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了篩選適合株洲地區種植的再生稻品種,以20個水稻品種為材料進行1種2收試驗,主要從生育期、產量、再生能力、抗性及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分析。結果表明:準兩優199、C兩優260、皖稻153、F優498、隆兩優華占、培兩優981等品種表現較好,可作為株洲地區再生稻發展品種進行示范推廣。
關鍵詞:再生稻;品種篩選;株洲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10-0016-04
Reliminary Report on Varieties Screening of Ratooning Rice in Zhuzhou
HU Da-li,LI Ya-rong,ZHOU Xu-hui
(Zhuzhou City Agriculture Committee, Zhuzhou 430200, PRC)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suitable varieties of ratoon rice planted in Zhuzhou area, a two-receiving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20 rice varieties as materials, 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yield, growth period, regenerative ability, resistance,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double harvesting yields. Analyzed, Zhunliangyou 199, C-liangyou 260, Wandao 153, Fyou 498, Longliangyouhuazhan, Peiliangyou 981 and other varieties performed well, and they can all be used as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varieties in Zhuzhou.
Key words: ratoon rice; variety screening; Zhuzhou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株洲地區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打工,導致雙季稻種植效益日漸降低,其種植面積也逐年減少。與雙季稻相比,再生稻只需播種1次,卻可收獲2季稻谷,同時再生季的生育期短、管理相對簡單,極大地節約了栽培成本,實現了省種、省工、省時、省水、省肥、省藥的目的,增產增效顯著[1],符合株洲地區當前農業發展趨勢,對糧食增產提質有重要意義。同一地區不同品種的再生稻產量水平差異懸殊,同時再生稻的栽培管理措施對產量又有較大的影響,因此2017年在株洲醴陵市選用20個優良品種進行再生稻品種篩選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合株洲地區種植、生育期適中、再生能力強、產量高的品種,以利于規模化推廣應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于2017年3~11月在醴陵市東富鎮立新村曾家塘組進行,選擇土壤肥力中等偏上、排灌方便的水田作為試驗田。試驗開始時取樣測定試驗田初始土壤理化性質,結果為:pH值5.3、有機質30.4 g/kg、堿解氮188.7 mg/kg、有效磷10.7 mg/kg、速效鉀77.3 mg/kg。
1.2 試驗材料
選用近年在株洲市試種表現較好的品種和引進品種中部分生育期相近的品種作為供試水稻品種,共20個,分別為華兩優164、深優9566、深優5105、明兩優6號、Y兩優9918、華香優69、準兩優608、準兩優199、亞華優451、黃華占、兩優527、Ⅱ優508、C兩優651、和兩優332、C兩優260、皖稻153、隆兩優華占、N兩優2號、F優498、培兩優981。
1.3 試驗方法
試驗設置20個小區,1個品種即1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100.05 m2,總面積2 134.4 m2。參試品種統一于3月26日浸種催芽,地膜覆蓋育秧,4月27日移栽,秧齡32 d,插植規格寬行窄株,19.8 cm×(33.3×19.8)cm,種植密度1.2萬蔸/667m2,每蔸插2粒谷秧,移栽時秧苗素質一般。頭季稻收割時留樁高度為30 cm。
試驗田于4月25日施用氮磷鉀比例為22︰8︰10的復合肥25 kg/667m2作為基肥;5月6日施用尿素7.5 kg/667m2、鉀肥5 kg/667m2作為分蘗期追肥;5月19日補施尿素4.5 kg/667m2、鉀肥3 kg/667m2;8月4~20日共施用尿素25 kg/667m2、鉀肥10 kg/667m2作為催苗肥。全生育期內分別于5月17日、6月12日、7月10日防治病蟲害3次。長期進行淺水灌溉,頭季稻曬田2次,一般曬到田間開裂,保持收割時腳不鉆泥,再生季保持田間干濕交替。
1.4 測定項目
頭季稻插秧后5 d開始觀測葉齡、出苗情況,每隔7 d觀測1次,直至收割,記錄各生育期的時間;頭季稻收割后前3 d每天觀測再生芽情況,以后每5 d觀測1次,直至收割,記錄各生育期的時間。根據各品種成熟情況,分品種、分期單打單篩,單獨考種。
1.5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03軟件進行整理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各品種再生稻的生育期
從表1可以看出,各供試品種的頭季生育期在128~145 d之間;其中,深優9566、深優5105、華兩優164的生育期較短,為130 d左右;隆華優華占的生育期最長,為145 d;各供試品種的再生季生育期為54~71 d;其中,深優9566、深優5105的生育期最短,為54 d;Y兩優9918由于發苗遲、出苗慢,再生季生育期長達72 d。從表1中還可看出,再生季9月15日前齊穗的品種有12個,9月15~24日齊穗的品種有8個;各品種兩季生育期在182~212 d之間,其中深優9566生育期最短為182 d,隆兩優華占生育期最長為212 d。
2.2 各品種再生稻的產量表現
由于試驗期天氣條件較好,頭季稻生育期內風調雨順且沒有遭遇明顯高溫,而再生季也沒有遭遇明顯低溫,因此大部分品種頭季和再生季的結實率均在80%以上,而準兩優608、準兩優199、亞華優451、黃華占、深優5105和N兩優2號等品種因頭季稻在抽穗期遇連續陰雨天氣,結實率偏低,但也都在70%以上(表2);頭季產量在407.5~675.2 kg/667m2之間,再生季產量在158.9~353.5 kg/667m2之間;各供試品種兩季總產量超過900 kg/667m2的有3個,分別為培兩優981、C兩優260和隆兩優華占,其中以隆兩優華占產量最高,為987.1 kg/667m2;產量在800~900 kg/667m2的有5個,分別為Ⅱ優508、N兩優2號、C兩優651、皖稻153和F優498;產量在700~800 kg/667m2的有8個;產量低于700 kg/667m2的有4個,分別為明兩優6號、黃華占、深優5105和深優9566。
2.3 各品種的再生性與抗逆性
出苗早,齊苗快,說明品種再生能力強;出苗遲,齊苗慢,生育期延長,表明品種再生能力弱。田間調查發現,各品種再生季水稻從出苗到齊穗平均需要20 d左右,但不同品種從出苗到齊苗的時間差異較大。從表2和表3可以看出,深優9566從收割到齊苗只需9 d,到齊穗僅需22 d,再生季的生育期僅54 d;Y兩優9918從收割到齊苗需要22 d,到齊穗需要42 d,再生季的生育期為72 d。根據株洲市近10 a來的氣象資料分析,生育期適當,頭季稻可在8月20日前收割,再生能力強,出苗早,發苗快,在9月15日前齊穗,產量穩定在600 kg/667m2以上,這些指標是株洲地區篩選適宜再生稻的關鍵。
再生稻受紋枯病影響較大,紋枯病越重,腋芽的存活率就越低,產生的再生穗就越少,再生稻的產量也越低。供試品種中只有Y兩優9918、黃華占、隆兩優華占的紋枯病病情重,其他品種的病情均為中等;而從再生能力來看,準兩優199、準兩優608、兩優527、皖稻153、N兩優2號、隆兩優華占和培兩優981的再生能力強,華兩優164、Y兩優9918、深優5105、深優9566、亞華優451、黃華占和F優498的再生能力較強,其他品種再生能力一般或較差。
2.4 再生稻的經濟效益分析
根據20個小區產量計算平均值,平均雙收產量達
到789.65 kg/667m2,其中頭季產量為552.45 kg/667m2,再生季產量為237.2 kg/667m2,按照市場收購價格3元/kg計算,平均產值為2 368.95元/667m2,扣除生產成本后產值為1 185.2元/667m2,平均純利潤1 183.75元/667m2,未來推廣再生稻高產高效全程機械化栽培,其經濟效益將更加明顯。
3 小結與討論
綜合20個供試品種的頭季產量、再生季產量、生育期、再生能力、抗性及經濟效益等因素考慮,準兩優199、C兩優260、皖稻153、F優498、隆兩優華占、培兩優981等品種表現較好,可以作為株洲地區再生稻重點發展品種。
再生稻操作簡便,農民容易接受,大面積推廣普及難度不大。但在推廣技術上,主要還存在2個方面的不足。
一是由于機械收割造成倒茬受損嚴重,對再生季的早發齊苗影響較大,故為了確保產量,頭季稻最好采取人工收割,但人工收割勞動強度大,因此如何盡量降低機收損失是再生稻推廣所必須解決的難題。有學者認為,低樁再生稻栽培新技術為再生稻生產開辟了一條新途徑。頭季稻機械收割后蓄留低位巢再生,可顯著減少機收損失,實現1次栽種、2次機械收獲,顯著降低了勞動強度,同時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種稻效益[2]。
二是試驗中發現,同一熟期品種,收割遲早與出苗多少以及再生季生育期長短關系不大[3],但收割時受環境條件影響明顯。例如試驗區保護行中的Y兩優9918比小區中的推遲11 d收割,收割前幾天遭遇降雨,收割時田間濕度大,故其再生苗發苗快而齊,抽穗期與小區中的相差不大,再生季產量達214.5 kg/667m2,比小區再生季產量(158.9 kg/667m2)高出55.6 kg/667m2。由此可見,再生季發苗情況受環境影響顯著,值得在今后的研究中重點關注。
參考文獻:
[1] 龔志宏. 柳州山區“超級稻再生稻油菜”栽培模式技術的研究和應用[D]. 南寧:廣西大學,2012.
[2] 黃水明. 機收低樁再生稻栽培技術研究[D]. 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0.
[3] 柳開樓,秦江濤,張 斌. 播種期對輕簡栽培方式再生稻源庫關系的影響[J]. 土壤,2012, 44(4):68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