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了探索油菜高效輕簡化施肥方式,項目組開展了不同施肥方式對油菜產量及效益的影響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種植油菜復合肥全部作為基肥一次性撒施后,結合耕地用旋耕機將肥料旋入土壤中,可以較好地滿足油菜各生意期對養分的需求,植株農藝性狀較好,產量較高,同時能獲得相對較高的凈收益;基肥施入部分肥料后,在抽薹期和初花期追肥中耕,油菜植株農藝性狀最好,產量最高,但是扣除勞動力成本后凈收益為負值。
關鍵詞:油菜;施肥方式;產量;效益
中圖分類號:S56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01-0034-03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ing Methods on Rapeseed Yield and Its Economic Benefits
YANG Cheng-chun,LI Yao,WANG Ping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icient and simple way of fertilizing oilseed rap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how different fertilizer application methods would affect rapeseed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compound fertilizer used as the base fertilizer was once broadcasted on the field surface and then plowed into the soil in the tillage, this treatment could properly meet the nutrient requirements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oilseed rape for good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high yield and comparatively high net income. But some of the above compound fertilizer was applied respectively as the base fertilizer, bolting fertilizer and early flowering fertilizer in another treatment, the oilseed rape could grow with best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highest yield but the negative economic returns if the labor input was deducted.
Key words:oilseed rape; fertilizing method; yield; economic benefit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是植物油脂的第三大來源[1]。我國的油菜生產占據世界重要地位,面積、產量約占世界的30%,均居世界第一[2]。長江流域是冬油菜的主要生產區域,全區以種植甘藍型冬油菜為主,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產帶[3]。冬季種植油菜一方面不與糧食作物爭地,另一方面油菜也是用地養地的良好倒茬作物[4]。據測算,我國南方還有近700萬hm2冬閑田適合進行油菜種植[5]。隨著社會城鎮化發展,農村勞動力嚴重短缺,傳統施肥方式繁瑣、用工量大,很難適應當前農業實際生產狀況[6]。因此高效高產的輕簡化栽培技術是農業生產的發展方向。施肥輕簡化將是輕簡化生產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7]。為探索高產高效的油菜輕簡化施肥方式,項目組開展了不同施肥方式對油菜產量及效益的影響研究,旨在為油菜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試驗油菜品種為甘藍型品種,播種日期為2015年9月11日,播種量3.75 kg/hm2。試驗地點在江西省進賢縣,土壤類型為第四紀紅粘土發育的紅壤旱地。土壤背景值為:pH值5.4;全N 0.89 g/kg;水解N 90.5 mg/kg;全P 0.71 g/kg;速效P 25.6 mg/kg;全K 18 g/kg;速效K 39.8 mg/kg。試驗設5個處理,處理設計詳見表1。
基肥施肥方式為肥料撒施后用微耕機旋耕,追肥施肥方式為行間條狀撒施。各處理播種后及時噴乙草胺做草害封閉處理。試驗設3次重復,小區面積2 m×6 m =12 m2。施肥量為675 kg/hm2,肥料種類為45%的復合肥(N∶P2O5∶K2O=15∶15∶15),行距0.33 m,株距0.15 m。成熟期時每小區取樣10株考種和分小區收獲測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施肥方式的油菜生長及產量
統計不同施肥方式條件下油菜的生長及產量,見表2。由表2可知,不同施肥方式處理對油菜生長及產量有一定的影響。5種施肥處理中,以處理5油菜產量最高(2 025 kg/hm2),與處理2和處理3產量差異極顯著,與處理4產量差異顯著。處理5在二次分枝數、單株角數、每角粒數和千粒重等產量性狀均優于其他處理,分別為11.7枝/株、391個/株、20.7粒/莢和3.76 g,但其一次分枝數略低于處理4和處理1,可能是由于基肥量偏少,第一次追肥肥效沒及時發揮出來而影響到油菜的分枝,說明重施基肥,抽薹及開花期中耕追肥能更好地供給油菜生長對養分的需求。其次是處理1,產量為1 892 kg/hm2,該處理在一次分枝數及二次分枝數性狀表現較好,分別為7.3和13.0枝/株,均多于其他處理,在單株角數、每角粒數、千粒重等產量性狀方面略低于處理5,但是高于其他處理。因此,可以說明一次性分層次施足基肥,可以較好地滿足油菜苗期生長及抽薹分枝對養分的需求,同時能較好地滿足油菜其他各生育期對養分的吸收,主要是由于肥料撒施后通過旋耕機旋耕,能使肥料處于不同的深度,致使油菜根系生長從淺至深過程中都能吸收所需養分。其他3個處理的產量從高到低分別為處理4(1 750 kg/hm2)、處理3(1 533
kg/hm2)、處理2(1 468 kg/hm2)。這3個處理均屬于分期施肥,處理4和處理2施肥量與施肥時期一致,差異在于處理4施肥后結合除草中耕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而處理2施肥后不中耕,采用化學除草,追施的肥料利用率低,追施的肥料作物不能很好地吸收,因此,供給油菜生長的養分不足,而影響到油菜一次分枝、二次分枝、單株角數等產量性狀的形成,處理3雖然分3個階段施肥,但是由于追肥后不中耕,影響到肥料的利用率,進而影響到油菜對養分的吸收。
綜合5種施肥方式來看,重施基肥,在抽薹期及初花期結合除草中耕追肥,能夠較好滿足油菜生長階段對養分的需求,油菜產量性狀表現較好,油菜籽產量較高;肥料一次性分層基施,也可以較好地滿足油菜各生長階段對養分的需求,因而油菜籽的產量較高。追肥后不中耕,油菜無法獲得足夠的養分,而影響到油菜產量性狀的構成,致使產量偏低。
2.2 不同施肥方式經濟效益分析
統計不同施肥方式的經濟效益于表3。由表3可知,隨著近年來勞動力用工的上漲,油菜種植凈收益非常低,處理2~5的凈收益均為負值,因此,精耕細作式的勞動密集型栽培模式,費工費時[8-9],發展高效輕簡化農業生產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探索和創新節本高效,可操作性強的實用栽培技術,使投入發揮最佳的經濟和生態效益,成為栽培科學家、育種工作者和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共同追求的目標[10-12]。從試驗設計的5個處理相對來看,處理1相對其他處理省去了追肥及中耕勞動力用工,凈收益相對最高,為
1 644元/hm2,其他處理凈收益均為負值。處理5雖然產量最高,但是由于追肥中耕用工成本較高,因此凈收益為負值(-898元/hm2)。其他3個處理中,處理4雖然產量偏高,但是由于增加了追肥及中耕用工,凈收益為-748元/hm2。處理2和處理3雖然省去了中耕用工,但是施肥方式不合理,導致追肥無法更好地被油菜吸收,不僅產量低,而且經濟效益也差。
3 小 結
通過試驗結果可知:(1)種植油菜復合肥一次性作為基肥撒施,結合耕地將肥料旋耕入土,不僅省去了后面的追肥用工,而且肥料可以較好地滿足油菜各生長期對養分的需求,油菜植株各農藝性狀表現較好,產量較高,節本增效,除勞動力成后獲得的凈收益較高;(2)油菜追肥撒施后不中耕,不利于油菜植株對養分的吸收,肥料利用率低,油菜長勢較差,導致產量偏低,而且浪費勞動力投入,經濟效益低;(3)油菜播種時施基肥后,在抽薹期和初花期追肥中耕,利于油菜植株的生長,油菜產量較高,但勞動力成本投入較大,凈收益為負值。
參考文獻:
[1] 梅德圣,張 垚,李云昌,等. 油菜油分、蛋白質和硫甙含量相關性分析及QTL定位[J]. 植物學報,2009,44(5):536-545.
[2] 殷 艷,王漢中. 我國油菜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J]. 農業展望,2011,(1):43-45.
[3]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編. 中國油菜栽培學[M]. 北京:農業出版社,1999.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雙低”油菜優勢區域發展規劃[EB/OL]. http://www.moa.gov.cn/zwllm/zwdt/200305/t20030526_ 86292. htm,2003-05-26.
[5] 王漢中. 我國油菜產業發展的歷史回顧與展望[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0,32(2):300-302.
[6] 余常兵,謝立華,胡小加,等. 油菜氮肥的輕簡施用技術[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2,34(6):633-637.
[7] 周 鸝,魯劍巍,劉 濤,等. 油菜長效專用配方肥施用效果研究[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5,(4):71-75.
[8] 黃 季,馬恒遠. 中國主要農產品生產成本的國際比較和差別[J]. 戰略與管理,2000,(6):86-95.
[9] 張春雷. 雙低油菜高產新技術[M]. 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10] 余松烈,苗保河. 新時期中國作物栽培科學的任務與發展方向[J]. 作物雜志,2006,(3):1-4.
[11] 凌啟鴻. 論中國特色作物栽培科學的不可替代性[J]. 中國農學通報,2003,19(4):1-6.
[12] 官春云. 改變冬油菜栽培方式,提高和發展油菜生產[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6,28(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