密度后,提高了煙堿、總糖、還原糖、鉀含量,而對總氮、氯含量和糖堿比的影響不顯著;T3與CK對比發現,在早栽和施加促根劑綜合處理下,提高了總糖、還原糖、氯含量,而對煙堿、總氮、鉀含量影響不顯著,但能使糖堿比更加協調。
3 結論與討論
(1)分析各處理的烤煙生育期發現,各處理煙苗移栽后從移栽到團棵的時間一致,旺長期的長短表現為:T2>CK=T3>T1,這說明在團棵前由于各處理的施肥量一致,且煙株較小,此時種植密度對煙苗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小,團棵后減少了施氮量會使煙苗的旺長期縮短,而降低種植密度則能使煙苗旺長期延長。
(2)分析各處理烤煙的農藝性狀發現,減少10%施氮量的煙株在采收時成熟度更好,同時葉片厚度和葉質重(單位葉面積重量)也稍有降低;而降低種植密度,則會使上部煙葉的厚度和葉質重都偏大,而且煙葉成熟較晚。整體上,SPAD值、葉片厚度和葉質重表現出:T2>CK>T3>T1。
(3)分析各處理煙葉烤后經濟性狀發現,與對照相比,降低10%施氮量顯著降低了煙葉的產量,但顯著提高了煙葉的均價、上等煙比例和中上等煙比例,而對產值無明顯的影響;而降低種植密度的處理,雖然對均價、上等煙比例和中上等煙比例無顯著影響,但卻明顯降低了煙葉產量和產值。
(4)分析不同處理下,上部6片煙葉各個等級比例可以發現,與對照相比,減少10%施氮量處理提高了上部6片煙葉中的B1F和C2F煙葉比例,降低了B2F煙比例;降低種植密度,同樣提高了B1F、B2F和C2F煙葉比例;減少施氮量和降低種植密度綜合處理下的煙葉的B1F和C2F煙葉比例顯著提高,B2F煙比例則有所降低。
(5)分析各處理烤后B2F煙葉外觀質量發現,降低10%施氮量后,可以使葉片結構變得更加疏松,而密度處理對煙葉的外觀質量的影響并不顯著。
(6)分析各處理烤后B2F煙葉的內在化學成分發現,與對照相比,減少10%施氮量處理后,降低了上部煙葉中的煙堿、總氮、鉀和氯含量,提高了總糖、還原糖含量,使糖堿比更加協調;降低種植密度后,則提高了煙堿、總糖、還原糖含量,而對總氮、氯含量和糖堿比的影響不顯著。
參考文獻:
[1] 胡國松,鄭 偉,王震東,等. 烤煙營養原理[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158-160.
[2] 朱尊權. 提高上部煙葉可用性是促“卷煙上水平”的重要措施[J]. 煙草科技,2010,43(6):10-17.
[3] 張渝婕,趙銘欽,賀 凡,等. 密度和氮用量對烤煙上部葉中性致香物質和感官質量的影響[J]. 中國煙草科學2015,36(6):37-42.
[4] 何 坤,袁玉波. 土壤酸度調節對烤煙生長和煙葉品質的影響[J]. 湖南農業科學,2014,(7):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