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通過對耒陽市油菜種植規模逐漸擴大、油菜品種不斷優化、全程機械化開始起步和菜籽油供需缺口明顯的生產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指出目前耒陽市油菜產業存在單產水平低、機械化程度不高和加工利用落后等問題,并針對當前油菜生產現狀,提出了多渠道多形式加大資金投入、引進優良品種及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提升油菜籽加工產業化程度和拓展油菜產業開發增收能力等有效對策和措施,為耒陽油菜產業發展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關鍵詞:油菜產業;現狀;發展對策;耒陽市
中圖分類號:S56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10-0120-03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Oilseed Rape Industry in Leiyang City
GU Yun-song1,LIU Gong-hua2,LEI Cha-xiang3,JIANG Guo-yun4,TAO Xin-ji1,XIAO Cong-hui1
(1. Leiyang Bureau of Agriculture, Leiyang 421800, PRC; 2. Liangyuan Township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tation of Leiyang City,
Leiyang 421819, PRC; 3. Zheqiao Tow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tation of Leiyang City, Leiyang 421841, PRC;
4. Yongji Tow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tation of Leiyang City, Leiyang 421849, PRC)
Abstra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ilseed rape industry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planting scale of oilseed rape was gradually expanded, the variety of oilseed rape was continuously optimized, the whole mechanization was started, and the demand-supply gap was obvious. It points out that the oilseed rape industry in Leiyang City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yield per unit area, low degree of mechanization, backward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and so on.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rapeseed production, proposing the multi-channel form, such as more funds should be increased, the introduction of good varieties and advanced applicable technology, the promotion of canola fully mechan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crease rapeseed industry development ability so forth, providing scientific decision for Leiyang rapeseed industry development.
Key words: oilseed rape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Leiyang
油菜是耒陽傳統優勢作物,是耒陽第一大油料作物和種植面積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農作物。耒陽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溫、光、水資源豐富,且與油菜生產匹配較好,是國家長江流域優質油菜優勢產區,是湖南省20個油料生產與產業大縣之一[1]。耒陽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油菜生產,油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近年來,油菜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31×103 hm2以上,占農作物種植面積約20%,基本實現了“一鄉一品”或“多鄉一品”的區域化布局、基地化種植。油菜產量水平低、自給率不足、機械化程度低、加工利用落后等問題是耒陽油菜產業發展的軟肋。筆者從確保耒陽食用油安全、促進產業興旺的角度出發,結合耒陽油菜產業發展規劃,系統分析了耒陽油菜生產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
1 耒陽市油菜生產現狀
1.1 種植規模逐漸擴大
由表1可知,全市2007年油菜播種面積為20.13×103 hm2,到2016年油菜播種面積達到32.73×103 hm2,11 a間播種面積增加12.60×103 hm2,增幅62.59%。油菜播種面積占耒陽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比例從2007年的14.41%上升到2016年的20.70%。總產量從2007年的22 740 t上升到2016年的48 604 t,增加25 864 t,增幅113.74%,年均增長10.34%。近年來,耒陽油菜籽生產總面積和總產量突飛猛進增長,油菜生產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1.2 油菜品種不斷優化
2007~2017年,連續11 a每年耒陽市財政投入專項資金,通過政府采購優質雜交油菜種子和硼肥,免費發放給農民種植,此舉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也給油菜品種優化創造了便利的條件。2017年政府采購10種優質雜交油菜種子共60萬包(每包100 g,育苗移栽可種大田667 m2),硼肥10萬包。當前,耒陽市以湘雜油188、湘雜油199、湘雜油518、湘雜油553、湘雜油753和湘雜油763等湘雜油系列品種為代表的雙低優質油菜覆蓋率和品種雜交化率均達100%,初步實現“一鄉一品”或“幾鄉一品”的區域化布局。
1.3 全程機械化開始起步
由于歷史原因,受產業技術瓶頸約束,耒陽油菜生產習慣采用傳統的生產方式,全程機械化生產程度不高,機械化作業水平遠低于水稻等作物[2]。除整地使用機械外,直播、移栽、病蟲草害防治、管理和收獲等環節仍主要依靠人工勞力為主。農戶種植油菜用工多、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高,影響了種植效益。近年來,隨著油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油菜種植大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人們對機械化作業顯得尤為迫切。2013年耒陽開始引進油菜淺耕直播聯合播種機,2014年開始引進油菜聯合收獲機和分段式收割機,2016年試引進無人植保機飛防油菜病蟲害,耒陽市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開始起步。
1.4 菜籽油供需缺口明顯
耒陽菜籽油供需缺口明顯,近年來不僅沒有對外輸出過油菜籽及菜籽油,而且對內菜籽油供不應求。2016年耒陽市常住人口117.2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8.58萬人,鄉村人口58.64萬人。按城鎮居民每人每年需食用油19.27 kg、鄉村居民每人每年需16.18 kg計算[3],耒陽食用油年消費量為2 077.63萬kg,按菜籽油占耒陽食用油消費90%計算,菜籽油年消費量為1 869.87 萬kg。當年,耒陽油菜籽產量48 604 t,按照35%的出油率計算,菜籽油總產1 701.14萬kg,缺口達168.73萬kg,自給率為90.98%。
2 耒陽市油菜產業存在的問題
2.1 單產水平較低
由于耒陽油菜生產以一家一戶分散種植為主,主要目的是滿足家庭日常食用油的需要,農戶一直沿用傳統的種植方式和技術,種植規模小,生產投入少,管理方式粗放,技術到位率低。盡管近幾年耒陽的油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水平也在逐漸提高,但與湖南省平均水平比較,單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由表1可知,2007~2016年間,2007年單產最低,只有75.30 kg/667m2,2011年單產最高為102.03 kg/667m2,其次是2015年,單產為102.00 kg/667m2,第三是2010年,單產為101.00 kg/667m2,其他年份單產都不足100 kg/667m2。2016年單產為99.00 kg/667m2,比同期湖南省平均水平低8.42 kg/667m2,比同期湖北省平均水平低41.02 kg/667m2。
2.2 機械化程度不高
受勞動力供給限制,耒陽油菜種植主要以直播為主。據調查統計,2017年耒陽油菜種植全程機械化面積1.25×103 hm2,占油菜種植面積3.82%;育苗移栽面積12.76×103 hm2,占油菜種植面積39.0%;直播油菜面積19.97×103 hm2,占61.0%。機耕率、機播率、機防率和機收率分別為84.4%、8.6%、2.8%和3.8%。耒陽市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程度普遍不高,特別是機防、機收方面機械化程度較低,種植效益不如水稻,嚴重影響了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種植大戶普遍不愿意在油菜機械上增加資金投入。油菜機械化收獲一直是制約油菜生產的主要瓶頸[4]。
2.3 加工利用落后
耒陽油菜籽多自產自銷,缺少知名的菜籽油品牌。全市最大的油菜籽加工企業——耒陽市食康糧油有限公司,年加工油菜籽能力不足1 000 t。耒陽油菜籽主要還是以家庭小作坊初級加工為主,全市油菜籽加工小作坊超過380個,其加工的油菜籽約占全市總量的90%。這些加工作坊生產技術落后,加工規模小,壓榨工藝水平低,只能生產毛油和菜餅,加工檔次低,產品質量不高,油菜籽加工僅停留在初級加工階段,不具備開發高新產品的能力,耒陽的油菜資源優勢沒有得到有效發揮,不能轉化為經濟效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強,不能形成有影響的品牌,產業帶動能力弱。在耒陽,油菜籽加工利用處于落后地位,菜籽加工企業的現狀小而不規范,加工、銷售處于無序狀態,產業鏈條短,通過加工來增值的效率不高,油菜的綜合生產價值得不到提升。
3 耒陽市油菜產業發展的對策
3.1 多渠道多形式加大資金投入
一是認真落實國家油料生產扶持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加強油菜籽生產保護區建設和管護工作,穩定油菜植面積,保持種植收益在合理水平,努力提高單產[5];二是用好國家產油大縣項目獎勵資金,充分發揮獎勵資金促進油料生產發展的激勵作用。積極推進油料生產政策性保險,鼓勵和引導農戶投保,增強農民抵御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三是加大耒陽市財政投入力度,本級財政按照1∶1比例及時配套到位;同時繼續對雜交雙低油菜種子和優質硼肥實行“政府采購、免費發放”,實行統一供種,集中連片種植,落實良種補貼政策。
3.2 引進優良品種及先進適用技術
首先要加快引進適合本地種植的高產優質雜交油菜新品種,推進優質油菜生產基地的建設,推動油菜產業化進程。引進早熟、植株矮、株型緊湊、分枝短、抗倒伏、抗裂角以及適合機械化收獲的油菜品種。其次要積極推廣新技術,重點示范推廣雜交雙低優質油菜規范化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先進適用配套技術。農技推廣部門要加強油菜種植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加大對油菜種植大戶、合作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訓力度,種植大戶要提高其經營管理水平,優化品種、種植技術和農機具的組合。
3.3 推廣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
油菜全程機械化包括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收獲和加工等環節的機械化。其中播種和收獲機械化是關鍵,也是當前示范推廣的重點。為了減輕種植油菜的勞動強度,節省勞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油菜生產規模化,增加油菜生產者的收入,一是充分利用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鼓勵和支持農機大戶購置適合耒陽油菜生產特點的中小型、專用型實用高效農機具,把油菜機耕、機播、機防、機收和機烘等機具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并提高補貼標準;二是應積極推廣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加強油菜生產農機農藝組裝配套技術推廣,大力提升農機專業化服務組織的社會化服務能力,提高油菜生產的綜合機械化水平;三是加快土地有序流轉,促進油菜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在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下,逐步實現油菜生產機耕、機播、機防、機收和機烘全程機械化。
3.4 提升油菜籽加工產業化程度
初加工接近飽和,精深加工嚴重不足是耒陽油菜籽加工的現狀。隨著老百姓膳食結構的改善,植物油消費量會進一步提高,人們對菜籽油需求將會加大,對其品質要求也會更高。要積極發展油菜籽加工龍頭企業與新型經營主體之間的訂單生產,建立適宜企業加工需要的油菜生產基地。針對油菜籽加工能力低下、對油菜生產市場帶動力弱的特點,通過引進、培育、扶持環保、高效、低耗油菜籽規模精深加工企業,改良現有生產工藝與設備,提高加工水平和菜籽油質量,建立和提高菜籽油產品品牌知名度、影響力、市場占有率;延伸產業鏈,充分開發和利用油菜副產品(如菜籽油餅粕[6]),提高產業附加值;加強菜籽油品牌的打造,形成品牌效應,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以加工來帶動耒陽市油菜生產健康發展。
3.5 拓展油菜產業開發增收能力
積極拓展油菜產業多元化開發,增加油菜生產附加值。一是要適當發展薹油兩用型油菜。油菜菜薹口感好、食味佳、營養豐富,有較高的開發價值。在靠近城郊和以蔬菜生產為主的鄉鎮發展薹油兩用油菜,當主薹高達到30 cm時,人工摘薹,摘薹長度約為15 cm,菜薹市場價約5.0元/kg,平均收入約500元/667m2,發展采菜薹收菜籽的“一種雙收”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油菜種植的綜合效益。二是要大力發展花用油菜。油菜花序為總狀無限花序,花期長達20~30 d,花色鮮艷,成片種植具有很高的休閑觀光價值。耒陽油菜花資源豐富,在旅游開發上,要人為錯開花期,避免油菜花期過于集中,同時要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拓展農業觀光旅游、農事活動體驗、農耕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引進不同花色、不同葉色的油菜品種,發展以油菜花觀賞為主的創意農業,開展以游千年古鎮、賞油菜花、嘗特色土菜等為主題的休閑觀光游[7],打造油菜花節品牌,加強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建設,讓更多游客觀賞油菜花海,帶動當地農家樂、農事體驗、果品采摘等休閑農業,延伸油菜產業鏈,增加休閑農業收入,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 范連益,李年正,王同華,等. 湖南油菜生產現狀及產業發展前景調研[J]. 湖南農業科學,2018,(4):92-97.
[2] 田 豐,朱飛翔,周安興. 湖南油菜生產的發展趨勢與策略[J]. 湖南農業科學,2010,(17):99-101.
[3] 閔 銳,盛 欣,王慧青. 湖南省油菜產業發展現狀、制約因素及路徑選擇[J]. 湖北農業科學,2016,(23):6091-6095.
[4] 黃正強,饒宏海,黎官軍. 南鄭縣油菜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 基層農技推廣,2017,(12):95-97.
[5] 文和明,楊永超,農全東,等. 文山州油菜產業的現狀、問題和發展思路[J]. 中國種業,2017,(4):20-22.
[6] 賀才明,谷云松. 油菜規模生產經營[M]. 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
[7] 張 敏,張月華,姚祥坦,等. 嘉興市油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 浙江農業科學,2015,56(10):1590-1592,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