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對湖南地區應用較廣的早稻品種進行早、晚雙季直播試驗。試驗結果顯示,較多的穗數、適中的穗子大小和較高的結實率有利于雙季直播水稻的產量形成。湘早秈6號、湘早秈32號、湘豐早119和惠民2號作早季直播并配套“倒種春”晚季直播茬口搭配合適,產量中等,株型較矮,進行早、晚雙季配套直播的風險相對較小。品種湘豐早119作早、晚雙季直播種植,其生育期合適,株型較矮,產量較高。
關鍵詞:水稻;直播;雙季;風險;評價
中圖分類號:S51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10-0026-0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Risk of Varieties in Hunan Area for Double Season Direct
Seeding Cultivation
LIU Li-cheng,LIU San-xiong,MIN Jun,LI Yong-chao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sha 410125, PRC)
Abstract: Early and late double-season direct seed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early rice varieties widely used in Hun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re panicle number, moderate ear size and higher seed setting rate were beneficial to the yield formation of double-season direct seed rice. Xiangzaoxian No.6, Xiangzaoxian No.32, Xiangfengzao No.119 and Huimin No.2 were suitable for early and late double-season direct seeding, with medium yield and short plant type. The risk of early and late double-season direct seeding was relatively small. Xiangfengzao No.119 was planted directly in early and late seasons. Its growth period was suitable, plant type was shorter and yield was higher.
Key words: rice; direct seeding; double season; risk; evaluation
近年來,農村勞動力的緊張致使具有省工、節本等優勢的水稻直播栽培方式備受青睞,并有擴大發展趨勢[1]。資料顯示,目前湖南北部常德和益陽2個地區直播稻面積已占水稻種植總面積的70%以上,其中南縣雙季晚稻直播面積占雙季晚稻播種面積的70%以上;一季稻的直播面積占一季稻播種面積約95%;早稻直播面積占早稻播種面積的90%以上 [2]。然而,湖南地區現有品種大多是以適宜移栽稻為育種目標育成的,而很多地區把移栽稻品種直接用于直播,導致部分直播種植常出現問題,如由于直播品種生育期較長,晚季后期常遭遇“寒露風”影響,導致減產;還有生產上常用早稻品種以“倒種春”的方式進行晚季直播種植,如對早稻品種的感溫、感光特性不了解,很可能導致生育期延長而貪青晚熟,增加生產風險。研究征集湖南地區應用較廣的早稻品種進行早季直播試驗,并以“倒種春”方式進行晚季配套直播試驗,初步探明各品種在生育期、產量及其構成方面的差異,為湖南水稻直播生產提供實踐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早季供試材料為中早39、陸兩優996、株兩優819、惠民2號、創豐1號、湘豐早119、湘早秈45號、科早345、潭兩優83、湘早秈6號、株兩優729、湘早秈32號、碩豐2號、和湘早秈42號。
晚季供試材料為中早39、惠民2號、碩豐2號、創豐1號、湘豐早119、湘早秈45號、湘早秈6號、湘早秈32號、湘早秈42號、中早35、中佳早26、溫814和中早43。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7年在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水稻試驗基地進行,早晚季試驗在同一塊田地完成。試驗采用撒播方式,早季于4月8日播種,7月19日收獲;晚季于7月21日播種,11月1日收獲。早晚季分別于2葉期進行1次勻苗,撒播密度根據各品種的發芽率折算成5 kg/667m2。采取隨機區組試驗,每個處理3次重復,每小區面積13.0 m2,早、晚季施肥量相同,N 135.0 kg/hm2、P2O5 67.5 kg/hm2、K2O 94.5 kg/hm2。氮肥為尿素,其中基肥40%、苗肥20%、分蘗肥20%、穗肥20%;磷肥為過磷酸鈣,作基肥1次施用;鉀肥為氯化鉀,分基肥(50%)、促花肥(50%)2次施用。其他按照當地常規栽培技術進行管理。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記載每個供試品種的抽穗期和成熟期。于成熟期每小區收0.25 m2稻株考查總有效穗數、每穗總粒數、每穗實粒數、千粒重,計算理論產量。各小區脫粒曬干揚凈后,測定水分后折算成含水量為14%的稻谷重量,計算實際產量。
1.4 數據分析
試驗原始數據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3進行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早季直播各品種的生育期與產量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在直播栽培條件下,中早39的產量較高,實際產量為431.39 kg/667m2,其次是陸兩優996,實際產量為467.69 kg/667m2,產量最低的是湘早秈42號,為336.31 kg/667m2。從產量構成因子來看,結實率對直播產量的影響較大,與實際產量的相關系數為0.30;其次是有效穗數,與實際產量的相關系數為0.27;每穗總粒數與實際產量呈負相關,說明在直播栽培條件下,適當的穗子大小可能有利于產量的提高;結果顯示,湘早秈6號、湘早秈32號、碩豐2號、湘豐早119和惠民2號的生育期較短,而湘早秈6號、湘豐早119和湘早秈32號的結實率分別為88.4%、78.0%和78.2%,說明較短的生育期可促進籽粒正常結實,從而提高結實率,且湘豐早119產量較高。綜上所述,早稻直播應該選擇生育期較短、穗型適中且早生快發性較好的品種,以“多穗數、高結實率”策略奪得高產。試驗初步認為湘早秈6號、湘早秈32號、湘豐早119和惠民2號生育期較短,產量中等,株型較矮,作為早季直播栽培風險相對較小,且湘豐早119和惠民2號產量較高。
2.2 晚季直播各品種的生育期與產量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在雙季晚稻直播栽培條件下,中早35的產量較高,實際產量為392.3 kg/667m2,其次是湘早秈32號,實際產量為392.2 kg/667m2,產量最低的是創豐1號,為315.1 kg/667m2。從產量構成因子來看,有效穗數對雙季晚稻直播產量的影響較大,與實際產量的相關系數為0.53;其次是結實率,與實際產量的相關系數為0.44;每穗總粒數與實際產量呈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32,說明適中的穗粒數有利于雙季晚稻直播產量的形成。從有效穗數來看,惠民2號和湘豐早119較多,分別為350 175和337 669穗/667m2,說明這2個品種的分蘗能力比較強,具有較好的快發性;而結實率方面,湘早秈6號和湘豐早119優勢明顯,分別為92.6%和88.4%,說明這2個品種的生育期合適,籽粒充實度較好;中早35取得較高產量,得力于較多的有效穗、合適的穗粒數、較高的結實率和良好的籽粒充實度。綜上所述,雙季晚稻直播應該以“攻穗數”為重點,控制好品種生育期,確保結實率,從而取得較好產量。從試驗結果來看,湘豐早119、碩豐2號、湘早秈6號、湘早秈32號和惠民2號的生育期較短,產量中等,株型較矮,作為晚季直播栽培風險相對較小,且湘豐早119和碩豐2號這2個品種始穗、成熟較早,株型較矮,產量較高。
3 結論與討論
在早、晚雙季直播栽培條件下,較多的有效穗有利于水稻的產量形成[3-5],而適中的穗子大小可在適宜穗數的基礎上協調出更多的群體穎花量,并保持較高的結實率[6]。此外,也有研究認為重穗、大穗型品種有利于直播獲得高產[7-8],筆者認為有可能是由于供試品種的熟期和類型所致,同時,不同的直播處理也會導致試驗結果產生差異。從早、晚雙季直播試驗結果來看,湘早秈6號、湘早秈32號、湘豐早119和惠民2號作早季直播并配套“倒種春”晚季直播種植茬口搭配合適,產量中等,生產風險較小。而湘豐早119作早、晚雙季直播種植,生育期合適,株型較矮,產量較高。
參考文獻:
[1] 張 濤,黃秀華,賈 軍. 江淮地區直播稻生產現狀及高產栽培措施[J]. 農業科技通訊, 2008,(4):91-93.
[2] 敖和軍,肖安民,黃 敏,等. 湖南省直播稻生產現狀及發展策略[J]. 中國稻米,2011,17(3):28-31.
[3] 周昌宇,吳慶法. 水稻直播的應用效果、生育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 浙江農業科學,1998,(4):151-153.
[4] 楊志根,顧掌根,余正富. 直播稻高產群體結構探討[J]. 江西農業科技,1998,(2):15- 17.
[5] 楊志根,顧掌根,余正富. 直播早稻的生育特性與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 江西農業科技,1999,(1):11-14.
[6] 錢銀飛,張洪程,李 杰,等. 不同穗型水稻品種直播產量及其群體質量特征的研究[J].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8,30(5):766-772.
[7] 金千瑜,歐陽由男. 我國南方直播稻若干問題及其技術對策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01,17(5):44-48.
[8] 蔡仁祥,曹利豐,王岳鈞. 直播早稻高產途徑探討[J]. 浙江農業學報,1998,10(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