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實地調查,對甘肅省和河南省兩個省份六個區域的農村居民“對個人理財的認知和意愿”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河南省農村居民與甘肅省農村居民在理財認知與意愿上有明顯差異。認知方面,甘肅省農村居民對個人理財的整體概念了解更清晰,河南省農村居民更重視理財作用。意愿方面,河南省農村居民對參與理財積極性更高,進行理財手段更多樣化;兩省農村居民理財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均有:資金匱乏,但在甘肅省農村居民理財中思想觀念也發揮著重要的限制性作用。
關鍵詞:農村居民;個人理財;認知和意愿;區域差異
中圖分類號:F3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08-0108-0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Personal Financial Needs of Rural Residents—Taking Henan Province and Gansu Province as Examples
LI Jiong,YANG Qing,GUAN Yun-fei,LI Bin-bin,QI Yang,WANG Ya-nan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PRC)
Abstract: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ural residents’ cognition and willingness to personal finance in six regions of Gansu Province and He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cognition and willingness between rural residents in Henan Province and rural residents in Gansu Province. In terms of cognition, rural residents in Gansu Province have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verall concept of personal finance, and rural residents in Henan Provinc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terms of willingness, rural residents in Henan Province are more enthusiastic about participating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have more diversified mean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 main restrictive factors of rural residents’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both provinces are lack of funds, but the ideas and concepts of rural residents in Gansu Province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estrictive role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Key words: rural residents; personal finance; cognition and willingness; regional differences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對農村補助力度不斷加大,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2016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2 363.4元[1],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其中財產性收入為272.1元,僅占收入2.2%。財產性收入占人均收入
比重過小,仍然是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的現狀特點[2]。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居民也逐漸開始注重理財,對資產進行管理。在此背景下,筆者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探討農村居民在個人理財業務上的區域差異,以期為農村個人理財的發展提供參考。
1 調查基本情況
調查采取隨機抽樣,分別選擇河南省的鄭州市鞏義市(縣級市)、周口市沈丘縣和許昌市鄢陵縣,甘肅省的蘭州市榆中縣、慶陽市華池縣和張掖市甘州區進行實地調查。在調查中,采取入戶訪談發放調查問卷形式,共發放調查問卷240份,回收調查問卷240份,有效問卷240份,問卷有效率為100%,其中甘肅省120份,河南省120份,該問卷涉及農村居民基本情況、農村居民對理財的認知、對理財的意愿以及影響理財因素等四個方面。
2 調查結果分析
2.1 農村居民對個人理財的認知
2.1.1 農村居民對個人理財的了解 據圖1顯示,認為自己對理財沒有了解的調查占比分別為:河南省34%,甘肅省47%;認為自己對理財只了解一點的,河南省的占到47%,甘肅省則為43%。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80%以上的河南省農村居民與甘肅省農村居民認為自己對理財完全沒有了解或是只了解一點,大部分河南省與甘肅省農村居民認為自己對個人理財業務認識不清。相對而言,河南省農村居民認為自己對個人理財的了解相對較好:了解一點、比較了解、非常了解比重均略高于甘肅省數據。
總體上看,兩省大部分農村居民認為自己對個人理財業務了解不多。此現狀反映了中西部地區農村個人理財市場處于待開發階段;從區域上看,河南省農村居民的個人理財理解略好于甘肅省。
2.1.2 農村居民對個人理財含義認知 為了能夠更加準確的反映農村居民對理財各方面內容的基本認知,筆者從儲蓄、投資、保險、合理消費[3]等四個方面進行衡量,排除對理財完全沒有了解的調查者(如圖2所示)。
根據調查顯示:兩省約有七成的農村居民(排除對理財完全沒有了解部分),對理財基本概念有比較全面的認知。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甘肅省農村居民將“理財=合理消費+儲蓄+投資+保險”作為對個人理財的基本理解占比為41%,而相同選項在河南省的比例僅為28%,表明甘肅省農村居民在對理財有所了解的人群中,對理財業務的內涵更為熟知。
2.1.3 農村居民對個人理財必要性認知 調查中,認為理財沒有必要的農村居民在甘肅省數據占52%,而同樣的選項在河南省僅為28%。
以上數據反映出甘肅省農村居民對理財重要性認識程度不足,結合調查中的訪談情況,可將原因總結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甘肅農村居民對理財認知全面的比例確實比河南省農村居民要高(結合農村居民對個人理財業務基本概念認知),但由于種種因素,甘肅省農村居民對理財業務需求較少。第二,河南認識到理財重要性的農村居民占比達七成,說明河南省部分農村居民個人有了理財需求,農村居民有了解欲望,同時河南省在農村金融類理財推廣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1.4 農村居民對個人理財與家庭收入關系認知 經調查可知(如圖3),河南省農村居民認為理財對家庭收入略有影響46.7%,而甘肅省為45%。認為理財對家庭收入很有影響河南省為37.5%,甘肅省為27.5%,而認為完全無影響河南省為15.8%,甘肅省為26.7%。
2.2 農村居民個人理財意愿
2.2.1 農村居民參與理財基本情況及意愿 僅有35%的被調查的河南農村居民認為自己進行過理財,而甘肅省這一數據為52.5%。但若有閑置資金會考慮理財的比例在河南省數據為77.5%,甘肅省數據為58.3%。
將兩個問題數據進行統一分析,可得以下結論:被調查的甘肅省農村居民認為自己參與過理財活動的人數占比約一半,有閑置資金會考慮理財也比重也約為
一半。而河南省農村居民則認為自己參與過理財活動的人僅有三成,同時,有約八成的居民認為自己如果有閑置資金會考慮理財。說明在河南省,限制農村居民參與理財的主要因素為資金的匱乏。在河南省,農村居民對理財相關信息以及理財的作用都比較了解;而甘肅省的數據則顯示:除了資金的匱乏,其他因素對甘肅省農村居民參與理財活動也造成了很大影響。
2.2.2 農村居民個人理財目的 甘肅省與河南省農村居民在理財目的上有一定差別。河南省分別為:保本30%,增收53.3%,資金流動12.5%,規避風險10.8%,資金管理的便利性15%,而甘肅省為保本18.3%,增收41.7%,資金流動14.2%,規避風險18.3%,資金管理的便利性12.5%。可見兩省農村居民進行個人理財的第一目的均為增收。河南的比重第二為保本30%,甘肅則是保本18.3%,規避風險18.3%并列(如圖4所示)。
根據調查可知:兩省農村居民的理財目的較為一致。河南省農村居民的理財目的對保本較為看重(30%),而同等數據甘肅僅為18%。但甘肅省農村居民對理財的作用認識更為全面,更多的人認識到理財能規避風險作用,而河南(11%)相比與甘肅(18%)在資金規避風險作用認識不夠全面。資金流動與資金管理的便利性二兩省差別相對較小。
2.2.3 農村居民選擇理財產品期限的傾向 參與調查河南省與甘肅省農村居民在投資理財期限選擇方面差異不大。河南省選擇短期投資(1 a以內),中期投資(1~5 a),長期投資(5 a以上)的比重分比為41.9%、48.43%和9.67%。甘肅省則分別為52.86%、32.86%和14.28%。
兩省居民都更傾向于選擇理財產品期限為中短期的產品。這也顯示出農村居民急于使資本快速回流。這種現象的出現應與農業生產地域性、季節性有關。農業生產周期河南一般為兩年三熟,甘肅一般為一年一熟,農業生產投入一般以1 a為一個周期,因此盡可能選擇理財期限短的產品,以方便資金回流。
2.2.4 農村居民理財方式的選擇 在設計“理財方式的選擇”問題上,調查問卷中設置了房地產、股票、債券、基金、保險、投資性房地產和炒黃金[4-5]等選項。具體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甘肅省與河南省在理財方式的選擇上差距不明顯,相比較河南的理財方式更加多樣。二者前三位均為:活期儲蓄、定期儲蓄、保險(包含社會保險),其余的理財方式的選擇均為少數。但相同情況下,河南的理財方式廣泛性(如、投資性房地產、炒黃金等數據占比)明顯高于甘肅。例如:活期儲蓄甘肅為45%,河南為53.3%,定期儲蓄甘肅為36.7%,河南為43.3%。說明河南省農村居民理財手段的廣泛程度更高。
2.2.5 農村居民選擇理財產品時考慮的因素 由表2可知,甘肅省與河南省農村居民選擇理財產品考慮因素的前四位的均為:收益、金融機構的信譽、風險和個人喜好。說明收益始終是占據農村居民理財的最重要因素。而近些年農村的民間借貸,非法集資等現象的出現,并帶來的一些問題,使農村居民對金融機構的信譽選擇上也更加慎重。
3 結 論
3.1 認知方面
河南省農村居民對理財的重要性、對家庭收入影響的重視程度明顯高于甘肅省農村居民。但甘肅省農村居民在對理財的基本概念認知方面明顯好于河南省農村居民。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河南省農村居民已經認識到理財業務重要意義,但對理財概念不明晰,僅僅是在思想觀念已經重視理財作用,但缺乏專業的理財知識[6]。而大部分甘肅省農村居民對理財概念明確,卻由于種種因素對理財作用重視度不夠。
3.2 意愿方面
兩省農村居民對參與理財意愿差異顯著。河南省農村居民參與理財積極性高,主要限制性因素主要為資金匱乏,而甘肅省農村居民參與理財積極性相對較低,主要限制因素主要為資金匱乏與思想觀念。
在選擇理財產品上,兩省有共同性特征。但河南省農村居民采用的理財手段明顯比甘肅省農村居民所采用的理財手段更多樣化,河南省農村居民對個人理財的整體參與度也更高。
在理財產品的期限選擇上,河南省農村居民比甘肅省農村居民選擇的理財期限稍長。體現甘肅省農村居民的所需要的資金周轉速度更快,側面體現甘肅省資金匱乏程度更高,急需資金周轉。
參考文獻:
[1] 中國統計年鑒編委會. 中國統計年鑒2017[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7.
[2]倪呈英. 新時期拓展我國農民財產性收入渠道研究[J]. 農業經濟,2015,(3):56-58.
[3]董 博. 農村居民個人理財研究[D]. 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3.
[4]羅建梅. 各種居民理財工具之比較分析[J]. 現代經濟信息,2013,(22):342.
[5]李曉紅. 各種理財工具的比較[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6):65-66.
[6]王 磊,趙麗華,牛文佳.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民財務風險控制能力提升研究[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9):207-208.
(責任編輯:肖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