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莊作品中那些朦朧神秘、如夢如幻、形式感極強的筆墨表現,常讓人有“霧里看花花非花”之感。
董小莊是一位有思想、有追求的藝術家,他的藝術創作主張不同于不停地復制固有形式和習慣題材,因而他被人稱為“行而下”的勞作者。他以版畫而著名,但卻并不以此作為藝術涉獵的終點,他旁及并具體實踐過環境藝術、油畫、雕塑、壁桂、裝飾等藝術形式,尤其對藏書票情深一籌。多方位地吸納藝術營養,孕育了他獨特的藝術視覺和藝術才情。
董小莊的水墨畫特征有三:其一,他將傳統筆墨體現在極具現代感的構成模式中,筆鋒酣暢,墨色淋漓,大筆姿肆,雄放之氣直逼眼底;其二,作品風格刪繁就簡,氣暢形約,意筆造形,取象拙,以虛代實,寓意深;其三,氣勢中不失法度,節律中見其精神。從董小莊的水墨畫中我能意識到當代藝術和傳統水墨之間對立的堅冰正在漸漸消解,那種形式互不交融的格局正在被悄悄打破。
面對董小莊的水墨畫,我感受到的是作品中的墨暈、筆力、節奏、張力、音符和合音。書畫藝術是精神產品,欣賞者的體味和創作者的激情同樣重要,二者因作品情感得以溝通,其作品的精神內涵便得以闡釋,審美價值也就相應實現。越是有感染力的作品,越是容易引起欣賞者的共鳴,即便簡筆淡墨,同樣也可以從中體味到其獨具的情愫。好之與知之,亦貴在體味之中。
就藝術表現而言,中國傳統繪畫和西方傳統繪畫屬于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方法。西方傳統繪畫以客觀對象作為描繪主體,以顏色、色調、明暗、形體再現物象,畫家是被動的客體。而中國畫一開始就主張重視表現,強調主觀表現和寫意傳神,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的繪畫理論均說明這一點。因此,中國畫的畫家不能被動地拘泥于對外形的簡單描繪,而是應盡可能地發揮情思和想象,并與物象的內在精神相融合,通過意象加工,創作出動人的藝術形象,達到“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意境。因此,在探索繪畫的多種可能性時,我們應站在開放的立場上來審視和理解。視覺的感觀是作品形式美最為直接的接受者,仔細觀看董小莊的水墨畫便可知,他在對形式美的探索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