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2016年,中國在擔任G20輪值主席國期間,就貿易、投資及投資便利化談判的非約束性指導原則成立了新的工作組,并于2016年9月杭州峰會上獲得了G20集團領導人們的一致認同。在2017年12月的布宜諾斯艾利斯部長級會議上,成員對投資便利化進行了充分的討論,發表了關于投資便利化發展的聯合部長級聲明,呼吁成員就投資便利化發展的多邊框架的構建進行結構性討論。
當前,國際投資體制處于零散狀態,大致上存在著超過3300個雙邊投資條約,因此WTO是當前進行國際投資便利化談判的最佳平臺。首先,WTO成員們可以考慮修改現有的WTO協定,將目前正在實施的《貿易便利化協定》延伸擴大至投資領域,從而使之成為《投資和貿易便利化協定》。可通過對《貿易便利化協定》的解釋,或者通過修訂《貿易便利化協定》中的投資模塊得以實現。為進一步探討這一選擇,可以設立貿易便利化委員會的附屬機構,就如何將投資模塊作為《貿易便利化協定》的一部分進行咨詢,也可以考慮修改《服務貿易總協定》的商業存在條款。其次,構建單獨的可持續投資便利化協議,并以此作為《貿易便利化協定》的補充,側重于鼓勵對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外國直接投資流入的實踐途徑。
在WTO中推行諸邊協定有兩種選擇。一是關鍵多數協定:先由一部分WTO成員在未取得所有WTO成員一致同意的情況下開展談判。承諾只適用于談判成員,而利益必須以最惠國待遇為基礎擴展到所有WTO成員。在此方面可參照《信息技術協定》。二是諸邊協定:在非最惠國待遇基礎上進行有談判意愿的談判成員間的多邊協議。只有在所有有談判意愿的成員一致同意進行此類談判時,才能選擇這條路線。這種做法的風險在于,許多非成員們可能對后期才可加入協定存在擔憂,因而可能尋求削弱協定的目標水平以達成共識。此方面可參照目前的《服務貿易協定》。
由于WTO成員在投資便利化談判上很可能無法達成一致。作為當前國際投資重要的輸出國和輸入國,我國可以從諸邊路線入手。雖然WTO呼吁成員們開始就投資便利化多邊框架的發展進行結構性討論,但具體協定的談判并沒有實質性進展。
當前,我國正面臨復雜的國際經貿投資環境,一方面,需要我國與WTO主要成員的貿易霸凌主義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另一方面,與WTO成員的貿易摩擦要求我國勢必在WTO框架內采取必要行動,堅持以開放促改革,通過擴大開放化解對方對我國發起的不利貿易措施,同時化解我國因反擊對方而對本國經濟造成的不利影響。
編輯|王秋蓉 qiurong.wang@wtoguide.net
成帥華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