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當前信息科技的進步,數學作為一門理論技巧性極強的學科,它能直接應用于各種工程建設、信息技術發展以及經濟學等方面,由于其學科性質較為嚴謹,可以使學生形成嚴謹的邏輯思維模式,發展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但是當前小學教師對學生數學的教學仍然處于“應試教育”階段,與現實生活相關性較差,為了優化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更好的發展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問題的能力,應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加強“實踐與綜合”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策略
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與綜合應用”是指通過數學的理論知識與現實世界的聯系以及通過數學理論分析結果生活問題中的綜合應用,數學學習中“實踐與綜合應用”通過公式與代數、空間與圖形、概率與統計將現實世界中數學問題的應用與課堂數學知識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數學的實踐與綜合應用作為鍛煉學生自主思考能力,運用數學理論聯系現實解決生活問題的有效方法,隨著《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將“實踐與綜合應用”作為具體學習目標內容,如何通過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是當前值得思考探析的內容。
一、農村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教學活動的現狀
(1)農村小學教師對于數學教學的“ 實踐與綜合”教學活動的認識不夠
過去,大部分教師在對小學低段學生的數學教學中,片面地認小學低段學生年紀尚小,對于數學學科的興趣尚不明確,如果進行數學學科的“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程教學意義不大,但是隨著教育界與學校對于新課標教育理念的重視,一方面農村教師們沒有重視數學教學中“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價值,對學生們數學學習的要求就是死記硬背,難以產生實際的學習效果,小學教師作為小學審學習數學的主導,小學教師對于“實踐與綜合應用”的重視與積極引導對于小學生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具有重要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應當認識到“實踐與綜合應用”對于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意義,如果小學教師只是按照課本內容進行照本宣科的講解,就會導致學生數學學習的死記硬背,沒有效率。
而在當前階段,數學學習的“實踐與綜合應用”理念已經被眾多學校與教師所接受,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普遍認為數學教學的“實踐與綜合應用”重點就是在課程講解之前就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習慣以及生活經驗,以此為教學基礎去對數學教學的內容以及方式進行優化,由于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的方式還是以課堂教育為主,這種教學方法在實際操作當中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當前只有在大城市當中的一小部分學校及教師能夠有效地開展“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數學教學活動,為了使小學數學的“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覆蓋面更廣,應該使更多的農村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的時間活動上做好充分的準備,結合先進的數學教學理念以及教材內容情況,在課堂內為農村小學學生創造出積極、活潑的學習條件,培養學生開放的思維、嚴密的邏輯,讓課堂數學知識走出課本、走進生活,提高農村小學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農村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農村小學及教師不重視數學課程的教學地位
過去傳統的數學課程教學并沒有將學生的現實生活作為課程教案的有效實例,對數學的教學內容的題案編寫常常有人為編造的痕跡,與實際生活脫離較大,例如幾何、方程式等知識點都是通過各自的學科內容,形成單獨的教學體系,互通性較少,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加迎合了當前應試教育的數學教學模式,使學生只愿意通過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來應對考試,而忽略通過數學的學習來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從側面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造成了負面影響。同時雖然通過新課程教育理念的宣傳,大部分教師的都已經接受在教學內容中加入“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教學方式,但是因為在當前的教育模式下,“實踐與綜合 應用”教學不作為學生的“考試內容”以及教師的教學考評依據,所以導致大部分教師在貫徹的過程中只是簡單的應付一下,走走過場,甚至還有一部分教師將教學中“實踐與綜合應用”當成是輔助學習的工具,忽視其重要性,導致其無法在我國當前小學教育中完全普及深入。
(2)農村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與課程標準有偏差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實踐與綜合應用”將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內容的理解,體會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明確了在數學教學中希望通過“實踐與綜合應用”促進數學學科的交叉聯系,甚至聯系別的學科,提高學生的學習綜合能力。但是由于當前傳統數學教學的理念仍然沒有完全消除,導致一些農村教師在落實《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的課程實踐與綜合應用中出現偏差:將課程實踐與綜合應用當成習題練習課和知識點復習課或者是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練習不緊密的手工課以及勞動課,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造成影響。
三、農村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教學策略設計
(1)結合教材,深入發掘可進行綜合實踐的課程
為了體現農村小學數學學習的開放性和實踐性,針對數學教材知識點來進行實踐應用活動的策劃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提高學生數學綜合應用能力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數學實踐綜合活動進行之前對數學教材有一個深入研究的過程,盡量選擇學生喜愛的活動形式如游戲、旅游等,寓教于樂,在達到數學教材所設計的教學基本要求的同時,使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的內容的豐富性、科學性和趣味性。結合實踐應用活動切實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2)把課堂知識與實際生活相互聯系
眾所周知,數學的學習內容涉及到到較多的公式定理和計算,因此在進行數學教學實踐應用的過程中,應當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選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易于接觸的事物來進行場景設計,例如通過游覽新城區、讓學生通過自主安排租車方案、游覽線路以及經費計算的方式,各個程序完全交給學生來自行決定,使學生能夠將實際生活與數學課堂中的排列組合,最大值、最小值以及方程最優解聯系起來,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并且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充分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架起數學知識與現實活動溝通的橋梁,
(3)擴展數學教學范圍,根據教學內容布置實踐應用作業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還應當為學生盡可能多的設計一些實踐與應用的機會,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問題時能夠主動的運用數學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使學生養成對數學學習的自主意識。例如在完成“周長計算”的課程后,可以設計一項這樣的作業:“為了迎接學校舉辦運動會,本班級準備將圍繞教室綁上迎接彩帶,請同學們互相配合,計算一下大概需要多少米的彩帶才能恰好將整間教室圍好,至少得準備多少錢。”通過布置這樣的課后實踐應用作業,學生為了解決問題,需要通過量取教室的周長,再合理地選擇相適應規格的彩帶。確定彩帶的長度及規格后,還要去市場了解各類彩帶的價格,最終確定一個合理的選擇方案。這類的課后時間應用作業,既充分利用了教學資源,鍛煉了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與實際應用水平,又要求學生需要分工協作,培養了學生顯相互配合相互協作的能力,充分激發了學生理論知識、運用能力、學習態度、創造水平的全面提高。
(4)將小學數學的綜合實踐教學評價重點轉移到對學生的實踐綜合應用能力上
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綜合時間教學中,還可以通過組件學習實踐活動小組的模式,根據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不同問題及情景環境,鍛煉學生分工協調、獨立思考、合作溝通的能力,而在數學課程教學結束后,不應當僅僅依據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標準,而是應當綜合考慮,結合學生實踐應用活動的表現發揮,作為學生整個數學學習過程的評估依據,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實踐應用熱情。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不應當完全生搬硬套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而是應當多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系,采取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方式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喜歡數學、用好數學,通過各式各樣的數學學習時間活動,鼓勵學生自主思考、互相溝通、合作交流,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胡伍強.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數碼設計(上),2018,(1):56-57.
[2]田久林.農村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教學策略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4):47-47.
[3]張杰.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J].才智,2018,(4):40.
[4]張玉霞.小學低年級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2):261.