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著眼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旨在提高學生
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探究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在初中課程體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分別從學校和教師兩個重要主體進行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以提高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一、學校應為綜合實踐活動課提供條件
1.利用資源,建立校外實踐基地
綜合實踐活動多以校外實踐為主,固定的實踐基地是學生定期
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保證,可以為開展實踐活動課程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與社會組織合作,建立固定的校外實踐基地。比如與慈善組織合作,組織學生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還可以進行義演,培養學生的尊老愛老意識;與醫療組織合作,組織學生在醫院周邊向路人發放衛生手冊,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與社會組織對接,建立社會實踐基地,不僅可以給學生提供走近社會、體察社會的機會,還可以保證學生在課外實踐活動中的安全,基本消除校外活動存在的安全隱患。
2.制度支持,打造綜合實踐氛圍
教師是實施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提高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真正在活動中完善人格,學校首先要完善教師的評價制度。活動開展是否順利、學生反映是否良好、活動是否達到德育目標等因素都應納入對教師的考核標準,而不能僅以開展活動的數量作為教師教學貢獻的考核依據,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師評價中來。其次,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可以邀請校內外知名學者開展講座、交流會、論壇等,側重于提高授課教師的理論水平。同時,對于其他學科教師也應定期進行培訓,幫助教師形成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認識,避免知識性學科擠占實踐課的情況發生。
3.深入開發,完善實踐課程體系
在很多中小學,學生的實踐活動課和體育課并無差別,學校單純組織學生到操場進行戶外活動,忽視了實踐活動課的真正含義。開展實踐課教學,學校應該以學科知識為基礎,不斷深入開發,以便完善學生的課程體系。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社區服務”“環境保護”等活動,讓學生走進社區進行環保宣講,或清理社區部分小廣告,或為社區繪制環保宣傳板報。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增強服意識和責任意識。以第二課堂為實踐活動課程的依托,把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緊密結合,豐富和完善初中的課堂體系,形成促進學生“智育”和“德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教師應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展創新性教學
1.了解學生需求,制定指導方案
在開展活動課之前,教師應該全方面了解學生的需求,主要包括學生喜歡的實踐主題、學生喜歡的實踐形式等。因為無論在室內課堂還是戶外實踐課堂,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一切教學活動的設計都應該圍繞學生的需求。在充分了解學生需求之后,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我們需要引導學生自行思考實踐活動的注意事項,實行小組長負責制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變成活動的“參與者”。在活動開展之后由學生總結經驗并反思其中存在的不足,以小組為單位在班中進行匯報,為下次開展活動打下基礎。只有引導學生轉換角色,成為活動的組織者和開展者,才能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2.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參與
初中階段的學生尚不能正確認識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有些學生認為自己的本職是學習,對社會實踐活動有抵觸和抗拒心理。為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認知,我們教師需要在課上向學生講述實踐活動課的意義。在當前考核系統之下,對學生的考評不再僅以智育成績為依據,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也成為考評學生的重要指標。除了強調實踐活動課的重要價值,我們還應該不斷創新活動形式,以便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直接和學生接觸,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意愿,在尊重學生想法的基礎上,教師應和學校及社會相關部門進行溝通,組織學生開展敬老愛老、關愛殘疾人、清潔城市衛生、工廠體驗生活等多種主題、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基本上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
3.加強理論教學,提高學生水平
綜合實踐活動課側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我們不能忽略,理論是指導實踐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教師應該加強理論學習,積極參加學校及教育部門組織的相關教育培訓,學習與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有關的理論知識,將這些知識條理地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以便讓其將理論更好地應用于實踐活動,形成“理論指導實踐—實踐豐富理論”的良好循環格局。在講授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避免“灌輸式”教學,應提高師生互動頻率,加大對學生的指導式、啟發式提問,讓學生在與教師的互動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我們可以邀請相關部門得專家到學校舉辦講座,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為后期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了確保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的有效性和實用性,一方面,需要學校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建立起校外實踐基地;創新制度,營造良好的實踐氛圍;深入開發,完善初中學生的課程體系。另一方面,任課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實踐指導方案;創新實踐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加強理論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海朋.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的創新實踐[J].山西教育(教學),2014(7):50-51.
[2]劉振.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有效指導策略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4.
[3]張曉玲.初中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師生角色定位[J].中學物理,2015,33(24):10-1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