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龍艷
高考,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高考制度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完善改革,2014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浙江、上海率先成為全國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市,2017年這兩個地區的考生已經完成了第一次新高考。第二批試點于2017年在北京、山東、天津、海南四個省市啟動,2020年高考時,這些地區的考生將參加改革后的首次統一高考。作為第二批高考改革試點省市,8月23日《北京市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發布,北京新高考方案落地。北京市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期待到2020年,初步建立符合首都教育實際的現代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公平公正的高校考試招生模式。
兩依據一參考
新的高考方案在考試內容和錄取方案上,均有較大調整。其中最受關注的是自2020年起,北京統一高考科目調整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不分文理科,每門科目滿分150分,總分450分。也是從2020年起,統招錄取將采用“兩依據、一參考”模式,即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成績和考生選考的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作為依據,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考生。
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包括“6選3”的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和13個科目的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考試成績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等級性考試每學年組織1次,安排在每年的6月,考試對象僅限當年參加本市統一高考的考生,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中自主選擇參加3門考試科目,學生拿到的6選3等級考試分不再是卷面分而是等級賦分。2020年6月將進行首次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在合格性考試中,各科目考試分散在高中三年,學生可以根據學習情況和自身實際選擇學業水平考試各科目的考試時間。合格性考試成績合格是參加對應科目等級性考試的前提,即合格性考試成績合格,才能選擇參加對應科目等級性考試。合格性考試包含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13個科目。據了解,2018年北京首次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已于6月30日—7月2日進行,一共開考8個學科,分別為語文、數學、外語、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
“一參考”即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據了解,綜合素質評價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思想品德、學業成就、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中及時、客觀記錄反映學生綜合素質主要方面的具體活動,收集相關事實材料,形成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提供給高校作為招生參考,擇優錄取考生。北京市教委發展規劃處處長姚林修解釋,綜合素質評價錄取試點,是未來想探索的一種利用綜合素質評價從“選分”到“選人”的一個小規模的試點項目。也就是說,未來會選擇很少的學校,拿出少量計劃來進行試點,以能在選拔人才的途徑上進一步拓寬,這部分數量比較小,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還是要走統一高考錄取這一渠道。
一本與二本合并
2017年,本市已經把本科二批、三批合并為本科二批。本科二批、三批的合并,對學校和學生都產生了很積極的影響。根據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北京市擬于2019年將本科一批與本科二批合并為本科普通批,合并以后所有本科院校都在一個平臺上進行招生,考生面向所有學校填報志愿。姚林修認為,將本科一批與本科二批合并為本科普通批這一舉措可以促進高校進一步加強內涵建設,提高學科專業優勢,有的學校某個專業很好,便可以跨越批次招到很好的學生。將重點學科專業優勢顯現出來,有助于招到優質的生源,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使得部分高校在優勢學科、特色學科得到進一步強化。
專家表示,合并后所有本科院校站在同一起跑線招生,具有特色專業的學校招生分數可能看漲,一本線上下考生所受影響最大;在填報志愿時,考生還是要多參考自己成績排名。計橋高考志愿研究院院長趙京分析,原來二本成績已經在一本線上的學校,錄取分數線可能會有一定漲幅;某些二本專業成績沒有在一本線上,但是專業比較有特色的學校,相較于往年分數也可能會有一定增長。此外,一本二本同時招生的學校,二本的專業分數線有可能增長。業內人士分析,合并批次對考生總體錄取難度和錄取結果沒有影響。不過,趙京特別提到,相對來說,處于往年一本線附近,略高于或者略低于一本線位置的考生,其能夠錄取的學校與填報志愿的技巧有一定關系:往年由于一本線的硬性“界限”作用,略高于一本線的考生,只要志愿填報盡量保守低報,相對來說較容易被一所一本線附近的一本高校錄取;而往年略低于一本線的考生,則沒有被一本學校錄取的可能。一本二本合并后,原一本線這個“界限”不存在了,略高于一本線的考生志愿填報不好就極有可能落到原二本高校,而略低于一本線的考生志愿填報恰當則可能被原一本學校錄取。
值得提醒的是,合并后依然實行考后知分填報志愿。因此,成績排名依然是考生志愿填報的重要參考。2019年將本科一、二批次合并為本科普通批這一政策也讓高等學校的教學有了新的安排。高等院校可根據辦學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中,分專業(類)自主提出選考科目范圍,并提前向社會公布。這一變化意味著在學生從以前考后被動選專業,變成從高一開始就要對未來高考所考的學校、專業進行提前規劃。
此外,新的高考方案中明確英語學科考核點發生變化,英語學科增加口語考核,采用“人機對話”考核形式,更注重英語的核心素養考核,人機對話要求語音發音更標準。從2017年起,英語聽力分值30分,采用計算機化考試,與統考筆試分離,一年兩次考試,取聽力最高成績與筆試成績一同組成英語科目成績計入高考總分。從2021年起,英語增加口語考試,口語加聽力考試共計50分,英語科目總分值不變。新的英語考核點對現有的英語教學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將得到進一步重視,以后學生的英語能力將更加注重“聽”和“說”。
今后,北京將充分借鑒其他省份的經驗,在部分高校探索開展綜合評價錄取模式改革試點,綜合評價錄取依據統一高考成績、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面試成績、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進行錄取,高考成績占比原則上不低于總成績的60%。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試點院校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