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衛華
摘 要:針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分析,主要從創設情境教學、挖掘歷史教材、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幾個方面,進行有效評價。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家國情懷教育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提出了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而且還需要展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教育。尤其是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在中國歷史課堂教學中進行家國情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激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初中歷史教師需要通過創新自身的教學模式,深入發掘歷史教材中的家國情懷素材,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本文針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進行深入分析。
一、創設情境教學,進行家國情懷教育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塑造高尚的靈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1]。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教育,使學生可以展現出自己對家庭和社會以及祖國的擔當和責任。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創設情境教學,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
例如,教師在講解八年級上冊《九一八事變與西安事變》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把一些有關九一八事變的視頻和音樂播放給學生。像《大刀進行曲》的歌曲和影視劇,是獻給二十九軍大刀隊,激勵中華兒女進行抗日活動的。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教學資料給學生創建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情境教學,教師可以聲情并茂地給學生展示歷史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可以在音樂和視頻中體會到歷史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因素,加深對歷史的了解。
二、挖掘歷史教材,進行家國情懷教育
歷史本身具有真實性和客觀性以及科學性的特點[2]。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在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可以傳承我國歷史傳統文化,提升學生對歷史的認識能力,使學生加深對我國歷史的情感升華。在初中歷史教學內容中,有很多推動社會與歷史發展的著名人物,這些人物一般都具有愛國主義情懷。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例如,屈原、霍去病、岳飛、戚繼光、顧炎武、鄭成功、孫中山這些英雄人物都可以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可以通過對歷史教材中這些英雄人物,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
教育。
例如,教師在講解八年級上冊《抗日戰爭的勝利》的時候,可以指引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對本課中的重點與難點進行突破,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反思環節,指引學生思考我國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使學生了解落后就要挨打,想要使民族獨立與發展,就需要具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日本應不應該侵略中國,大部分學生會從道德角度出發來回答,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對我國近代落后的原因進行分析和討論,使學生深刻了解國家落后的結果,這樣可以有效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
再就是教師要深挖歷史教材當中的鄉土歷史進行家國情懷教育。實踐證明,鄉土史資料有時比教科書的文字、數據、圖片更具親和力,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如在講授《鴉片戰爭》時,我特意讓白云區的學生實地參觀三元里紀念館收集資料,在課堂上上臺講述三元里人民抗英故事等,通過課程學習該同學成了“三元里歷史講解員”;又如在學習中日甲午戰爭時,我深挖番禺當地鄧世昌家族流傳故事,學生通過相互交流,感到民族英雄鄧世昌離我們是那樣近,為廣州竟有如此英雄人物而自豪,從他成長的環境與家庭教育背景,從而理解鄧世昌為什么選擇英勇殉國,通過史料認識到甲午海戰期間,無論是廣東水師的艦船,還是廣東籍的海軍軍士,都發揮了應有的抗敵作用。深挖歷史教材中的鄉土歷史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三、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進行家國情懷教育
家國情懷需要學生自主進行構建,不能只憑教師單方面的灌輸,還需要學生自主進行構建[3]。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進行家國情懷學習。教師可以根據歷史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個性特點,通過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有針對性設計教學方案,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多參與課外訪談和志愿服務等實踐性活動,參與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的重要途徑。教師還可以通過當地的文化遺址和博物館等,組織學生到實地親身體驗,在體驗中感受家國情懷,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
情感。
例如,教師在講解八年級上冊《辛亥革命》的時候,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組織學生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進行參觀,使學生可以親身感受烈士的英勇。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引入林覺民的《與妻書》,可以先給學生介紹《與妻書》的創作背景,然后可以指引學生朗讀《與妻書》,最后可以組織學生討論林覺民是個什么樣的人,通過討論學生可以了解林覺民是一個為革命理想獻身的英雄。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積極主動接受家國情懷教育。
總而言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可以使學生對家國情懷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身心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教師需要通過創設情境教學、挖掘歷史教材、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使學生可以成為一個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少年。
參考文獻:
[1]何勇.歷史教學中對學生家國情懷教育的芻議[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1):150.
[2]耿霞.淺論家國情懷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2).
[3]張慶春.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歷史學科教學設計的思考: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下)第19課《北方的民族匯聚》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28):183.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