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婷婷
“幼有所育”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2003-2016年,北京市0~3歲常住人口由33.06萬人增長到76.91萬人,增長了1.33倍。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以及社會對早期教育認識的提高,居民對兒童托幼服務需求日漸強烈,北京市托幼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進一步凸顯。
托幼服務有效供給不足
2001年北京市開始實施《學前教育條例》,提倡和支持開展3周歲以下嬰幼兒的早期教育。2002年以來,北京推進社區兒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建設,依托社區先后建立了300多個市級社區兒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早期教育活動。實施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發展300多個市級社,開展嬰幼兒家長培訓和親子教育服務,普及科學育兒知識。此外,民辦幼兒園、早教中心和培訓機構快速發展,承擔了一部分托幼服務的功能。
根據洪秀敏《“全面二孩”政策下北京市0~3 歲人口增長預測及公共服務政策訴求研究》,從北京市居民需求來看,有64.1%的家庭希望孩子“在3歲之前接受早期教育”,34.9%的家庭希望孩子能上“幼兒園親子班”,21.2%的家庭希望能提供“離家近、有資質的幼兒看護點”,20%的家庭希望能提供“社區公共早教”,14%的家庭希望去“比較出名的早教中心和機構”。
從北京市托幼服務的供給來看,一是公立、福利托幼機構嚴重萎縮。隨著20世紀90年代國企改革深入,企業逐漸剝離社會職能,許多街道幼兒園、企事業單位托兒所因投入不足,負擔過重而撤銷。再加上出生人口的下降等因素,北京市幼兒園和托兒所的數量減少了2/3。過去部分公立幼兒園中設置了小小班、托班或親子班招收3歲以下的兒童,承擔了一部分托幼服務功能。然而,近年人口出現波段性生育高峰,流動人口快速增長,3~6歲入園名額緊張,不少公立幼兒園取消了托班或親子班,托幼服務資源愈加匱乏。二是托幼機構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部分機構收費較高,能同時提供托幼照料和教育服務的機構少,難以滿足家庭、尤其是雙職工家庭的托幼需求。
幼兒托育服務缺乏發展規劃和行業規范標準。社會主體舉辦托幼服務門檻較高,缺少政策支持。在市場上,提供托幼服務的早教公司和托幼機構,大多僅持有“教育咨詢”的工商營業執照,其針對嬰幼兒提供的教育缺少監管和行業標準。一些托幼機構,其場地、衛生、消防等存在安全隱患。個別機構管理不善,出現虐童事件,造成較為嚴重的社會影響。
托幼服務從業人員良莠不齊,接受過兒童早期發展知識和訓練的保健員、保育員、營養員等相關從業人員較為缺乏。專門針對0~3歲嬰幼兒設置的早期教育專業很少,學前??苹虮究飘厴I的學生在學校中往往側重對幼兒教育的系統學習,缺乏專業訓練。此外,托幼服務從業人員地位較低、壓力巨大、待遇不高,缺乏晉升通道和發展空間,對人才缺乏就業吸引力。
托幼服務國內外經驗借鑒
從國際上看,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托幼服務發展,把托幼服務視為政府責任的一部分。一些國家在完善托幼服務,加強監管方面采取了許多措施。總體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大資金投入;二是制定規劃和法規,嚴格機構設立標準,科學設置課程;三是鼓勵企業和家庭、社區廣泛參與,提供多樣化服務;四是加強托幼服務監管審查,嚴格審查私立托幼機構的資質,建立問責機制,向公眾提供監測結果,對服務人員設立嚴格的標準門檻及實施背景調查,對虐童行為嚴格懲處。
從國內來看,上海、南京等地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主要經驗有:一是建立健全托幼管理和政策體系。早在2006年,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民辦早期教養服務機構管理規定》,對民辦早期教養機構的舉辦者、設置條件和申辦程序等做出了明確規定。南京市出臺了0~3歲嬰幼兒早期教養機構和保育機構的設置管理辦法,明確了早教機構、保育機構的主管單位及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2018年,上海市制定了《關于促進和加強北京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及《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機構設置標準》,探索構建“政府引導、家庭為主、多方參與”的托幼服務體系。二是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新建社區幼兒托管點。上海市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專業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幼兒托管點的運營管理。
提升有效供給之策
加強政策保障,完善托幼服務體系建設。一是盡快制定托幼服務發展規劃和配套政策法規。出臺托幼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和托幼服務機構設置管理辦法。二是建立托幼服務投入保障機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設置托班。支持社區利用便民服務綜合體、騰退空間設立小規模托幼服務點,為家庭就近提供托幼服務。三是引導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托幼服務體系建設。在資金、場地、人員等方面對托幼機構實施補貼與優惠。四是發揮政府托底保障作用,為低收入家庭、多子女等家庭提供托幼服務支持。
完善監管體系,促進托幼服務健康發展。一是建立健全托幼服務管理體系。加強部門協作與信息共享,共同研究制定托幼服務的重要規劃、重大政策。二是完善托幼服務安全監管體系。加強安防監控系統建設,實現托幼機構監控全覆蓋。三是健全托幼服務監督管理體系。建立市-區-街道(鄉鎮)托幼服務綜合監管平臺,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加大對托幼服務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四是建立誠信評價檔案,加強行業自律與行業建設。公開托幼機構的違法信息。建立托幼服務從業人員的黑名單制度。五是加強違法違規行為懲處力度。對虐童等行為實施零容忍。對于涉案機構勒令關閉、退出市場。
加強托幼服務師資隊伍建設。一是擴大幼兒保健、學前教育等相關專業招生規模,增加托幼服務人才培養及供給。二是吸納一批具有一定學歷和幼兒撫育經驗的全職媽媽,經專業培訓后加入社區托幼服務隊伍。三是嚴格規范托幼服務相關崗位的職業資格準入管理,加強人員背景調查、崗前培訓、考試考核、持證上崗。四是暢通托幼人才發展通道,建立完善托幼人才技能評級和相應待遇體系,提高托幼服務人才薪酬福利。
(作者單位:北京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