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校是生命蓬發活力的場所。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學校確立了“樹人”的全人教育理念,建構了樹人文化內涵的多元生命課程,探索了生動活潑的生命教育實踐路徑,以“生命在場”為踐行生命教育的終極追求,特色已悄然形成。
關鍵詞:樹人理念;生命教育文化;多元生命課程
“生命教育”成為了當下談論的焦點話題。我國開展“生命教育”研究的標志是2004年上海出臺的《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縱觀數十年研究發展趨勢,研究內容由早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的“作為一種教育內容的生命教育”轉向當下“作為一種價值追求的生命教育”。
一、把握學校生命文化要義,鑄就“獨樹一幟”文化靈魂
從學校生存與發展的戰略角度說,學校文化建設影響著學校辦學思想、育人理念、人才培養的發展前景。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學校在 “樹人”教育理念下,確立和發展了以“本真·詩意·高雅·圓融”為要義的“獨樹一幟”生命教育文化。
(1)“本真”是“獨樹一幟”生命文化的底色
學校生命文化,并非僅僅指那些流于表面的東西,也不是物質文化、制度文化或者精神文化的單一某個方面,而是指一個統一體。以“獨樹一幟”的校訓、“樹志、樹德、樹行、樹能”的“樹人”育人理念及“遵循天性、關注共性、張揚個性”的培養思路,“享智慧教育,筑幸福人生”的辦學愿景,擦亮學校生命文化底色。
(2)“詩意”是“獨樹一幟”生命文化的境界
學校生命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對每一個個體生命的教育。“獨樹一幟”的生命文化建設,就是通過持續有效的學習活動,引領師生不斷學習,構筑無痕詩意的生命教育文化。在“潤物無聲”環境中陶冶師生情操,提升生命亮度。
(3)“高雅”是“獨樹一幟”生命文化的格調
以健康文化形成辦學凝聚力和吸引力,進而才能保持長久的生命活力。為此,在構筑“獨樹一幟”的生命教育文化時,就要秉持立德樹人旗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堅持學校先進文化建設的前進方向,讓高雅文化成為獨墅湖學校文化品牌的亮點,成為生命文化建設的顯著標志。
(4)“圓融”是“獨樹一幟”生命文化的愿景
對于學校生命文化建設,一個前提性的基本認識就是必須追求學校生命文化建設的完整性和審美性。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引導學生發現作為生命個體的形象之美、品格之美、心靈之美。并且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用時間積淀出學校生命文化之魂。
二、構建多元生命課程體系,實現生命教育價值統整
學校構建了“本真·詩意·高雅·圓融”為要義的 “一體五維”生命教育課程,“一體”指 “生命素養課程”。“五維”指“迸發生命之力、描繪生命之彩、演繹生命之美、撫平生命之痕、拓展生命之度。”的浸潤式多元生命課程。
(1)構建節日課程,迸發生命之力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承載了中華民族求存圖強,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學校設立“樂創節”、“悅讀節”、“體育節”三大特色節日是對文化節日新的增值點的深度挖掘。三大節日活動主題鮮明:“動手玩科學,人人皆創客”的“樂創節”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悅讀悅心悅未來”的“悅讀節”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擁抱陽光,追逐夢想”的“體育節”培養了學生強健的體魄。特色節日文化的設立,培育了集“科技與人文、傳承與創新”于一身的獨墅人。
(2)構建社團課程,描繪生命之彩
為了發展學生特長,開闊學生視野。學校開設了乒乓球、健美操、兒童涂鴉、足球、英語劇、愛物理社團、樂高、書法、合唱、模型、手工、水墨舞韻、3D打印(編程大師)彩逸社、版畫、等近二十個社團,并在每周三下午安排兩節課的時間,由具有專業特長的教師進行輔導。每個孩子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參加,參與率達100%。在社團活動中孩子們追尋著快樂,發展了個性。
(3)構建德育課程,演繹生命之美
德育課程是最富品質的生命教育課程,在有形與無形之中演繹了生命之美。《獨墅湖學校“雅行獨墅”校本禮儀教育課程》、《獨墅湖學校新生入學教育微課程》,《獨墅湖學校晨會微課程》等德育課程,培養了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禮儀規范,形成優秀的個性品質,成為講文明、重禮儀、有底蘊、有教養的獨墅學子。其中《獨墅湖學校新生入學教育微課程》設計了“致家長的溫馨提示”、“開學常規訓練安排”、“新生常規訓練具體要求”、“文明禮儀三字歌”,“文明課間小游戲”等多個板塊內容,有效地幫助新生盡快適應新的校園生活。
(4)構建心理課程,撫平生命之痕
如何通過心理教育途徑來撫平生命之痕,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是獨墅湖學校一直以來不斷思考的教育問題。學校以專職心理教師為引領,在全校開展心理教育活動;各個年級組每周三進行心理課的展示和研討活動,提升教師心理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各個班級每周五安排一節班會課對班級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學校以“專業指導,全員參與,全面育心”的教育形式為抓手,以學校心理教育主課程,年級組晨會展示中課程,班級班會宣講微課程為載體,促進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
(5)構建研學課程,拓展生命之度
學校針對學科融合設計了研學旅行課程,以涉外綜合實踐活動為抓手,針對不同年級孩子的學習需要,確定富有個性化的主題,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別出心裁的實踐形式。如借助蘇州人文、社會等資源,組織學生參加蘇州大學生命科學館,認識生命的存在形式,了解生命價值的意義;訪問蘇州消防中隊,通過聽講座,觀消防演練等形式讓學生樹立“關愛生命”的意識。除此之外,走向社會的小記者站,注重探究的主題夏令營等,豐富了拓展課程的形式和內容,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了機會、搭建了平臺。
構建了生命教育課程,指向了人的整體發展,全面發展。“樹人”理念下“生命在場”的教育文化成為了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學校的立校之本,強校之基,也必然會成為蘇州乃至全國生命教育的一張靚麗名片。
參考文獻:
[1].劉慧.生命教育內涵解析.課程.教材.教法[J].2013年9月. 95.
[2].劉宏清 .學校文化建設要避免“形式化”.中國教育報[N].2014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