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摘 要:藝術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色彩和音樂的存在點綴了人們的生活。在我國教育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的當今,人們已經充分意識到了人才全面發展與音樂、美術教育之間的關聯性。鑒于此,在教授音樂課時專門整合了美術知識與音樂知識,以期強化學生鑒賞美術和音樂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表現和書法音樂和美術蘊含的藝術內涵。
關鍵詞:音樂與美術;創造力;融合
音樂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具有審美水平的人是音樂教育的主要目標。這從側面告訴我們,普通學校音樂教育歸根結底就是審美教育,即通過音樂教育激發音樂育人的作用,讓學生懂得去發現美、鑒賞美。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推進,新課標要求教育領域走學科綜合路線,美術和音樂都以激發學生興趣為教育目的,使學生具有發現、鑒賞、表現和創造美的能力。動聽的樂曲是流動的畫面,生動的畫面是凝固的音樂,通過畫面,聯想音樂,根據樂曲,表現畫面,美術與音樂相輔相成。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發現,將一些美術元素加入音樂欣賞課堂內,能夠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了解,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一、音樂與美學藝術之創造美
在開展音樂、美術教學活動時,我們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形:音樂課氣氛活躍卻缺乏感染力,美術課安靜卻少了一份活潑。故而,要在維持課堂活躍氛圍的基礎上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散思維、形象思維得到充分的鍛煉,就要找到一種實現美術、音樂課互補的模式,將一些美術元素加入音樂鑒賞教學課程中,讓學生將自己正在欣賞的音樂情景描繪出來。以《說唱臉譜》的鑒賞課為例,先向學生講解中國戲曲里各種臉譜化妝藝術,特別是京劇臉譜,讓學生對臉譜形象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且對花紋百出的臉譜產生濃厚的興趣,之后要求學生畫下自己最喜歡的臉譜,同時播放《說唱臉譜》,學生伴著背景音樂一邊聯想一邊作畫,欣賞課結束之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繪畫的臉譜,試唱《說唱臉譜》,課堂氣氛瞬間被推至高點,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音樂與美學藝術之點線美
泰戈爾說:“韻律仿佛是河岸一般,賦予詩以形式美和特征。”實際上,除了文學之外,任何形式的藝術都是通過節奏和韻律來表達美的,沉浸在音樂世界中的學生會不自主地被其所感染,跟著節奏律動起來,在腦海中生出一幅又一幅美麗的畫面,音樂的節奏和學生身體的律動讓人感受到了濃厚的和諧之美、節奏之美,令人沉醉在美中,久久不能忘懷。律動除了能夠讓學生體會到音樂之美,而且當悠揚、和諧的旋律傳入學生耳朵內時,教師適時地讓學生將自己的感覺繪畫出來,此時學生所畫的圖形一般都有著柔滑、舒展、平穩的線條;若是節奏歡快、速度較快,富有旋律感的音樂傳入學生耳朵時,他們繪制出來的圖案往往都比較夸張。
以上各種形式、內容、風格的音樂律動作品與相應的形體動作結合在一起的教學,能夠有效地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和表現能力,換言之,音樂與美術之間是完全相通的,當音樂旋律傳入學生的耳朵時,就能立即在其腦海內形成相應的畫面,此時讓學生畫下自己對音樂的所感所想,把摸不到、看不到的音樂轉化為生動的圖畫,實現兩個學科的結合。
三、音樂與美學藝術之色彩美
人類通過繪畫認識色彩,對于繪畫藝術而言,色彩相當于是一種表現語言,每種色彩帶給人的感受都不一樣,在繪畫藝術領域,色彩是一種充滿感情的因素。實際上,色彩也是音樂作品的一種元素,是一種典型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的存在就好比是畫圖時所用的畫筆、顏料等,音樂中色彩的變化實際上就是節奏的快慢、旋律的上揚和下行、節奏快慢等。此時,可以播放幾段不同的音樂讓學生欣賞,如舒緩的純音樂、活潑的兒歌、沉重的音樂等。音樂欣賞完畢之后,陳列出一些顏色卡片,要求學生結合自己聽音樂時的所感所想,找出最契合音樂風格的卡片。實踐顯示,節奏密集的音樂,尤其是由切分音符和16分音符組成的音樂,學生都會選暖色系卡片,這樣的音樂令人感到活潑、歡快;而節奏緩慢,旋律舒緩的音樂,學生都會選擇冷色系卡片。相應的,樂曲的情緒還受旋律上行及下行的影響,下行旋律很容易給人一種失落感,上行的旋律則令人感到無限的生命力,前者學生會選擇冷色系卡片,后者則是暖色系卡片。一般而言,人們聽到快節奏的音樂都會產生一種溫暖的感覺,而聽到悠揚的旋律時,情緒往往都漸漸冷卻。作曲者會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融于音樂作品當中,聽者鑒賞音樂的過程中,也會代入自己的感情,所以,鑒賞音樂的過程中,聽者除了要去感受作曲者所描繪的畫面之外,還要根據自己的情感來描繪自己的畫面,音樂中的色彩雖然沒有繪畫的色彩那么直觀,但卻情感飽滿,十分生動。
音樂是心靈與聽覺感官的藝術,而繪畫則是視覺與心靈的藝術。音樂的表現載體為聲音,利用聲音描繪聽覺意向,隨著樂音的傳出表現細微復雜的情感;而繪畫則是充分利用雙手、構圖、色彩、線條物態化心中的構思。通過整合與應用音樂學科與美術學科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審美積極性,為培養學生審美意識、聯想能力、發散思維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在音樂課堂教學內加入美術元素,最大限度地實現二者的審美教育價值,取長補短,使新課程充滿意義。通過充分理解其中的奧妙,能夠有效提升藝術教育的效果,幫助廣大教師摸索到一種更加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將學生真正培養成一個會發現、鑒賞、表現美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管建華.音樂與繪畫[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劉承華.中國音樂的人文閱讀[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3]齊易,張文川.音樂藝術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1.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