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沅江和南縣兩地早稻主栽常規品種湘早秈24號為對照,收集在湖南栽培面積較大的10個早稻品種,分析比較其生育期、產量和經濟效益。結果表明:中早35、潭兩優143、中早25、陵兩優916、H兩優30和陵兩優268這6個品種的經濟效益高于對照50%以上,在當地有較好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早稻;產量;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09-0021-03
Comparison of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Different Early Rice Varieties in Cili County
CHEN Hong-hui1,TONG Zhong-quan2,SONG Hai-bo3,LI Mu-jin3,LIU Lei3,PENG Jun4,
ZOU Zi-feng2,CHEN Ling2
(1. Yuanji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Yiyang 413106, PRC; 2. Nanxian Agriculture Bureau, Yiyang 413200, PRC;
3. Nanxian Mingshantou Town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Station, Yiyang 413200, PRC; 4.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Station of Nanxian Langbohu Town, Yiyang 413200, PRC)
Abstract: Ten early rice varieties with larger cultivation area in Hunan Province were collected and their growth period,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Xiangzaoxian 24, the main conventional early rice variety in Yuanjiang and Nanxi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Zhongzao 35, Tanliangyou 143, Zhongzao 25, Lingliangyou 916, H Liangyou 30 and Lingliangyou 268 were more than 50%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so they had better popularization value in local area.
Key words: early rice; yield; economic benefit
洞庭湖區域的沅江和南縣是湖南省重要的雙季稻主產區,兩地常年早稻種植總面積約5.3萬hm2,早稻的主栽品種湘早秈24號有2.7萬hm2,占早稻面積的50%[1]。為篩選適應當地雙季稻種植區的高產、穩產、優質、高效早稻品種,2018年在益陽市農業委員會種子管理科的安排下,從省內外種子企業引進10個早稻新品種,以當地主栽品種湘早秈24號為對照,在沅江共華鎮和南縣明山頭鎮兩地進行早稻品種對比試驗工作,重點開展生育期、產量和經濟效益比較分析,以期找出能替代湘早秈24號的既產量高又效益好的早稻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試驗田概況 沅江點設在共華鎮東合村,南縣點設在明山頭鎮耕余堂村八組。兩試驗田土壤類型為紫潮泥土,土壤肥力中等;前作為晚稻。
1.1.2 供試品種 參試品種共有11個,其中常規早稻5個,分別是湘早秈24號(對照)、湘早秈32號,湘早秈45號、中早25和中早35;雜交早稻6個,分別是兩優287、陵兩優916、潭兩優143、陵兩優211、H優兩優30和陵兩優268。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沅江、南縣兩試驗點都采用隨機區組排列,不設重復,共11個小區,小區面積為66.8 m2(長×寬=16.7 m×4 m),試驗大區四周設4 m寬保護行,各小區間留40 cm的工作行,以便于農事操作和觀察記載。
1.2.2 秧田管理 (1)播種。試驗兩地均于3月25日播種,雜交稻播種量為3 kg/667 m2,常規稻為7 kg/667 m2。(2)育秧。采用薄膜濕潤育秧方式進行;3月24日秧田施48%(N∶P∶K=16∶16∶16)的水稻專用肥25 kg/667m2作基肥;在水分管理方面,以濕潤為主,3葉一心以后以干管為主;在溫度調節方面,要注意溫度的變化,做到前期高溫高濕促齊苗,后期及時揭蓋膜煉苗。3月31日齊苗后和4月10日,各噴施1次1 000倍惡霉靈溶液。(3)移栽。試驗兩地均于4月13日機插移栽,秧齡20 d,插2萬株/
667m2,栽插規格為25 cm×13.3 cm,雜交稻每穴插4~5苗/株,插足8萬苗/667m2,常規稻插5~7苗/株,插足12萬苗/667m2。
1.2.3 大田管理 (1)基肥。4月12日大田用48%
(N∶P∶K=16∶16∶16)的水稻專用肥25 kg/667m2作基肥。(2)追肥。4月22日用尿素3.5 kg/667m2和大粒鋅0.4 kg/667m2作提苗肥;4月29日用尿素7.5 kg/667m2和48% (N∶P∶K=16∶16∶16)的水稻專用肥25 kg/667m2作分蘗肥。(3)水分管理。堅持寸水返青、淺水分蘗、后期干濕管理、適時曬田的原則。試驗一共曬田2次,分別為5月14日和5月23日。(4)病蟲草害防治。整個大田生長期共施農藥3次,按667m2配制:第1次化學封殺除草,機插后當天4月13日施藥,用30%丙草胺水劑100 mL對水15 kg均勻噴霧,施藥后田內保持濕潤或淺水層;第2次防治二化螟,于5月15日用康寬10 mL對水30 kg噴霧;第3次于6月20日,防治稻縱卷葉螟、鉆心蟲、稻飛虱和紋枯病等,用康寬10 mL+80%唏啶吡蚜酮8 g+愛苗15 g對水30 kg噴霧。
1.2.4 測定項目和方法 (1)生育期。記載各處理的播種期、移栽期、拔節期、始穗期、齊穗期和成熟期等,并計算出各處理的全生育期[2]。(2)經濟性狀及產量。兩試驗點在成熟期均采取5點取樣法,每小區5點共取50株測定單位面積穗數。并按平均穗數隨機取樣株5株測定每穗總粒數和實粒數,并計算結實率,以1 000實粒樣本稱重,重復3次,求取千粒重。兩試驗點的平均數得出有效穗、總粒數、實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同時,兩地都單打單收單曬,分別實測稻谷的含水量,實稱小區稻谷產量,并計算為小區產量,折算出單位面積產量[2-6]。(3)經濟效益。測算各品種單位面積的成本和產值,計算各品種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水稻品種生育期的比較
由表1可知,在參試的11個品種中,雜交稻生育期最長的品種是陵兩優268,為117 d,最短的品種是H兩優30,生育期為109 d;常規稻生育期最長的品種是中早35,為112 d,其余品種在105~110 d之間。
2.2 不同水稻品種產量的比較
由表2可知,參試的6個雜交稻品種中,有效穗最多的是H兩優30,為24.6萬穗/667m2,最少的是陵兩優268,為21.8萬穗/667m2,其余的在22.7~23.8萬穗/667m2之間;5個常規稻品種有效穗都偏少,在19.3~23.4萬穗/667m2之間。陵兩優268、陵兩優916、兩優287、中早35的座粒密度較高,總粒數多,有增產潛力;其余品種每穗總粒數在100粒左右。結實率除陵兩優268為79.6%外,其余品種都在80%以上的正常范圍內[5]。雜交稻實際產量以陵兩優916的最高,為543.6 kg/667m2,其次為H兩優30,為540.0 kg/667m2;常規稻中以中早35實際產量最高,為515.7 kg/667m2,其余品種都在500 kg/667m2以下。
2.3 不同水稻品種經濟效益比較
由表3可知,經濟效益比對照高的有9個品種,增加經濟效益在50%以上的有6個品種,分別為中早35、潭兩優143、中早25、陵兩優916、H優兩優30和陵兩優268,其經濟效益分別為405.8、397.3、317.6、316.6、309.0和308.4元/667m2,比對照高216.4、207.9、128.2、127.2、119.6和119.0元/667m2。
3 結論與討論
由品種比較試驗可知,只有湘早秈32號的經濟效益比對照低,其余9個品種無論是產量還是效益都高于湘早秈24號,但經濟效益增加50%以上的有6個早稻品種,分別是中早35、潭兩優143、中早25、陵兩優916、H優兩優30和陵兩優268。因此,中早35、潭兩優143、中早25、陵兩優916、H兩優30和陵兩優268可以大面積在沅江地區代替湘早秈24號作早稻機插秧和拋秧栽培,值得關注的是中早35和潭兩優143在產量和增效上尤為突出。
參考文獻:
[1] 劉政春,湯自光,符艷春,等. 9個雜交水稻品種在南縣地區種植的比較試驗[J]. 湖南農業科學,2015,(6):5-8.
[2] 李木良,易光明,李 紅,等. 不同移栽密度對雙季晚稻產量和經濟性狀的影響[J]. 安徽農學通報,2015,21(10):42-43.
[3] 彭 興,朱麗梅,周國峰. 不同肥料及相關技術產品對水稻產量與稻米中鎘含量的影響研究[J]. 農業科技通迅,2015,(12):70-72.
[4] 袁 紅,朱海鵬,林佩佩,等. 泰州地區兩系雜交水稻品種比較試驗研究[J]. 現代農業科技,2015,(3):51-52.
[5] 李美金,王偉英. 2011年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贛州綜合試驗站試驗報告[J]. 種子世界,2012,(2):12-13.
[6] 王偉英,賴春華. 2015年粳稻(晚稻)新品種示范展示寧都石上展示點試驗報告[J]. 種子科技,2016,34(9):124-125.
(責任編輯:夏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