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朝陽
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針對某種具體化的社會研究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引導功能,它不但完全區別于以往的社會科學方法論,同樣區別于普通哲學方法論所包含的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是以全面傳承社會科學方法論已有的研究為基石,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核心,經過充分結合以往社會科學方法論當中所涉及到的自然科學方法論與人文科學方法論、整體主義以及個人主義等所創建起來的。
在我國,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指引著中國共產黨走正確路線的思想理論基礎,其所包含的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本文就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建構進行深入研究。
一、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概述
馬克思主義涵蓋了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是方法論與世界觀的相對統一。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能夠處理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比較重要的關系問題,例如:個體與群體間的關系、客體和主體間的關系以及民族歷史與世界歷史間的關系等。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在處理社會問題的時候,具有很多種方式。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是完整的理論結構中的一個分支,具備一定的創造性、開拓性及開放性,所以此方法論在不斷進步的環節里面,會充分吸收和參考人類在逐漸發展的過程中所創新出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二、社會科學方法論的特征
第一,社會科學方法論具備一定的實證性。社會科學方法論高度關注經驗事實在某個具體的社會科學研究環節所發揮出的基本作用,社會科學研究所獲得的結論需經過嚴格的驗證。第二,社會科學方法論具備一定的價值性。此處所涉及到的價值性大多是人們自身的價值觀對某個研究環節的研究對象、研究渠道以及研究方式等所產生的影響。社會科學方法論所提倡的是以經驗事實為基石,經過大量相關的推理論證以獲得對于某種社會現象具體化的闡述。
三、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建構
歷史唯物主義是當前人們了解與摸索社會最為完善、最為合理的方法論,但它僅僅是一類普通性的哲學方法論,并非具體化的社會科學方法論。社會科學方法論是一類非常具體的方法論,其完全區別于歷史唯物主義這種普通性的哲學方法論,而是以歷史唯物主義中所包含的社會歷史觀為重要基石產生的。
社會科學在19世紀中葉正式產生,與此同時,對于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分析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從創建社會科學方法論的角度來看,其研究所得到的成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雖然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是一類整體性的社會科學方法論,但是在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摸索過程中,溫奇及韋伯等專家學者曾嘗試將互相矛盾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比如人文科學方法論與自然科學方法論的互相融合、整體主義與個人主義間的整合等,這對于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創建而言是最為關鍵的理論基礎。
韋伯將認識社會學的方法論看作是因果性闡述和解釋性認識的融合,其中,解釋性認識是一類較為常見的人文科學范疇的方法論,而因果性闡述卻是一種自然科學范疇的方法論。所以,認識社會學的方法論便是一類由自然科學方法論與人文科學方法論相互融合的方法論。隨后,溫奇順著韋伯的研究思維,試圖把自然科學方法論與人文科學方法論充分整合,但他并不像韋伯那般單單拘泥于以方法論而研究方法論,而是將其提升至哲學層面。第一,溫奇針對自然科學方法論與人文科學方法論進行了“外部”與“內部”的劃分,指出了自然科學的實踐驗證的方法論其實是一類外界考察的方法論,而人文科學的認識方法論其實是一類內部的方法論,所以認識需要在內部關聯當中開展。第二,溫奇充分論述了認識與說明之間所存在的密切聯系。他提出認識是說明的終極目標與有效說明的最終成果,但不得誤認為認識僅僅只有在已經有說明的地方才能夠存在。然而,他針對理由邏輯空間和因果空間之間所存在的聯系進行的闡述依然不清晰。
四、結語
總而言之,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對于社會研究而言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當前人們所要創建的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其實正是整個社會科學方法論發展歷程中最為獨立、合理且完善的社會科學方法論,通過其指引相應的社會科學研究,必然會促進社會科學研究以及整個社會科學又好又快發展。
【本文系浙江理工大學2018年度校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項目(SJJD1807)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