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肉芙蓉”“勝葛巾”“卷葉紅”和“珠光墨潤”4個牡丹品種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設計3個溫室組和1個室外對照組,分析處理時間、溫度和赤霉素對牡丹促成栽培的影響。結果表明:“肉芙蓉”和“勝葛巾”比較適合在湖南地區進行春節促成栽培,應提前約41~46 d開始進行溫度調控,并及時使用300 mg/L的赤霉素。
關鍵詞:盆栽牡丹;促成栽培;溫室催花;赤霉素
中圖分類號:S68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09-0081-03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4 Kinds of Potted Peony during Chinese New Year
ZHANG Man-qi,LV Chang-pin,ZHAO Hong,XIA Jin,YANG Jun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PRC)
Abstract: Taking four peony varieties, “Roufurong” “Shenggejin” “Juanyehong” and “Zhuguangmorun”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ree greenhouse groups and an outdoor control group were design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time, temperature and Gibberellin on facilitated cultivation of peon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oufurong” and “Shenggejin” can suit to forcing culture during Chinese new year in Hunan Province, should start temperature control about 41-46 days in advance, and use 300 mg/L gibberellin in time.
Key words: potted peony; facilitating cultivation; greenhouse flowers; gibberellin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在植物分類學上屬于芍藥科芍藥屬,落葉亞灌木。它是我國的傳統名花,因其獨特的色澤、姿態而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除此之外,牡丹在文化價值和藥用領域上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通過對4個牡丹品種進行不同時間、溫度和赤霉素的處理,篩選出適合在湖南地區進行春節促成栽培的牡丹品種,并探索其適宜的溫度調控方式和赤霉素處理濃度,以優化盆栽牡丹的春節促成栽培技術體系。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選擇“肉芙蓉”“卷葉紅”“珠光墨潤”和“勝葛巾”4個牡丹品種,要求植株健壯、株型緊湊、有粗壯枝干8枝以上且分布勻稱、根芽體飽滿充實、根系強健發達、無病蟲害,并對生長勢強、成枝率高的試驗材料植株進行減枝操作,保留8~10個枝條。
1.2 試驗方法
每次試驗分別設置3個溫室組和1個室外對照組,3個溫室中每個溫室分別有5株試驗材料,1株上面再分別取2個芽,其中一個用赤霉素處理,另外一個不做處理;室外對照組也有5株試驗材料,每一株上隨機選擇1個芽共5個芽做對比。
試驗在2016年12月3日開始進行,具體設計為:溫室溫度從16℃開始每隔10 d升溫2℃,溫度達到22℃就不再往上升;室外不做任何處理;當盆栽牡丹處于長葉期的時候,溫室開始調整為晚上16℃,白天25℃(表1)。在2016年12月18日對同一株牡丹上的另外一個芽涂抹赤霉素,濃度為300 mg/L,每天涂抹1次,共涂抹3 d。
1.3 測量指標
1.3.1 溫 度 每天測3次,時間分別是8:00、14:00、18:00。
1.3.2 芽粗和芽長(葉長) 試驗材料進入溫室后,就開始對盆栽牡丹中具有代表性的芽進行芽粗和芽長的測量并記錄數據,每隔5 d測量記錄1次;等到牡丹長出葉的時候,就改測量芽長為測量葉長;并記錄牡丹長葉和開花的時間區間。
1.4 數據分析
采用Excel 2007進行數據分析。說明:由于測量人員不同和測量工具的差異,使得數據出現上下波動的情況,這是不能避免的數據誤差。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溫度處理的影響
圖1表示出3個溫室和室外在試驗期間日平均溫度變化,圖2~9分別表示一號溫室、二號溫室、三號溫室和室外中平均芽粗和芽長的變化。由于一號溫室和室外在同一天開始記錄溫濕度和芽的生長情況,比較圖2與圖3和圖8與圖9,可以看出,一號溫室中各品種的芽生長速度快于室外未作任何處理的牡丹,通過進行溫度調控,可以提前打破牡丹的休眠,實現牡丹的促成栽培。
由圖2~9中一號溫室、二號溫室和三號溫室各個品種的芽的生長情況,發現二號溫室和三號溫室隨著延遲5 d和10 d的溫度處理,芽的生長也相對延后。綜合發現,“卷葉紅”在16~22℃的溫度變化中,芽具有相對更高的敏感度,使芽的生長比其他3個品種要更快;“勝葛巾”在經歷了低溫處理后,對于25℃的白天恒溫具有較高的敏感度,此時,芽快速生長發育,長出葉子。
2.2 赤霉素處理的影響
由表2~4,可以看出涂抹赤霉素的芽長葉時間和開花時間都要早于未涂抹的芽,長葉時間提前了20~27 d,涂抹赤霉素的芽在長葉后1個月之內開花,遠遠早于未涂抹赤霉素的芽。由于赤霉素在不同牡丹品種間差異較為明顯,其中,“珠光墨潤”對于300 mg/L的赤霉素溶液沒有其他3個品種敏感,涂抹赤霉素的芽長葉時間和未涂抹赤霉素的芽接近。
3 結論與討論
牡丹促成栽培,是指通過采取人為措施,促使牡丹早于其自然花期而提前開放的一種栽培方式,也稱“催花”。通過對環境因子進行調控,使牡丹在任何季節都能開花。而又由于牡丹具有深休眠的特性,這是牡丹在原產地進行系統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適應干旱、低溫的冬季環境形成的習性。因此在進行牡丹的促成栽培過程中,應視情況對牡丹涂抹適宜濃度的赤霉素溶液。
“肉芙蓉”和“勝葛巾”與“卷葉紅”和“珠光墨潤”相比,更適合在湖南地區通過16~22℃的溫度區間開始催花處理,時間應在距離春節41~46 d前開始溫室調控,并在距離春節30~35 d時涂抹300 mg/L的赤霉素溶液。
參考文獻:
[1] 軒華強. 牡丹春節供花促成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12,(18):163-164.
[2] 文殷花. 牡丹春節催花溫室管理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09,(19):225.
[3] 李紅顏,Philip P.M. Mornya,成仿云,等. 低溫對盆栽牡丹連續催花生長發育的影響[D]. 北京: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09. 384-385.
[4] 杜秀娟. 低溫與赤霉素對“明星”牡丹休眠解除和生長發育的影響[D]. 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8. 6-30.
[5] 胡清坡,羅東紅,劉宏敏,等. 牡丹高效促成栽培[J]. 安徽農學通報,2009,15(24):108-127.
[6] 高 靜. 牡丹的促成栽培[J]. 中國花卉園藝,2006,(16):36-38.
[7] 楊 琴. 牡丹溫室促成栽培技術[J]. 農業科學,2017,37(2):18.
[8] 趙海軍,張萬堂,鄭國生,等. 牡丹深休眠特性和解除辦法[J]. 山東林業科技,2000,(5):44-46.
[9] 胡清坡,羅東紅,劉宏敏,等. 牡丹高效促成栽培[J]. 安徽農學通報,2009,15(24):108-127.
(責任編輯:夏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