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古至今,教育一直都是中國人民關心的熱點話題,尤其現代社會不斷發展,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各個階段的教育問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深入剖析如今小學生的現狀,無論是在學習方面還是生活方面,普遍存在責任意識低下的問題,這與長期倡導的素質教育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相差較大。小學生在該階段思想、能力尚不健全,需要教師及家長等外界力量幫助其培養優秀品質和提高各項能力。因此,本文就小學生責任心的現狀、小學生責任意識缺乏的原因、培養小學生責任心的重要性以及培養小學生責任心的相關教育措施進行簡要分析,探討責任意識對一個人的身心成長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學生;責任心;教育
小學教育作為基礎性教育,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而責任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的根本,又是學生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關鍵。由此可見,小學生責任心的教育是該階段教育的重要內容,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需要重點加強小學生責任心教育。
一、小學生責任心現狀
小學生責任意識總體來說相對低下,先從幾個例子來看。第一個場景:一個二年級男生上學遲到,班主任問他原因,他理直氣壯地回答道:“媽媽叫我起床叫晚了。”第二個場景:講臺旁邊扔了一堆廢紙,老師問是誰扔的,學生一個推一個說是他/她扔的。第三個場景:學校舉辦親子運動會,一個小學生手中乒乓球拍上的球掉了,家長在一旁喊:“快撿起來超過前面那個人!”但是比賽規則是球中途掉了需要重新回到起點。從這幾個場景很容易就能看出,小學生對責任心意識淡薄,缺乏承擔責任的勇氣,過度依賴和相信家人對自己的照顧和言行,逐漸造成了小學生責任意識缺乏。
二、小學生責任意識缺乏的原因
(1)個人心理發展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心理發展的形成階段,對于很多事情都沒有太多的主見,總是需要詢問成年人自己可不可以做什么,總是要等著成年人給自己安排“任務”。而隨著年級的增加,一些習慣形成自然,享受著兒童的特殊待遇,這是主觀意愿和客觀現實造成的,很難在短時間內真的領悟責任的內涵,尤其小學生經驗不足,在很多的方面都會受到身邊不良言行的影響,心理上產生同樣的想法,而逐漸缺乏責任意識。
(2)家庭狀況和教育
在現實生活壓力下,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獨生子女自然享受著父母和老人們的寵愛。當孩子犯了什么錯誤時,老人們因為心疼就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或者責怪父母批評孩子,說什么“孩子那么小什么都不懂”。除此之外,父母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少關注孩子的素質教育問題。更有父母直接闡明“把孩子送到學校,學校就要把我的孩子教好”的觀點,把自己應盡的責任全部撇給學校。正是家庭素質教育不過關,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不良習慣,導致責任意識缺乏。
(3)學校責任教育
長期以來,學校教育側重于教授知識和培養智力,輕視學生非智力方面的教育,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現實社會“以成績評價能力”的不可抗現象。盡管素質教育理念宣揚多年,但是迫于中考、高考等考試的壓力和需要,學校教育仍然以知識傳輸為主。并且因為這些考試所形成的環境,迫使學生學習之間形成畸形競爭,自私自我的心理逐漸占據上風,導致小學生責任意識教育的缺乏。
(4)社會現實影響
社會上存在很多功利性因素是眾所周知的,新聞常常報道某些領域或者某些地方會出現嚴重缺失道德的事件,把是非善惡的界限混淆,情法之爭一直沒有停止。比如逼捐事件,當某個地方發生地震等自然災害,很多社會人士紛紛逼迫富人捐款獻愛心,認為這是他們應盡的責任,硬生生把一種極具優良傳統美德和社會責任感的行為演變成人性丑惡的體現。小學生在聽聞這些事情后,會在有限的思想上形成他們的觀點,跟風成年人,曲解善意和責任,從而導致責任意識淡薄。
三、培養小學生責任心的重要性
(1)健全小學生人格品質
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都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圍。良好的家庭氛圍不是僅有物質的滿足,也需要家長具備健康的教育觀和心理素質。湖南衛視播出的《變形計》中,城市少年的任性表現和農村少年的懂事形成鮮明的對比,塑造了兩種天差地別的人格。節目中大部分城市孩子享受著父母全心全意的愛,無條件地向父母索取,溺愛造成了他們的任性、自私。因此,從小對孩子進行責任和素質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有利于讓小學生提高自我認識,恰當地表現自我,善于協調人際關系,塑造健康的人格;另一方面,有利于家長與孩子共同進步,幫助孩子健全人格。
(2)培養小學生內在涵養
現在很多小學生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拉幫結派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引發社會熱烈地討論。有位心理學家說,心理健康教育是人類心靈與行為自救自助的希望工程。林某曾經是一位有著嚴重暴力傾向的小學高年級學生,上課頂撞老師,下課欺凌弱小,林某的母親和心理健康老師聯合對其展開教育,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林某開始認真學習,尊師重道,在小升初考試中獲得了好成績。的確如此,健康的素質教育有利于凈化學生的心靈,把不良行為習慣慢慢扼殺,培養其內在應有的涵養,強化責任意識,在現有的年紀做應該做的事情。
(3)提高小學生綜合能力
老師向來喜歡成績優異、品格良好的學生,這是一種常態。但是,有責任心的孩子也會受到老師的關注和喜歡,因為有責任心,會影響他們對事物的看法,比如在學習上他們會花更多的心思,可能結果不能立竿見影,但在老師眼里這是一個愿意努力的學生,將來的能力不會太差。責任心能夠促使小學生主動承擔應盡的責任,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都能積極主動去完成,從而逐漸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四、培養小學生責任心的教育措施
(1)學校大力推廣責任教育
學校的確是教育的中心,責任教育離不開學校的推廣。教師除了知識傳輸和智力培養之外,還要從更多的方面提高學生責任意識和綜合能力。比如,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潛移默化地將責任融入到教學中,聊一聊小學生感興趣的人物所體現出來的責任心。除此之外,小學生在學校除了學習、交朋友,還要完成規定的衛生任務。這就需要平均分配,相互監督,將衛生值日情況納入學期末考核,通過強制性的規定來慢慢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意識,到后期逐漸形成自然義務。
(2)打好家庭責任教育基礎
家庭教育作為一個人成長的啟蒙教育和長期教育具有關鍵性的作用。父母的素質品質很容易體現在孩子身上,家教是否良好能夠看出一個家庭的整體素質。因此,父母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把不負責任的言行教育給孩子,同時要提升自己的素質水平,在閑暇時刻多學習,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比如在陪孩子看書或者動畫片時,可以適當地將其中涉及到的責任感部分解說給孩子聽,寓教于樂一直以來都有良好的成效。責任教育不僅僅是針對小學生,家長既是傳教者,也是受教者,在小學生責任意識培養的過程中不能缺席。
(3)社會提供相關的責任教育實踐
教育是全民性的活動,除了學校和家庭,社會各界力量也不能缺席。除了理論性的倡導,更重要的是提供各種實踐活動。很多商家都會舉辦親子活動來推廣自己的產品,這就要求相關組織要提高親子互動的質量要求,將責任教育融入其中,以此達到雙重效益。但是,不能將責任教育過度利益化,曲解責任的內涵,容易對和諧社會的構成造成不利因素。
(4)增加責任教育的連接性和趣味性
教育從來都不是單方面力量就能完成的事情,最主要也是最常見的組合就是家校聯合。學校進行推廣責任教育時,家長要積極配合,主動和教師溝通相關的教育細節,明確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向,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過于偏激,需要通過合理科學的方法來循序漸進地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意識。除了學校和家庭,在社會上的各種環境下都能進行責任教育,要有針對性地抓住各種機會,增強各方力量的連接性,全面實施責任教育,提高小學生的素質水平。當然,完全的理論教學是枯燥無味的,現在小學教育偏向趣味教學,通過有趣的方法來吸收知識是一種常見的方式。比如開展主題班會,鼓勵小學生從各方面體現責任心,從娛樂中學會承擔責任[4]。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責任心的培養是小學生素質教育和意志力的重要方面。責任心不僅僅是小學生必須具備的品質,更是提高其綜合能力的催化劑,促使其做更多有利于自身身心發展的事情。責任教育不能由單一的力量來完成,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之間相互作用和協調,共同為小學生責任教育、素質教育營造一個民主法治、和諧友愛、公平公正的大環境。
參考文獻
[1]李麥. 小學生責任心現狀及其教育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
[2]胡憲和,王海燕. 淺談小學生責任心與責任感的培養[A]. 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五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1.
[3]霍玉霞.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責任心[A]. .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二卷)[C].:,2016:2.
[4]胡春芳. 循序漸進,培養有責任心的小學生[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