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緊密聯系起來,齊抓共管,共同努力,才使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指導學生開展指導學生開展家庭交往活動,促進學生主動與家庭成員溝通,并在實踐中提高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十分重要。該文總結了優化家庭交往的途徑,通過實踐,促使每個家庭生活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使孩子的人格更健康。
關鍵詞:指導;溝通;家庭交往
眾所周知,教育是全方位的,只有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緊密聯系起來,齊抓共管,共同努力,才使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再者當今社會發展日益迅猛,信息化社會比起工業化社會發展要快10倍多,新知識的掌握,價值觀的轉變,更擴大了年齡的差別,容易造成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代溝,造成孩子自信心膨脹,不容易接受家長的真切的關愛和善意的管教。同時,家長工作也忙,缺乏與孩子耐心的交流、溝通,容易產生家庭交往弱化。因此,指導學生開展家庭交往活動,促進學生主動與家庭成員溝通,并在實踐中提高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十分重要。如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更有利于他們社會化的發展呢?優化家庭交往,加強民主,煥發家庭交往活動的活力,便成了必不可少的手段。
一、以家長開放日為契機,搭建家庭交往信息平臺
我們定期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了解孩子一天的學校生活,使家長更貼近孩子,了解孩子,有利于學生與家庭成員進行交往。在家長開放日上,教師借助這一天讓家長充分參與學生的在校生活,參觀校容、班容,與子女同上課,了解學校近期重大的活動,與班主任及任課老師交換意見等,借此機會指導家長傾聽孩子的心聲,交換看法,指出孩子的努力方向等。家長通過開放日能更深入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向,基于所了解的信息更加有意多關注孩子,聽取他們的意見,耐心教育,孩子與家長有了更多溝通的話題,覺得快樂有人分享,困難有人分擔,更容易激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二、以相關節日為抓手,創設家庭交往氛圍
要讓學生主動與家庭成員交往,找準時機是很重要的。有時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化解,隔閡消除往往是從某一個契機開始的。我們充分利用每一個能讓孩子與家庭成員交往的節日,打通溝通的渠道,互相敞開心扉,讓情感盡情交流。
例如:利用“三·八婦女節”組織別開生面的“孩子與媽媽沒有代溝”的傾情聯誼活動。活動中孩子與媽媽真情對話,最膽小的孩子與別人的媽媽主動交往,孩子們用童稚的話語表白著對媽媽的尊敬與愛戴……活動使孩子、家長都受益良多。一位學生說到:“通過這次活動,使我認識到每一位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番良苦的用心,但往往得不到自己孩子的理解,主要原因是我們與父母之間太缺乏溝通。所以,以后我要多和他們交流一些學習和生活方面的體會和看法。通過交流,既可以讓他們了解我們內心世界,同時也可以向他們學習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生活經驗和做人的道理?!币晃患议L也深有感觸地說:“在與小朋友們的交流中,我發現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不僅僅有童話故事,同時也有成人般的需求,他們一樣渴望理解,渴望著自由支配的時間。想讓孩子全面發展,我們每個家庭都應該給孩子松梆,給孩子更多自由,有意識引導孩子走出小家,讓他們在與同伴一同游戲、交往的過程中,學會與人相處,學會與人合作?!?/p>
父親節到了,我們又發動學生與父親過一個有意義的父親節,同時提供幾條建議:①父與子互提一個愿望,要求對方能于短期內幫忙完成;②父子共同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如繪畫、講故事、游戲、外出活動、探親訪友;③送父親一份自己親手做的禮物;④給父親寫一封信。用書信的方式向父親講述自己與父親過節的種種感受;⑤回校與同學相互交流心得體會。通過活動,學生不但學會把握時機,用不同形式與家長溝通,還增進了父親與孩子間的感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重陽節舉辦“聽爺爺(奶奶)講過去的故事”的活動,更加深了祖孫兩代的關系,使家庭更融洽、和諧。
識、審視、接受對方的過程。
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家庭交往活動,將使每個家庭生活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將使我們的孩子人格更健康。
參考文獻
[1]王兆先等.家庭教育詞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3.
[2]周德祥.家校合作:現在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J].2013(1):30-32.
[3]黃河清.家校合作導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53-54.
[4]楊艷.有效家校合作途徑探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4(5):36.
[5]王華曄.影響小學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應對策略[D].河北大學師范大學,201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