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興
【摘 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局下,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深入,工民建行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逐步提高,對居住環境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滲漏問題是嚴重影響工民建工程質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避免或降低滲漏問題成為當前的研究難點之一。為此,論文重點講述了防水防滲技術在屋面、室內、外墻、墻體、廚衛和門窗等處的應用,為工民建行業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Abstract】Under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with the deepening of urbanization, the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also developed rapidly.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higher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the quality of living environment. Leakage proble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serious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How to avoid or reduce leakage become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current research. In view of this, the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waterproof and anti-seepage technology in the roof, interior, exterior wall, wall, kitchen and window and so on, which can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industry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dustry.
【關鍵詞】防水防滲;工民建;應用研究
【Keywords】waterproof and anti-seepage; civi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TU745.5?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10-0139-02
1 引言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和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我國城鎮區域以及農村新型集中居住地的工民建工程數量不斷增加,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逐漸改變,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生活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工民建工程的質量成為當前突出的問題[1-2]。眾所周知,影響建筑工程質量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但滲水問題是工民建工程中普遍存在的常見問題,也是影響工民建工程質量最直觀的因素之一?;诖?,本文以此為研究對象,重點講述了防水防滲技術在工民建施工中的應用。
2 工民建建設中防水防滲技術要點
解決工民建工程中防水防滲問題的主要技術及方法有三個方面:一是加強建設早期的設計論證,在進行工程建設設計的過程中,需結合建設區域的水文地質條件等,制定出合理的建設方案,如在設計時需考慮建設區域的泛水高度、窗臺的坡度、滴水槽的位置、墻體材質、結構性防水設計等,在不同的區域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防水防滲設計;二是確保施工過程中所采用的防水防滲材料必須滿足工民建工程設計施工質量的要求,在施工之前需對防水防滲材料進行抽樣調查,杜絕偽劣產品投入使用,施工過程中定期抽樣檢查,從根源上解決防水防滲問題。三是確保施工工藝滿足相應設計文件、規范要求。防水施工前必須對所有實操人員進行現場專項技術交底,按設計要求做好施工樣板,實現完整、可視性現場技術交底工作。
3 防水防滲技術在工民建施工中的應用
工民建工程中滲漏問題無外乎屋面、室內、外墻、墻體、廚衛和門窗等幾個方面,也是建筑工程中比較常見的滲漏問題,為此,本文針對不同的部位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講述了常用的防水防滲技術方法。
3.1 屋面及室內防水防滲技術
屋面及室內滲水是影響建筑工程質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充分注意天氣變化情況,避免在雨中施工。由于施工常用的黏合材料為水泥砂漿、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上述材料均屬于水硬性材料,如果在雨水中施工,就會破壞混凝土的配置比例,導致失去材料本身的防水防滲特性。此外,在施工建設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排水系統的建設,以便于及時排掉積水、避免工程本身長期處于積水浸泡狀態。在施工之前,要全面檢查并處理墻面,對于不平整的墻面進行修復處理。在施工完成后,要對屋面結構進行嚴格的養護處理,確保屋面結構自防水防滲性能質量達標。
3.2 外墻防水防滲技術
外墻的滲水問題比較常見,是主體結構中滲漏的重要部位之一。在工民建施工過程中,外墻的砌筑灰縫、粉刷層難以達到設計施工的要求,其解決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注意小砌塊使用部位及施工方法。
灰砂磚等小塊磚具有較強的收縮性,如施工過程中處理不當,容易形成裂縫、通縫,產生滲漏隱患。在建設施工過程中,小砌塊必須達到出廠齡期、尺寸、強度等標準要求,在小砌塊投入使用之前,按施工要求提前灑水浸潤備用,避免砌塊過于干燥,上墻后快速吸收水泥砂漿中的水分,造成干縮裂縫,影響防水防滲的目的[3]。此外,小砌塊一般不能與其他的墻體材料混合使用,這是由于不同的墻體材料收縮性能大相徑庭,會引發墻體裂縫現象。
第二,混凝土墻面的防水防滲。
一些較為高端的樓盤,其主體工程樓棟的外墻結構整體采用鋼筋混凝土設計,預先留出窗戶、門洞口、設備孔洞等預留預埋工作,即采用整體現澆結構。
結構防水的方法要從工程設計的源頭抓起。上層結構鋼筋施工前,本層混凝土結構面層必須采取表面鑿毛,清理干凈表層浮漿以及松動的混凝土石子并沖水清洗,確保新舊混凝土緊密連接在一起。結構混凝土采用商品預拌混凝土,每一車進場的材料必須按要求檢查其出廠證明,確認是否為本工程本部位所需要的強度、防滲漏等級,卸貨時檢查坍落度等方面,如發生貨不對板的情況必須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補救措施。
3.3 墻體破裂的防水防滲
裂縫是工民建工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之一,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無一例外裂縫會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滲漏,因此,減少墻體的裂縫可以有效實現防水防滲的目的。
導致墻體出現裂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不合理的設計、基層的土質問題,引發不均勻沉降導致裂縫產生。其次建筑材質本身的原因,有些建筑材料對溫度變化較為敏感,容易造成因熱脹冷縮而產生裂縫。另外,施工工藝操作不當也會造成裂縫產生,留下滲漏隱患。而在混凝土澆筑施工作業時,適當添加一定的添加劑,可以有效減少對混凝土的破壞,間接實現防水防滲的目的。
3.4 廚衛的防水防滲
廚衛出現滲漏是工民建工程中常見的問題,也是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廚衛是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區域,若廚衛發生滲漏問題,將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因此,廚房、衛生間除了結構自防水外,一般增設多道防水,并輔以構造措施。導致廚衛出現滲漏的原因一般是因各類管道破壞、開裂等破壞了防水層而造成的。廚衛的滲漏,對臥室及客廳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廚房、衛生間地面的設計標高低于臥室和客廳地面,并且地漏口周邊需設計成喇叭口形狀,比周圍的地面略低,有利于排水。此外,廚房、衛生間是用水最多的區域,在施工抹灰過程中,一般要加入一定劑量的防水粉,并對混凝土進行嚴格澆筑。
3.5 門窗的防水防滲
門窗是室內采光通風的重要通道,現階段的大多數工民建工程為了實現更好的采光效果,盡可能將窗戶的面積擴大,俗稱落地窗,而門窗口的部位也是相對容易發生滲漏現象的區域,因此,在施工過程中一般采用防水砂漿對門窗口進行嚴密塞縫,刷防水材料,再做飾面層粉刷。此外,門窗口的銜接對防水防滲至關重要,通??刹捎脧椥圆牧蠈⑵淝秾崳绕涫谴岸垂濣c等區域,一般采用構造防水處理。為了更好地實現門窗的防水防滲效果,可以采用分層填堵處理,盡可能將縫隙、空隙等充填滿,并對其進行相應的檢查和補修。在進行涂料施工時,在涂料中一般添加具有防水性能的材料,窗臺外側設5%~10%坡度,利于雨天迅速排水。
4 結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工民建工程中防水防滲效果直接影響著建筑工程的質量,也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在建設過程中應加強防水防滲的防治工作。因此,如何解決好防水防滲問題成為工民建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的難點問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新型的建筑材料也相繼問世,加之防水防滲技術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增強了工民建工程的防水性能,進而提高了工民建工程的整體質量。就我國目前階段而言,工民建工程中的滲漏問題仍然是制約工民建工程質量的重要因素,所以研究如何更好地解決防水防滲問題仍然是當前必須解決的問題。鑒于此,本文以工民建工程中的滲漏問題為研究對象,講述了常見的廚衛、墻面、外墻等部位的防水防滲技術,為行業內的防水防滲技術發展提供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陳亞海.工民建施工中防水防滲技術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25):256.
【2】陳從榮.淺談工民建施工中防水防滲技術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27):27-28.
【3】孫學敏.試析工民建施工中防水防滲技術的應用[J/OL].中國戰略新興產業:1-3[2018-07-09].https://doi.org/10.19474/j.cnki.10-1156/f.003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