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庭教育對孩子具有重要的作用,家長要走出家庭教育誤區,利用好家庭教育優勢,發揮好孩子的特長,給孩子施加良好的影響,更好的給孩子積累一生受用的生活體驗,點亮孩子的未來。
關鍵詞:我;家庭教育;幾點認識
誰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一生下來就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言傳身教就像一面鏡子。所以家庭教育對孩子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她既是基礎教育,也是終身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家庭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出現了很多疑惑:為什么有的孩子學習很好,但動手能力很差?為什么有的孩子多才多藝,但心理素質有這樣那樣的偏差?為什么有的孩子在幼兒園是“乖寶寶”,在家里卻成了“小皇帝”? 下面,我談點自己的幾點認識:
一、家庭教育的誤區
(1)教育觀念比較落后
大多家長認為,孩子在家吃飽穿暖、不生病就可以了,缺乏對孩子教育的權利和教育目的的認識,教育不教育都是家長說了算,把教育子女視為家庭私事,無關緊要;有的家長認為家庭教育是為孩子的前途命運著想,很少和社會大背景聯系一起;也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把自己的喜好強加給孩子,抹殺了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培養。
(2)教育方式過于極端
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溺愛有加和嚴厲過度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將孩子視為天上星,百般寵愛,制約了孩子健康全面的發展;或者特別嚴厲,家長說了算,一切聽從家長安排,家長把自己的喜好強加給孩子,導致了問題孩子的出現。不管哪一種,都是不可行的。
(3)苦難挫折與獨立生存能力教育缺失
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長普遍追求高質量生活,忽視了對孩子中國傳統美德教育和苦難挫折教育,孩子往往無法獲得成長體驗;或者家長大包大攬,不給孩子一點生存能力的鍛煉,孩子無法獲得自理與獨立生存能力的提高,如同一個受人操控的機器。
(4)單親家庭教育問題
單親家庭的孩子,雖不能說是問題孩子,就其家庭教育是不全面的。首先是情感缺失,給孩子造成終身遺憾,無法彌補,其心靈缺陷使孩子容易產生病態心理,行為過于放縱,或者缺乏自制力,更不習慣于社會規范等問題。其次是社會交往,平時缺乏與人溝通,思想狹隘,自私自利,走不出自己的小圈子,直接影響將來的處世能力,難以做到事無巨細。
二、家庭教育的對策
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并不難。家長的言行、潛移默化,那就是一面最好的鏡子。由于遺傳和后天的模仿,孩子八九不離十,學樣走樣,那就跟著父母有范。那么,家長還需要做那些功課呢?我認為:
(1)和孩子交朋友
和孩子交朋友,交真心朋友,就是要讓孩子能對家長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學會聆聽孩子的心聲,學會將對孩子的愛升華,做到和孩子交心,不是凌駕于孩子之上,或者控制孩子的思想和行為。當孩子思想有壓力時,能讓孩子及時得到愛撫,幫孩子解除心中疑慮,讓孩子重回陽光燦爛的世界。
(2)學會賞識孩子
孩子的興趣很廣泛,除了模仿大人,對周圍環境和大自然有強烈的探知欲。家長要學會觀察,當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求知欲越來越強,就要學會開發孩子的智力,為孩子打開這扇求知欲的大門。如果不會欣賞孩子,百般的阻撓孩子,干涉孩子,那就是剝奪孩子的權利,抹殺孩子的能力的體驗和獲得。賞識孩子,要學會賞識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更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失敗,獲得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大多家長做不好這點,若能做好這點,那就是成功的教育家了。
(3)營造家庭人文環境
家庭是一個廣闊的天地,父母和孩子是天地的主人。如何營造和諧、文明、健康、寬松、人文的家庭氛圍,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勇敢、進取的性格,家長是主角,孩子是演員。將社會的需要和個人追求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培養出孩子良好的家庭美德、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孩子樹立平等、和諧、寬容、創新、共生的生活理念,培養孩子成才、成人、成大器,家庭教育就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4)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孩子是社會的主人,也是家庭的主人。家長是孩子的監護人,應該盡可能抽時間陪孩子,和孩子一同學習,一同成長。孩子通過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會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處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林姆斯基曾說過,孩子五歲以前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他的今生。五歲之前的教育大多有家長完成,家長的責任和義務就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孩子保駕護航,耐心雕琢,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給孩子打下受用一生的堅實基礎。
(5)不要讓孩子自輸在起跑線上
成功的家庭教育,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報興趣班,發揮好孩子的特長和優勢,很好的彌補了家庭教育的不足。在培養興趣的同時,增強了孩子的自信、自強和自立能力,形成了孩子的品格。
做為父母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任重而道遠。不能把眼光只盯在孩子的成績上,更多的要發現問題和不足,及時的解決好問題,玉不雕不成器。給孩子更多的幸福快樂的體驗,當好孩子的老師和參謀,根據孩子的自身條件,從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入手來成就孩子的未來,繼而點亮孩子完美的人生,這才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寒暑兩假,開展家庭間的聯誼,互訪互贈名言。家庭交往活動走出了一個家庭的范圍,增進了兩個甚至多個家庭的友誼,并通過溝通聯誼增大了教育的力量。
三、以交往課為陣地,傳授家庭交往知識技能
學校交往課課題組制訂了低、中、高年級交往課序列。交往課是學生學習家庭交往知識的陣地,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知識傳授,學生逐步掌握與家長交往的技能、技巧。如低年級交往課《交往第一步──有禮貌》讓學生知道怎樣才能做一個父母、長輩喜歡的孩子;又如《與家長談心》一課,教會學生與家長談心必須注意場合、主動有禮。而《發揚優點》這一課,學生就通過和家長玩游戲的形式,學會欣賞家長的長處,更加尊敬自己的父母。學生將在《節日的祝福》這一交往課上學到的在不同場合,對不同對象所使用的祝福語,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大受歡迎,反饋回來的信息很令人鼓舞。學生學了制作賀卡的方法,在各個節日中都派上用場,家長孩子皆大歡喜。一位家長來信說:“通過學校交往課上對家庭交往的知識、技能和技巧的學習,我女兒在待人接物方面比過去有了很大的改進,比以前大方得體多了。一次有朋友來我家,客人進來坐下后,我女兒馬上忙碌起來。‘叔叔,您好,請喝茶’。她一邊倒茶一邊說,末了還在我的身邊坐了下來,還不時給客人添茶倒水。當我們談正事時,她就主動帶著叔叔的小孩進房間玩,房間不時傳出歡笑聲……我想,通過學習交往的知識技能,對孩子們身心成長及今后在社會上工作,或待人接物都有積極的作用。”像這位家長說的那樣,學生將交往課中學到的知識技能運用到實踐中,自身的交往素質得到不斷提高。
四、以每周一次的NoTV時間為保證,落實家庭交往內容
學校倡議每位學生要保證每周一天No TV時間,這一天家里不能打開電視機,專門用于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他們通過對話交流加深了解,學生將自己的表現、困惑、難過與家長分享,讓家長提意見,讓家長協助化解,家長又可以及時了解成長中的孩子對人對事的看法,糾正偏差,讓孩子少走彎路。同時老師對學生每周一次的No TV時間的活動內容也有所指導,每學期至少三次的活動內容是在老師指導下確定的。如“今天我主持家庭會議”,在會議召開前,老師先在班里進行一次“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的主題班會,讓學生就近期或以往自己所見所聞的印象深刻的事談一談事情的經過,個人的感想。由此,老師引導學生確定自己要主持的家庭會議的話題,老師發給會議記錄表,明確活動的要求及讓學生家長記錄的內容。然后學生各自在家里主持了一次家庭會議。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積極認真,選取的話題廣,有“關于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如何節約家庭的用電、用水”,“如何減輕家長的家務負擔”,“怎樣保護野生動物”,“關于父親的抽煙問題”,“營造環保的氣氛”,“愛護家園,注意環保,人人有責”等。通過對主題的的討論,學生、家長得到各方面的啟示,也增強了學生當家作主人的意識,參與家庭民主管理的能力,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又如“我眼中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眼中的我”,也是No TV時間內的另一項有趣的活動內容,學生與父母有了一個各自重新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